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光君
內(nèi)容摘要:在《人生》所描寫的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里,巧珍以火般的熱情和水般的溫柔包容高加林。可她的愛情最終是一場悲劇,這悲劇的原因在于她和高加林之間愛情基礎(chǔ)的薄弱、階層差距,也在于她自身的悲劇性格。
關(guān)鍵詞:《人生》 劉巧珍 愛情悲劇 階層 悲劇性格
路遙的《人生》描寫了一段讓人嘆惋的愛情,高加林和巧珍的一段感情糾葛讓人印象深刻。小說塑造了一個像火也像水的善良女子——巧珍。
路遙是帶著喜愛的筆觸去寫巧珍的,她“并不是那種簡單的農(nóng)村姑娘”、“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路遙說:“她那火一樣熱烈和水一樣溫柔的愛。”給了高加林溫柔和安慰。她以火一般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愛情中去;在被高加林無情拋棄后,她又以水一般的溫柔包容了高加林。然而,最終她的愛情也只是一聲嘆息。
一、火焰般的熱烈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巧珍的“歌聲甜美而嘹亮……帶有一點(diǎn)野味”,她全身洋溢著一種生命的味道,帶著一種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不住一睹其容。路遙讓巧珍的出場給失意而沉悶的氣氛帶來一種生命的氣息,一股破土而出的生機(jī)。
加林以為的偶然相遇,實(shí)際上是巧珍的刻意為之。這個飽受相思之苦的姑娘曾經(jīng)因?yàn)楦呒恿值慕處煹匚煌鴧s步,可是在加林失意之時迫切地“想破開臉皮去安慰他一下”。這樣近乎直白的含蓄在加林趕集那一天顯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加林被迫要放下矜持去趕集賣饃,覺得他“成了一個最無能的人”時,巧珍義無反顧地幫助了他,“我給你賣去!”,她“從他的胳膊上把籃子奪走了”。對加林來說,難的是在在人群中張開嘴叫賣,可對于巧珍來說,難的卻是走到加林的面前。她被心中掩埋的感情逼得走投無路,“她要爆發(fā)了!否則,她覺得自己簡直活不下去了!”她怕加林拒絕,甚至是搶過了籃子!這場偶遇她已等待多年,這是她追求幸福的一次冒險,她從陰影里走到加林的面前,邁入了一場愛的獻(xiàn)祭。
巧珍在這場愛情里像一團(tuán)火火,撲著加林而去,奮不顧身。“她如果跟了加林這樣的男人,就是跟上他跳了崖也值得!”她一往情深,哪怕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走在田野的路上,當(dāng)加林自我貶低時,巧珍卻說:“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里過!你在家里盛著,我給咱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這樣的話絕不是一時興起說的,在巧珍的心里一定已經(jīng)百轉(zhuǎn)千回了。
像火一樣的巧珍,義無反顧的追逐獲得了加林的回應(yīng)。至此,巧珍更是像迎風(fēng)而起的火舌一樣,對加林燃起更加熾熱的愛意。為了加林,她在只有文化人才刷牙的村里刷起了牙,遭眾人圍觀、父親辱罵,可她說“讓他們笑話!我什么也不怕”;她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和加林相跟著去城里。巧珍以前恐怕是想也不敢想的,可她和加林談起戀愛了,她敢了!
如一團(tuán)火撲著自己的愛情而去,巧珍以自己的溫度溫暖了加林。
二、海水般的包容
巧珍以火般的熱情愛著加林,同時又以海水般寬廣的懷抱包容著他。這點(diǎn)在她遭加林拋棄后的態(tài)度上可以看出。
巧珍的愛情給了加林莫大的安慰,可當(dāng)加林想要外出闖一片天地之時,她的愛情終究替代不了加林的理想。她看加林苦悶不堪,想“只要加林高興和愉快,她也就感到心里好受一些”。加林開玩笑說,“你叫我出去,不怕我不要你了嗎”?巧珍卻在玩笑里哭了,可還是忍著痛苦,說“只要你活得暢快”。
但她的愛情最終還是敗給了命運(yùn)。在被拋棄后,巧珍如水的胸懷寬容了他,即使他和她已再無可能走到一起。
加林在進(jìn)城接到黃麗萍伸出的橄欖枝之后,他終于決定拋棄沒讀過書的巧珍。加林在城里反復(fù)想著要和巧珍分手,而可憐的巧珍卻以為是加林病了而整晚睡不著覺,可癡心換來的卻是加林的拋棄。
巧珍卻沒有恨加林的負(fù)心,“她兩只手痙攣著抓著橋欄桿”,淚流滿面,“你走你的,到外面找個更好的對象……你不知道,我是怎樣愛你……”巨大的痛苦席卷著巧珍的心,她“說不下去了,掏出手絹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這個堅(jiān)強(qiáng)的姑娘忍受著被戀人拋棄的巨大痛苦,卻還惦念著愛人,讓戀人找個好對象,可是她卻不知加林早已覓得佳人。
在加林被人舉報而回到高家村時,已經(jīng)嫁給馬栓的巧珍卻極力阻止姐姐去找加林的麻煩,她哽咽著,“你要是這樣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珍愛著高加林,不管高加林是不是還和她在一起。她像是最溫柔而又最有包容度的水,以愛而博大的胸懷容納著高加林的一切。她的愛像是波濤推動著高加林往前走,可是當(dāng)高加林在外面受盡了苦楚返鄉(xiāng)時,卻又給予他關(guān)懷與照顧,以水之溫柔替他緩沖著痛苦與傷悲。
三、愛情悲劇的原因
巧珍以全部的少女情懷深深愛著加林,她像是火一樣,驅(qū)散了高加林心中的陰霾,又如水一般包容著失意的他。巧珍的愛是純潔無私的,可是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
關(guān)于巧珍的愛情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我認(rèn)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向的愛情
加林接受了巧珍,可真的是因?yàn)閻矍閱幔吭谖铱磥聿⒉皇恰?/p>
在巧珍向加林說出自己對他的癡戀時,加林“被巧珍的感情深深感動了”,在感動之下,他沒有拒絕巧珍。可是后來,他后悔了,“匆忙地和一個沒文化的農(nóng)村姑娘發(fā)生這樣的事,簡直是一種墮落和消沉的表現(xiàn);等于承認(rèn)自己要一輩子甘心當(dāng)農(nóng)民了”。加林接受了巧珍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感動,一種在孤獨(dú)中尋求慰藉與承認(rèn)的迫切。加林苦悶不堪之時,像一朵花一樣的巧珍沖進(jìn)他的生命,讓他覺得自己是被人愛著的,是和身邊的其他農(nóng)民不同的,因?yàn)榍烧溥€是財(cái)神爺劉立本的女兒。這種近乎炫耀的心理在他叫上巧珍一起去城里買漂白粉時表現(xiàn)了出來。
加林并不是真的愛著巧珍,寂寞、孤獨(dú)、感動、炫耀等等讓他接受了巧珍,可卻沒能還以巧珍同等的愛情。這場愛情里戀愛著的只有巧珍一人,她的愛情是一場單向的追逐。在面臨命運(yùn)的選擇時,加林幾乎是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巧珍,選擇了對他的前途有益的黃亞萍。
(二)階層的差異
雖然加林是農(nóng)民的兒子,也曾是農(nóng)民,可他骨子里還是個“文化人”。而巧珍卻是什么文化也沒有的農(nóng)村姑娘。巧珍和加林聊天,她只能絮叨水井、母豬這些瑣事。加林不能忍受,這些和他此刻的生活相隔千里;而曾經(jīng)親近無比的戀人也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他想起剛才和亞萍那些海闊天空的討論,多有意思!現(xiàn)在聽巧珍說的都是這些叫人乏味的話。”
與此同時,加林“理想中的愛人”黃亞萍出現(xiàn)了。黃亞萍的出現(xiàn)時刻提醒著高加林他和巧珍之間的階層差異。而巧珍并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導(dǎo)致了高加林對她的疏遠(yuǎn)與拋棄。加林如今在城里,他向往的是外面更廣闊的天地;而巧珍還是在閉塞的山村,他們的階層差距越來越明顯,最終巧珍沒能逃脫被加林拋棄的命運(yùn)。
(三)巧珍的悲劇性格
巧珍的愛情悲劇另一原因是她自身的悲劇性格。筆者認(rèn)為巧珍的愛雖然如同水包容了高加林,但也如水,卑微地依附著加林。
巧珍覺得被拋棄只能怨他們之間差距太大了,可她從未想過去努力改變這種差距,只是保持著自卑的狀態(tài)愛著高加林,仰視者她心中的文化人,而未能成長為能與之并肩的女性。
巧珍在有文化的人面前,有一種深刻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曾使她對高加林望而卻步,“她時時刻刻在想念著他,又處處在躲避著他。她怕她的走路、姿勢和說話在他面前顯出什么不妥當(dāng)來,惹她心愛的人笑話”。在巧珍的身上,缺乏一種自我價值的認(rèn)同,她自卑,姿態(tài)低到塵埃里卻未能開出花來。
她愛到卑微,惴惴不安地等待著高加林每一次的回應(yīng),就像等待判決的人。最后的判決卻是加林親手?jǐn)財(cái)嗔吮舜碎g的關(guān)系。巧珍忍著劇痛說:“你參加工作后……我盡管愛你愛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她只是對高加林尊敬與愛慕,卻從不曾想過努力使自己與加林相配。
愛慕而起的愛情,讓加林成為巧珍心里的神;而巧珍在加林眼里只是人生失意之時的一個心靈上的慰藉,所以當(dāng)高加林能夠擁有更好的人生時,巧珍遭到拋棄是必然的。
巧珍的性格悲劇主要在于她未能形成獨(dú)立的人格與自尊意識。她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局限了她的眼界,阻止了她的發(fā)展,閉塞的鄉(xiāng)村使她傳統(tǒng)的女性意識根深蒂固。她一心依賴高加林,以他為天,在高加林面前她是自卑的,是怯懦的女性自尊自強(qiáng)的獨(dú)立精神在她身上毫無蹤跡。
巧珍以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愛情追逐、包容著加林。在巧珍和加林的這段愛情中,巧珍付出了所有,可最終還是未能得到高同等的回應(yīng)。巧珍的身上缺乏自立自強(qiáng),缺乏自我價值的認(rèn)同,她只是一味地在愛情里扮演一個仰視者的身份,這是她愛情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作為今天的新女性,既應(yīng)當(dāng)如巧珍一般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同時又要獨(dú)立自強(qiáng),追求自己的價值,與其做那仰望太陽的一朵小花,不如努力綻放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