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維 斌, 宋 慶 杰, 劉 登 貴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長河壩施工局,四川 康定 626001)
長河壩水電站大壩防滲墻高強低彈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應用
車 維 斌,宋 慶 杰,劉 登 貴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長河壩施工局,四川 康定626001)
摘要:長河壩水電站大壩防滲墻為高強低彈混凝土,為滿足防滲墻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在配合比設計時摻用了粉煤灰、緩凝高效減水劑、引氣劑等,考慮到現場的施工因素,給出了高強、低彈混凝土較優的配合比。
關鍵詞:高強混凝土;低彈性模量;粉煤灰;試驗;應用;長河壩水電站
1工程概述
長河壩水電站是大渡河梯級開發中的第10級電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工程區地處大渡河上游金湯河口以下4~7km河段上,壩址上距丹巴縣城82km,下距瀘定縣城49km。大渡河為不通航河流,工程區距鐵路較遠,公路有省道S211線從工程區通過,并在瓦斯河口與國道G318線相接,周邊有成都、雅安、眉山、樂山等重要城市。
長河壩水電站為一等大(1)型工程,由礫石土心墻壩、泄洪系統、引水發電系統組成,總裝機容量為4×65萬kW。
攔河大壩為礫石土心墻堆石壩,最大壩高240m。
壩基覆蓋層防滲采用兩道全封閉混凝土防滲墻,形成一主一副布置格局,墻厚分別為1.4m和1.2m,兩墻之間凈距14m,最大墻深約50m。主防滲墻布置于壩軸線平面內,通過頂部設置的灌漿廊道與防滲心墻連接,防滲墻與廊道之間采用剛性連接,防滲墻底以下及兩岸基巖的防滲均采用灌漿帷幕,防滲要求按透水率 q≤3Lu控制;副防滲墻布置于壩軸線上游,與心墻間采用插入式連接,插入心墻內的高度為9m。
2防滲墻設計要求
根據設計提供的防滲墻墻體混凝土性能指標見表1。

表1 防滲墻墻體混凝土性能指標表
原材料性能要求如下:
(1)水泥等級不低于P.O42.5水泥,粉煤灰不低于二級且膠凝材料不少于350kg/m3,水膠比不宜大于0.55,粉煤灰摻量亦不大于30%;
(2)骨料:采用滿足性能要求的人工骨料,最大粒徑小于40mm且不大于1/4鋼筋凈間距;
(3)砂:采用人工砂,細度模數為2.68~3;
(4)外加劑:各種外加劑應通過試驗確定,并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劑技術規程》DL/T5100-1999中的有關規定;

(5)水:符合拌制混凝土的用水要求。
混凝土施工物理特性指標要求如下:
(1)混凝土入孔時的坍落度為18~22cm;
(2)擴散度為34~40cm;
(3)坍落度保持15cm以上的時間應不小于1h;
(4)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不小于6h,終凝時間不宜大于24h;
(5)混凝土的密度不宜小于2 400kg/m3。
3配合比設計
根據設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采用緩凝高效減水劑、引氣劑、粉煤灰并選擇較小的水灰比和較低的水泥用量,在滿足設計、施工等技術要求的前提下,使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最佳。
3.1原材料
水泥(簡稱C):選擇四川峨勝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細骨料(簡稱S):選擇磨子溝砂石骨料場生產的人工砂,細度模數為F·M=2.77,級配良好,質地堅硬,含泥量、石粉含量、雜質含量均達到要求。
粗骨料(簡稱G):選擇磨子溝砂石骨料場生產的人工碎石,壓碎指標為6%,小石(粒徑為5~20mm)針片狀含量為6%、中石(粒徑為20~40mm)針片狀含量為5%,骨料級配均良好,質地堅硬,其余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
外加劑:
緩凝高效減水劑:選擇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JM-Ⅱ(C)型,摻量為0.7%~1.2%;
引氣劑:選擇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GYQ型,摻量為0.005%;
粉煤灰:分別選擇四川博磊資源循環開發公司生產的Ⅰ級粉煤灰和四川巴蜀江油電力工程分公司生產的Ⅱ級粉煤灰,細度分別為:7.6%和21.3%,燒失量分別為2%和2.3%。
3.2配合比設計
為解決混凝土高強低彈和后期強度的增長,根據圍堰防滲墻經驗進行統計分析,確定混凝土配合比、水膠比、砂率、粉煤灰摻量作為主要因素,根據各個因素分別選取4個水灰比和5個粉煤灰摻量進行試驗,水灰比分別為:0.3、0.35、0.4、0.45;粉煤灰摻量分別為:20%、25%、30%、35%、40%。考慮到施工現場材料條件及混凝土施工因素,按人工骨料進行試驗。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參數見表2。
4配合比成果
4.1試驗成果
試驗成果見表3、4。
4.2成果分析
(1)不同配合比性能對比情況見表5。
(2)強度分析情況見表6。
(3)彈性模量分析情況見表7。
(4)抗壓強度與彈性模量分析情況見表8。
從表6~8中可以看出, 28d齡期后的粉煤灰混凝土的強度增長仍較顯著。在摻加Ⅰ級粉煤灰20%~40%的情況下,混凝土90d與28、180d與28d、360d與28d的強度 比分別為:1.12~1.44、1.22~1.7和1.31~1.85;強度與彈性模量比分別為:1.17~1.44、1.57~1.84和1.49~1.79;180d與28d、360d與28d彈性模量比為:1.12~1.25和1.24~1.41。
在摻加Ⅱ級粉煤灰20%~40%的情況下,混凝土90d與28、180d與28d、360d與28d的強度比分別為:1.06~1.33、1.01~1.38和1.18~1.56;強度與彈性模量比分別為:1.14~1.59、1.18~1.76和1.15~1.72;180d與28d、360d與28d彈性模量比為:1.13~1.26和1.22~1.5。
4.3施工配合比的選擇
從配合比試驗成果看,試配混凝土和易性滿足設計要求,但部分力學性能達不到設計要求。經詢設計院明確:混凝土28d的強度要求主要是為防滲墻接頭的工藝考慮,在后續的配合比試驗中不再考慮28d強度≤30MPa的要求,確定以90d齡期強度≥45MPa作為混凝土配合比試驗依據(該指標未考慮強度富裕系數);混凝土的彈性模量作為參考指標,確立28d強度與90d強度之間的增長關系。設計院可由此確定防滲墻混凝土28d的強度等級。防滲墻混凝土最終設計指標將根據試驗成果進行調整。
根據試驗結果及設計院最后明確的要求并充分考慮所用原材料質量、現場質量控制水平與室內試驗的差異,提出了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其參數見表9。
5工程應用
大壩防滲墻共計澆筑槽段49個,澆筑混凝土18 000m3,共取樣498組試件。試驗證明:混凝土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試驗檢測結果均滿足設計指標,抗滲等級大于W12,抗凍等級大于F50,表明混凝土耐久性滿足設計要求。

表2 混凝土配合比參數表

表3 混凝土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

表4 混凝土物理性能測試結果表

表5 混凝土物理性能對比表

表6 混凝土抗壓強度分析表

表7 混凝土彈性模量分析表

表8 混凝土抗壓強度與彈性模量分析表

表9 混凝土配合比參數推薦表
主墻混凝土取樣:90d抗壓強度共取樣25組,最大值為52.5MPa,最小值為47.2MPa,平均值為50MPa,標準差為1.524;抗滲取樣9組,抗滲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抗凍取樣8組,其值均滿足設計要求;28d彈性模量共取樣5組,最大值為
26.4 GPa,最小值為25.7 GPa,平均值為26.1 GPa。第三方90 d抗壓強度共取樣5組,最大值為55 MPa,最小值為50.3 MPa,平均值為52.7 MPa。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
副墻混凝土取樣:90 d抗壓強度共取樣24組,最大值為51.4 MPa,最小值為47 MPa,平均值為50 MPa,標準差為1.171;抗滲取樣8組,抗滲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抗凍取樣3組,其值均滿足設計要求;28 d彈性模量共取樣4組,最大值為26.4 GPa,最小值為24.6 GPa,平均值為25.4 GPa。第三方90 d抗壓強度共取樣4組,最大值為62 MPa,最小值為45.7 MPa,平均值為56.55 MPa。各項指標均滿足要求。
通過對大壩工程主、副防滲墻分部工程中單元工程質量驗收評定進行的統計,共計評定49個單元工程,合格49個,合格率為100%,單元工程優良為49個,優良率為100%。
6結語
(1)經過本次大量的試驗和應用證明:混凝土和易性較好,在澆筑過程中未出現堵管、粘板、離析等現象。
(2)混凝土抗壓強度、彈性模量、抗凍和抗滲試驗檢測結果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3)在澆筑施工完成90 d后,對部分槽段混凝土進行了芯樣及聲波檢測,試驗結果均滿足設計要求。
(4)實踐證明:長河壩水電站大壩防滲墻混凝土通過摻用粉煤灰、緩凝高效減水劑、引氣劑,能夠滿足混凝土高強、低彈的要求。
車維斌(1987-),男,甘肅定西人,長河壩施工局試驗室主任,助理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宋慶杰(1984-),男,內蒙古赤峰人,長河壩施工局質量部主任,助理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劉登貴(1985-),男,四川綿陽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收稿日期:2015-05-05
文章編號:1001-2184(2015)03-0043-05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TV7;TV541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