李恒
內容摘要:近年來,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問題對我國進行政治滲透,公開支持以十四世達賴為首的分裂集團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境內分裂分子利用宗教和民族矛盾,積極煽動編造謊言、制造恐慌,讓不明真相的少數民族群眾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并蓄意制造動亂,擾亂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公安機關打擊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分子,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保障藏區社會生產生活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發生的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回放,進而提出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審訊謀略:1.精心做好審前準備。2.優選審訊突破口:從同案犯、嫌疑人心理、確實充分的證據和宗教信仰上取得突破。3.巧用正面進攻、以法攻心、以情攻心審訊策略。4.準確分析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心理。最后審訊中必須注意人權保護、深挖其他犯罪成員、人身安全防范三大問題。
關鍵詞: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審訊策略;實證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打著維護宗教的旗號,試圖把民族宗教混同政治問題來作為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實施滲透、顛覆和破壞我國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活動。當前,我國民族地區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其中主要的外因就是境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國進行政治滲透,公開支持以十四世達賴喇嘛為首的分裂集團,打著維護藏傳佛教等旗號進行分裂中國的破壞活動,為藏獨勢力及其分裂分子提供政治庇護、經濟援助和國際聲援。大肆偏袒捏造中國漢人同化藏族民眾、迫害信教群眾等各種謊言,積極指使達賴集團煽動內地部分藏民極端情緒,以此制造各種打砸搶燒和非暴力不合作事端,達到分裂中國、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及其祖國統一的邪惡目的。
在內因上,分裂分子利用宗教煽動和控制部分不明真相的少數當地群眾,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擾亂民心,制造動蕩。分裂分子爭奪宗教活動場所和控制地區管理的領導權,散布謠言迷惑當地群眾,制造干涉政府的行政管理、司法、教育、婚姻家庭等關乎群眾的正常生活生產行為,積極煽動編造謊言制造恐慌,讓不明真相的藏族群眾非法示威游行,沖擊政府機關,與境外組織敵對勢力共同策劃“打、砸、搶、燒”等暴力活動,蓄意制造各種動亂擾亂當地社會穩定。當前影響我國涉及宗教地區穩定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民族分裂主義。在中國多民族國家中努力爭取從中分離出去,為建立自己的獨立藏民族國家的運動。分裂主義是民族主義非常極端的產物,分裂主義的勢力主要通過政治訴求,暴力活動甚至是武裝對抗手段達到分裂國家的政治目的。二是藏傳佛教的宗教極端分裂勢力。這是一股在宗教名義掩飾下,傳播極端主義思想和主張方式,主要從事分裂祖國,實施恐怖活動的社會政治反動勢力。這種勢力常常是打著宗教的幌子,對我國諸如藏傳佛教教義進行歪曲解釋。煽動宗教狂熱極端主義主張,制造不同信教群體間的斗爭與仇視,來建立自己獨立政權的一種反社會政治運動。“宗教可以成為強大民族推行擴張政策、踐踏弱小民族的精神手段,也可以成為弱小民族反抗強權,維護本民族利益的精神旗幟。”①
公安機關打擊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分子,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保障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產生活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公安機關是打擊利用宗教從事顛覆破壞少數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的銳利武器。2.能夠成為有效抵制和瓦解境外滲透分裂勢力的重要力量。3.公安機關是依法履行管理我國民族宗教進行重要手段和方式。4.公安機關能夠為保障藏族群眾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提供有效手段。5.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
二、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回放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澤X,男,藏族,初識藏文,1944年12月出生,四川省阿壩縣人,農民。犯罪嫌疑人羅讓XX,男,藏族,中專文化,1970年10月出生,四川省阿壩縣人,系縣藏文教師,又系阿壩縣格爾登寺院和尚。2003年,羅讓XX在哇爾瑪小學任教期間認識了澤X,澤向羅擺談去印度的情況以及收聽到達賴喇嘛在國外活動的情況,向羅灌輸極端民族分裂思想。2006年,羅讓XX在澤X處借閱了從境外帶回的書籍《神的旨意》、《達賴喇嘛國外訪談錄》,并將書中有關反動、分裂國家內容摘抄下來,刻在臘紙上,然后在藏文中學油印室油印裝訂成20余冊,向格爾登寺和尚黨X、托X等人散發,要求他們散發并以誦經的形式天天念,以祈禱實現達賴喇嘛分裂國家的心愿。2007年,羅讓XX又在澤X處借得書籍《教誨論集》、《未來政治》、《不準供養修丹神》等書閱讀,其內容均系民族分裂、藏族獨立實現后的藏族政治環境、政權更迭等反動內容。2008年,澤X將境外書籍《我的家鄉、我的人民》(又名《達賴喇嘛自傳》)送到羅讓XX住處樓下,并交給羅借閱。此外,羅將澤給予的對雪山獅子旗的藏語原文解釋摘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中,并制作剪貼了兩幅雪山獅子旗表示支持。
案例二:2000年底以來,阿安XX、洛讓XX為達到藏民族分裂、破壞國家統一的目的,多次密謀策劃在公共場所實施爆炸并同時散發煽動分裂國家的大量傳單。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間,洛讓XX先后在四川省康定縣城、成都市天府廣場等5處實施爆炸,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其中1人重傷和財產損失100余萬元,同時在爆炸地點周圍散發大量煽動分裂國家為主要內容的傳單和相關資料。
案例三:2012年6月,普X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兩次向該縣曲庫乎鄉多哇寺僧人卓XX灌輸“自焚者是為了藏族的自由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藏民族的英雄”、“自焚對藏族自由獨立有利”等言論,煽動、引誘、教唆卓XX自焚。在普X的煽動、引誘、教唆下,卓XX產生了錯誤的自焚想法。2011年11月,卓XX攜帶汽油、棉花等物品入住同仁縣某賓館,后被發現勸阻而未自焚。2012年11月,普X多次借到自焚者家中慰問之機,向在場人員宣揚“藏獨”思想,散布“自焚的人是為了民族的自由和幸福而犧牲的,他們是光榮的”等煽動性言論,并向自焚者家屬贈送錢財及“西藏流亡政府”人員畫像。2012年11月12日下午,普X糾集多人在同仁縣多哇鄉參加非法游行集會活動,并在派出所門前帶頭呼喊“藏獨”口號。普X被抓獲時,公安機關從其房間內電腦中提取到大量“雪山獅子旗”圖片和“西藏流亡政府”人員照片以及具有煽動性內容的相關書籍和視頻資料。
三、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相關理論
(一)煽動分裂國家罪涵義、特征及構成要件
1.煽動分裂國家罪的涵義。煽動分裂國家罪是指煽惑、挑動群眾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這里所說的“煽動”,是指以語言,文字,圖像等方式對他人進行鼓動,宣傳,意圖使他人相信其所煽動的內容,或者意圖使他人去實施所煽動的行為。煽動的對象,可以是一人或眾人。煽動的方式可以是發表言論、散布文字、制作、傳播音像制品等。煽動分裂國家案件主要有以造謠、誹謗、慫恿、鼓動、引誘或其他方式號召他人煽動實施危害國家的行為;捏造事實、制造散布謠言等方式,詆毀國家政策、法律法規,挑撥群眾和人民政府的關系,挑起藏族群眾不滿情緒,煽動人們分裂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推翻國家政權。
2.特征。(1)實施煽動分裂國家行為的主觀目的和客觀后果是危害藏區社會政治穩定、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2)煽動分裂國家是通過挑撥、欺騙、蒙蔽、迷惑等方式策劃、發動、指使、命令、鼓動、召集他人從事分裂的活動行為。(3)實施煽動分裂勢必要利用語言文字、圖像、廣播、視頻、網絡以及宣傳資料等其他信息方式,向一定數量的被煽動者傳遞鼓動性和欺騙性、分裂性的虛假信息。以便達到刺激被煽動者實施各種暴力或非暴力的危害社會穩定的行為目的。
3.構成要件。(1)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2)主觀方面。故意,即明知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是犯罪行為,希望或放任分裂國家結果的發生。(3)客體。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4)客觀方面。煽惑、挑動群眾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
(二)對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刑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03條第2款規定,“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時《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第8條第1款第2項規定:“捏造、歪曲事實,發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論,或者制作、傳播音像制品,危害國家安全的”以及第4項規定下列行為屬于《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破壞活動”:“制造民族糾紛,煽動民族分裂,危害國家安全的。”根據刑法規定,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即構成犯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審訊策略
(一)精心做好審前準備
1.熟悉了解案件性質和發案情況。煽動分裂國家案件是指利用語言、文字、圖形、網絡、電子信息或其他傳播形式;采用造謠、攻擊、誣蔑、誹謗、欺騙等方式挑唆、鼓動、引誘他人分裂國家、破壞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和破壞社會穩定;謀劃將部分或局部地區獨立出中央統一管轄范圍,煽動造謠即將成立新國家政權來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作案人為了煽動分裂國家來達到破壞國家統一的目的,有的煽動群眾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同時,案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具體針對性。作案人往往針對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以及國內外重大事件,造謠惑眾,擾亂人心。當前,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尚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誘發了很多社會矛盾,利用民族地區獨立和民族矛盾等敏感問題,都是他們進行挑撥的主要內容。審訊人員在審訊之初必須充分熟悉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犯罪構成要件和相關法律規定,初步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和方法,案件發生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危害結果、犯罪工具、目標等。基本掌握犯罪嫌疑人煽動分裂所實施的煽惑、挑動等傳播形式。以便對即將開始訊問的所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合理思考和設計。
2.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情況。審訊人員開始審訊前應當充分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征、性格心理、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前科情況以及社會閱歷。例如:案例一中,犯罪嫌疑人羅讓XX,是縣藏文教師,又是格爾登寺的和尚,該人長期有兩個身份,即是藏語文老師,又是和尚,同時是藏傳佛教的信徒,未婚,中專文化,家庭狀況一般,長期受犯罪嫌疑人澤X的“藏獨”分裂思想的引誘和鼓動,產生分裂國家的想法。所以,審訊人員開展審訊前必須了解藏傳佛教的宗教信仰和禁忌,才能更好的開展審訊工作。
3.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點。煽動分裂犯罪分子的反祖國統一性的特點,決定了其人格表征:一是主觀上具有錯誤的“藏獨”等分裂思想。表現主要是:極端分裂主義,慫恿、鼓動、引誘、激勵、號召他人實施分裂的行為;有的以造謠或其他方式煽動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捏造事實、散布謠言,詆毀國家政策、法律,蠱惑人心,挑撥群眾和政府的關系,挑起群眾的不滿情緒,煽動人們推翻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變更國家統一政權,改變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總之,有了錯誤的分裂思想便會對現行社會主義制度產生對抗情緒,在審訊中表現出對立言語。
(二)優選審訊突破口
1.從同案犯中尋找突破口。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多數是共同犯罪,審訊人員應當首先分清主、從犯和積極參與人員,不能對全部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平均用力審訊,分清每個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的作用和影響。首先選擇心理素質差、被脅從和情感較為脆弱的犯罪嫌疑人,用老練的審訊人員先行突破,了解掌握案件大致情況和犯罪動機與目的,以便開展對主犯和其他積極參與者的訊問,查清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實。從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共犯中選擇突破口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掌握了煽動分裂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較為確實的犯罪證據。諸如:現場訊問犯罪嫌疑人筆錄、現場勘驗檢查筆錄、詢問其他知情人筆錄、煽動分裂過程中使用的物證、相關宣傳單、資料以及其他書證等。(2)同犯是被脅從或毫不知情;分裂思想不深,容易產生思想動搖的;通過審訊人員的教育,又想及時悔改的這類人群。(3)初次實施犯罪,犯罪經驗較少,且心理素質較差,容易因他人偏激語言或某種觀點產生偏差而思想動搖。(4)部分共犯中有與主犯或主要組織領導者相處或者實施犯罪行為有矛盾沖突、有不夠融洽的利益思想表現;對主犯或整個案情的實施及其參與人員十分了解。審訊人員應當先選擇某個嫌疑人員先行攻心突破,爾后進行各個擊破,以此尋找犯罪嫌疑人的薄弱環節來實施攻心式審訊。
2.審訊心理的突破口。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審訊開始前由于被公安機關控制或被羈押而失去人身自由,這種突如其來的恐慌焦躁心理反應會突然出現。由于犯罪嫌疑人失去了自由和人際交往變得異常孤獨,表現出缺乏安全感、緊張、焦慮、恐懼和怕被公安機關處理的心理特征。這時,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是與家人溝通和交流,審訊人員必須抓住這有利戰機,建立于犯罪嫌疑人之間的溝通渠道和相關突破口。第一時間建立可以相互溝通的對話基礎,讓嫌疑人從剛開始的恐懼、害怕、對立、焦躁的情緒轉變為對審訊人員發自真實情感的信任、尊重、友好、坦誠的心理表現。對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分子可以積極嘗試使用先軟后硬的“軟審訊”法來達到審訊的目的。“軟審訊”是指建立在心理科學和行為基礎上的審訊策略,其基本方式為在剖析被審訊人員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審訊的言談舉止或其他人體行為來勸說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罪行。“軟審訊”與“硬審訊”最大的區別是,“軟審訊”不使用強迫、強逼式的訊問策略讓嫌疑人供述罪行,而是采用勸說、說服犯罪嫌疑人的方式來讓其自愿供述。①
3.善于利用確實充分的證據進行突破。大部分煽動分裂犯罪嫌疑人都十分明白,犯罪證據和危害結果是認定犯罪事實的唯一根據,一旦公安機關掌握確實充分的證據后,嫌疑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即會被認定無疑。因此,在審訊這類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和審訊人員的較量都是圍繞著相關聯的證據開展的。在審訊的過程中,犯罪嫌疑人一般會采用試探或閉口不談的手法來推斷公安機關掌握了多少證據,分析對自己不利的證據有哪些,以便拖延時間來尋找可以洗脫罪名的有利破綻。同時犯罪嫌疑人可能會根據公安機關掌握的證據來判斷在犯罪過程中哪些事實和情節留下了紕漏和蛛絲馬跡,及時想辦法來狡辯,干擾審訊。所以,只要審訊人員在犯罪事實上掌握出示有利確鑿的證據時,會立即讓犯罪嫌疑人知道審訊人員已經掌握了證明其犯罪事實罪的確鑿證據,即便是在糾纏反抗下去也是無用功。這樣就會降低犯罪嫌疑人的僥幸心理,從而使審訊順利進行。
4.從犯罪嫌疑人的宗教信仰上取得突破口。例如:藏族群眾幾乎全部都信仰藏傳佛教,對于有宗教信仰的嫌疑人可以在審訊時從其佛教信仰上打開缺口。一些信教群眾被分裂分子運用宗教教義蠱惑、唆使、欺騙,為了追隨達賴集團的靈魂和歪曲思想而實施煽動分裂國家的犯罪行為,如果對這類嫌疑人不從藏傳佛教的信仰、經文、教義上勸說,就難以取得他們的口供。審訊人員應當從藏傳佛教講究以慈悲為懷,并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大戒律為基本突破點,來說服和引導嫌疑人改變歪曲的觀念,從而坦白交代。諸如,審訊人員可以以“不殺生”、“不妄語”來引導嫌疑人說出為何要煽動他人實施自焚;為何不講真話、胡攪蠻纏、甚至撒謊欺騙審訊人員。讓嫌疑人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僅是違背了藏傳佛教宗教教義也是觸犯國家法律的。例如在案例三中,犯罪嫌疑人普X在公安機關的前兩次審訊中都閉口不談犯罪事實,并稱自己信仰“雪域高原的達賴佛爺”的指示,實施的是普度眾生對今后藏民族的有意義的善事。隨后,審訊人員將達賴喇嘛頭像貼在審訊室的墻上,要求嫌疑人當著達賴的頭像不妄語的講出實施的犯罪行為整個過程,嫌疑人員看到是“達賴佛爺”也在旁聽其講話,故老老實實的講訴的整個煽動策劃經過。隨后,公安機關從其家中的電腦內提取到多張“雪山獅子旗”圖片和“西藏流亡政府”人員照片以及具有煽動性內容的相關書籍和視頻資料。
(三)巧用審訊策略
1.正面進攻,重點訊問。煽動分裂國家案件一般都留有作案的痕跡、物證及作案現場。犯罪嫌疑人有的在夜深人靜的地方發放宣傳資料、召開群眾會議、召集相關群體人員謀劃相關犯罪活動來伺機作案;有的分裂分子混雜或隱藏、潛伏于不明真相的群眾之中蠱惑、煽動、慫恿群眾無端接受分裂思想或相關任務。但無論煽動分裂分子采用何種方式作案,必然留有作案的現場和痕跡、物證。即使是利用互聯網絡進行傳播或煽動,也會留有電子數據和消息記錄。(1)訊問犯罪情況和載體來源。訊問嫌疑人時要注意訊問與案件有關的宣傳紙張等物品資料的來源與制作方。詳細訊問實施犯罪的時間、地點、動機、目的及其具體參與人員和危害結果。通過訊問,弄清作案用紙或資料的生產或加工單位,查明與作案用紙及其相關資料特征的具體流向,發現并取得案件相關證據。(2)訊問煽動實施所用的作案語言、文字內容。訊問嫌疑人如何書寫、印刷、張貼、散發、投寄煽動性標語、傳單、信件等;如何制造和傳播煽動性謠言,哪里發表的煽動性演講,呼喊什么煽動性口號,怎樣制作、傳播、播放煽動性音像制品等。(3)根據作案人所在地區、年齡、文化、職業提供客觀依據,訊問組織領導著、背后推手、主要參與人員及其他同伙。訊問過程中,可以請教藏語翻譯專家和宗教人士給予語言和宗教上的幫助。(4)訊問煽動的具體實施方式。訊問嫌疑人是否通過以下方式實施煽動:挑撥、蒙蔽、蠱惑、慫恿、欺騙等方式,來策動、引誘、號召、指使、鼓動和激勵他人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行為。是否實施了張貼、散發、書、傳播等煽動行為。例如在案例一中,公安機關從嫌疑人羅讓XX家中搜查提取了油印傳單數冊,其內容都是經阿壩州編譯局翻譯,有“全藏族民眾希望自己的國家恢復獨立”等宣傳分裂國家的言論及號召藏族擁護達賴偽政府的言論。該傳單經羅辨認,確系其刻寫油印并送給黨X、華XX、托X的傳單,并經黨、托辨認確系羅散發給自己的傳單。
2.以法攻心。該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是法律知識缺乏或是文化程度較低,被人欺騙、引誘、蠱惑、鼓動,盲目跟從宗教的狂熱分子。該類案件是一種嚴重的危害國家犯罪,往往靠嫌疑人個人難以達到目的,一般要需要組成一定的集團進行長期從事煽動活動。審訊人員要向嫌疑人講解:(1)根據參與犯罪活動的情節及所起的作用,法律會給予其不同的刑事處罰。讓嫌疑人懂得: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分為“首要分子”、“罪行重大的”、“一般參與的”三個層次;“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要加重處罰。(2)審訊人員首先要分清嫌疑人到底屬于哪類人員,要把那些受欺騙,蒙蔽,不明真相的群眾與犯罪分子區別開。“首要分子”是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罪行重大”是指雖不是首要分子,但在犯罪活動中起了十分惡劣的作用并直接參與其他特別嚴重的犯罪活動;對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參與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嫌疑人會根據自己參與犯罪事實的具體情況向審訊人員供述自己罪行或自己是否被欺騙,進而供述出更多幕后組織人員,讓自己得到較輕的處理。
3.以情攻心。審訊人員也可從情感感化來喚起嫌疑人的本性與良知。任何犯罪分子在情感上都會有本能的逃避法律處罰的想法。嫌疑人被捕后對家里的親屬格外牽掛。嫌疑人既思念親屬,又認為自己愧對親屬。從親情和良知入手感化嫌疑人的情感,對其進行情感與思想的疏通,幫助嫌疑人減輕對審訊人員及其公安機關的焦慮和警惕,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懂之以法的攻心方式來讓嫌疑人面對現實,積極供述。(1)利用嫌疑人所撫養和贍養的親人。嫌疑人對這類人群特別惦記,尤其是沒有工資收入、沒有勞動力、年老多病的親屬,訊問時可以向嫌疑人透露出這些人員現今的生活情況,保證其坦白供述犯罪事實后,會提供合適的見面機會,打消嫌疑人的顧慮。(2)利用感情最愛、最崇拜的人來實施情感攻心。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最愛和崇拜的人。以案例二為例,阿安XX、洛讓XX為達到藏民族分裂、破壞國家統一的目的,多次密謀策劃在公共場所實施爆炸并同時散發煽動分裂國家的大量傳單和相關資料。審訊人員直接以“至高無上尊者——達賴佛爺”為阿安XX、洛讓XX兩人的崇拜信仰者為突破口,用“達賴佛爺”在暗處注視這類話語來情感攻心,達到審訊目的。
(四)準確分析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心理
通常來講,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犯罪分子主要存在以下四種心理:對立心理、畏罪心理、僥幸心理、悲觀心理。此類犯罪分子具有很強的反國家統一心理特征。煽動并支持分裂國家是犯罪嫌疑人所反映出的與祖國統一相違背的性格表現。這種人格品性或傾向常常破壞現有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社會穩定,犯罪分子具有很強的心理主觀惡性及其社會危險性。“犯罪嫌疑人堅持煽動分裂活動立場的言論中,能夠發現很明顯的反社會特征,他們對國家法律道德表現出極端的蔑視,卻近乎瘋狂地推崇‘藏獨思想理念。”①審訊開始前與審訊人員直接產生對立,不回答或亂回答審訊人員所提出的問題;審訊前期到聽到訊問人員向其進行法律的宣講教育后,嫌疑人開始焦躁、恐慌怕刑法處罰;審訊過程中,與審訊人員進行對峙后,認為公安機關的部分證據還不確鑿,故又再次產生了與自己無關的僥幸心理;審訊后期,得知自己的全部罪行敗露,公安機關掌握的證據確實充分,進而產生了悲觀無助即將受到處罰的心理。
訊問時,嫌疑人最為擔心的是公安機關掌握了足夠對其不利的證據和犯罪事實;擔心同案的共犯或之前聯系過的同伙是否被抓獲歸案,到底向公安機關交代了多少與犯罪有關的事實,或是像被抓獲之前約好的那樣不予交代。最為矛盾的是交代多少,不交代會被公安機關繼續訊問查證,交代了又對不起同伙;又怕同案犯出賣,所以思想斗爭強烈,思維頓時混亂。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煽動分裂國家案件有的屬于危害國家安全類犯罪。因此,此類犯罪具有其特殊的構成要件,審訊人員應當全面對嫌疑人進行訊問。首先訊問實施煽動的目的和動機。要證實其煽動行為的目的是分裂國家和破壞社會政治穩定,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大團結,破壞憲法確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原則。主觀方面是故意,客觀后果是產生嚴重的國家危害性。如案例一,審訊中澤X稱:“自己是文盲,不知道《我的家鄉、我的人民》一書中涉及的是反動內容,只知道書中有達賴喇嘛的照片,就將尼泊爾商人送的這些書帶回了國,后在羅讓XX的請求之下,才將書借給了羅,并沒有故意向羅真灌輸分裂國家、民族的思想,且只借過這一本書,并沒存有其他書籍。”上述口供澤全部予以否認,認為自己是無辜的,并沒有想實施煽動分裂國家的目的。審訊人員見此情況,隨即讓澤辨認從其的住宅搜查提取的《教誨論集》、《達賴言論頌詞》、《對時輪喇嘛郎吉和達賴的成績的祈禱》等書籍。上述書籍經澤X辨認,確系其從印度帶回的,經公安局對上述書籍進行翻譯,均有宣揚藏族獨立、分裂國家的內容。澤X因此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該案件事實。
(五)審訊中必須注意的三大問題
1.人權保護。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于2013年1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將“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這一國際準則納入到我國法律范疇,對公安機關的審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強迫自證其罪”是指:偵查員在偵辦案件過程中不能用強迫的方法使任何人承認自己有罪和提供證明自己有罪的證據。偵查員在審訊時嚴禁采用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等方式迫使被審訊的犯罪嫌疑人承認自己有罪或提供自己有罪的證據。雖然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犯罪分子所實施的犯罪行為和方式都令人發指,對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人民正常生活生產帶造成了巨大危害。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審訊人員,我們應當在訊問過程中保護嫌疑人法律賦予他們的每一項權利。諸如: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參與訴訟的權利、自我陳述、供述、要求回避、改變管轄的權利。堅決杜絕使用粗暴、簡單的刑訊逼供手段。
2.深挖其他犯罪成員。煽動分裂國家案件大多數是共同犯罪團伙案件,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實施煽動分裂。有境外鼓吹宣揚“藏獨”或“疆獨”的精神領袖、境外指揮操縱人員、境內接應人員、書籍資料印刷復制人員、實施煽動分裂人員等等。“煽動分裂案件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的,所以,在審訊過程中,偵查人員要查清楚犯罪嫌疑人的上線、下線及整個犯罪網絡。”①因此,審訊人員應當詳細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如何有實施煽動分裂國家的動機和目的,查明聯系人,接頭的時間、地點、方式、通訊工具,必須對犯罪分子加強訊問,深挖背后主謀,以便順藤摸瓜,一網打盡。
3.人身安全防范。煽動分裂國家案件的犯罪分子,大多數是信教人員,少數是和尚喇嘛,這些人員從小受地域、宗教、遺傳的影響;身材魁梧,肌肉剛健,膽大心細,善于動腦,排斥漢人心很強,且身上時常配有藏刀或其他隨身物件。審訊人員應當在審訊前期,應認真仔細檢查嫌疑人的人身安全,特別是皮帶、紐扣、鑰匙鏈、內衣、內褲、鞋襪、頭發、腰間是否藏有致命武器或具有殺傷性的工具。并應同時對審訊室進行精心布局,尤其是老虎凳、手銬、腳銬、電腦桌、坐凳、門窗的棱角固定與安全,以便防止嫌疑人趁審訊人員疏于防備或審訊間歇期出現疲倦時,突然攻擊傷害審訊人員或是自傷自殘的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