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中學 陳光明
把握核心本質 萬變不離其宗
——菱形視角下圓錐曲線問題的解答
☉安徽省宣城中學 陳光明
圓錐曲線問題幾何關系錯綜復雜,常與菱形、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交織在一起,且運算煩瑣,因此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相應的解題策略、將問題進行轉化變形,顯得至關重要.本文以以菱形為背景的圓錐曲線模擬題為引例,就相應的解題策略給予說明.
菱形是特殊的平面幾何圖形之一,對于以菱形為背景的試題,解題時要善于挖掘菱形的相關性質,如菱形是四條邊都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對角線平分菱形面積等.
(1)當點B是W的右頂點,且四邊形OABC為菱形時,求此菱形的面積;
(2)當點B不是W的頂點時,判斷四邊形OABC是否可能為菱形,并說明理由.
因為四邊形OABC為菱形,所以AC與OB相互垂直平分.所以可設A(1,m).代入橢圓方程,得即m=.所以菱形OABC的面積是
(2)假設四邊形OABC為菱形.
因為點B不是W的頂點,且直線AC不過原點,所以可設直線AC的方程為y=kx+m(k≠0,m≠0).
設A(x1,y1),C(x2,y2),則.所以AC的中點為M
因為M為AC和OB的交點,所以直線OB的斜率為-1.因為k·( 1 )≠-1,所以AC與OB不垂直.
4k-4k
所以四邊形OABC不是菱形,與假設矛盾.
所以當點B不是W的頂點時,四邊形OABC不可能是菱形.
評析:本題解答中充分把握菱形的幾何性質:對角線垂直且平分,以直線AC為主線,設出直線方程、交點坐標,將幾何特征代數化,進而解決問題.部分同學在解題中,因對條件的理解不到位,多余地引入了點B的坐標來表示OB的斜率,使問題復雜化,造成解題半途而廢.
在問題探究過程中,注意綜合運用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綜合法與分析法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感悟數形結合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在分析和解決這類問題中的作用.
(1)求橢圓M的方程.
(2)是否存在菱形ABCD,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①點A在直線y=2上;②點B、C、D在橢圓M上;③直線BD的斜率等于1.如果存在,求出A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由Δ=(6m)2-16(3m2-3)>0,解得-2<m<2.所以BD的中點為
由BD垂直AC,得直線AC的斜率為-1.直線AC的方程為進而得點又Q為AC的中點,所以.而點C在橢圓上,故滿足橢圓方程,代入整理得7m2-40m+52=0,解得m=2或與-2<m<2矛盾.
故不存在滿足條件的菱形ABCD.
評析:在假設所求菱形存在的條件下,利用菱形的幾何特殊性,將問題轉化為判斷點C是否在橢圓上,結合判別式得出結論.
圓錐曲線問題因計算煩瑣,使部分同學望而卻步.計算量大是事實,但在解題中如果采取恰當的策略,可使原本復雜的過程有效簡化.注意下筆前多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并預測多種途徑的繁簡程度,以優化解題思路.
例3 同例2.
解法2:(1)同解法1.
(2)設線段BD的中點為Q(x0,y0),點A(t,2),B(x1,y1),D(x2,y2).
由Δ=(2m)2-16(m2-3)>0,解得-2<m<2.
因為四邊形ABCD為菱形,所以Q是AC的中點.
因為點C在橢圓M上,所以yC≥-1.這與yC<-1矛盾.所以不存在滿足題意的菱形ABCD.
評析:本解法中,在得出點C的坐標后,不需代入曲線方程,結合判別式,將點C的縱坐標與-b進行比較,可直接判斷菱形ABCD是否存在,從而使計算量減少.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可將條件一般化,即將菱形回歸于平行四邊形,進而鍛煉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4 設F1、F2分別為橢圓的左、右焦點,點在橢圓E上,且點P和F關于點
1)對稱.
(1)求橢圓E的方程.
(2)過右焦點F2的直線l與橢圓相交于A、B兩點,過點P且平行于AB的直線與橢圓交于另一點Q,問:是否存在直線l,使得四邊形PABQ的對角線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由題意可知直線l、直線PQ的斜率存在,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1),直線PQ的方程為
由題意可知Δ>0,設A(x1,y1),B(x2,y2),則x1+x2=
若四邊形PABQ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則PB與AQ的中點重合,所以即x1-x2=1-x3,故(x1+x2)2-.所以解得.所以直線l為3x-4y-3=0時,四邊形PABQ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結論:存在直線l,使得四邊形PABQ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評析: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進而將問題轉化為判斷四邊形PABQ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本題的求解中,利用了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的中點重合的性質.另外由于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已知邊PQ與AB平行,故令|PQ|=|AB|亦可將問題解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