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鵬(睢寧縣龍集中學,江蘇睢寧221200)
讓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永葆青春
高鵬
(睢寧縣龍集中學,江蘇睢寧221200)
當前,閱讀活動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無法有效開展,農村中學教師要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著實令人擔憂,如閱讀興趣缺乏、閱讀習慣不良、教師閱讀指導不當、閱讀書源不足、課外閱讀督導不力,等等。正是這些不良問題使得閱讀活動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無法有效開展,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應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針對以上問題,怎樣進行閱讀教學呢?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才能激發他們主動閱讀、探究的興趣。
1.教師應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陶行知先生說:“想要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因此,要想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自己首先要有興趣。當學生發現老師喜歡閱讀時,往往會對老師所讀的書產生好奇心理。作為學生的標桿,老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及時推薦文章給學生,并且告訴學生讀書的樂趣和收獲,使學生對作品產生興趣。
2.努力營造閱讀的氛圍。在班級中努力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班級里,布置一些手抄報、板報、墻報,在教室安排圖書交流區,也就是讓學生相互交流使用書籍。相信現在每一個孩子的家庭中都有一定量的書籍,并且他們手頭上的書籍都是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所以讓他們之間進行圖書交流,一定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隨時可以從這樣的交流中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會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亦可激發閱讀欲望。如果老師能與學生一起看書,而且看同樣一本書,并能經常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起討論故事情節,評論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指導學生寫讀書心得,就能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和閱讀興趣。
3.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開展讀書故事會、人物評論會、佳作欣賞會、讀書知識競賽、一日要聞等活動,讓學生介紹在課外閱讀中了解的故事、要聞、民情風俗、奇聞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穩定和保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提倡學生看中央臺的《人與自然》、《走進科學》、《開心詞典》,熱播的《一站到底》等欄目,激發學生閱讀有關書籍的欲望。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初中階段課程較多,學習繁重,學生都反映沒時間讀書。我在教學中曾經嘗試讓孩子整理形容刻苦讀書的成語,專門開展了有關這些成語的故事比賽,讓孩子受到熏陶。并且將這些成語醒目地展示在閱讀交流區。時刻警示孩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閱讀。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育孩子讀書的時候,要動筆做記錄,摘錄好詞好句,語文學習靠的是平日的積累,這個習慣對培養孩子的語感,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會有很大幫助。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結合”的習慣。讓學生就閱讀的內容、心得體會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以讀促說,以說促寫”,讀進去,說出來,讓學生和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進而在孩子的腦中活起來,最終使孩子達到不吐不快提筆下言的境界,提高閱讀的實效性。
4.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用心閱讀,讀有所學,學有所用,怡然自得,樂在其中。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查閱習慣、速讀習慣。
很多學生閱讀興趣有了,閱讀習慣好了,但沒有掌握科學閱讀方法,致使學生閱讀能力低下,閱讀速度慢。因此,教師必須教學生掌握課內閱讀過程、開創閱讀教學新課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人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周圍各種事物。引導學生采取比較閱讀、體悟閱讀、探究閱讀等方法。學生的感受體驗越深,積累的知識就越豐富,這樣他們閱讀時感知就越敏銳,體會就越深刻。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必需的文化、文學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只有具備了必要的文化知識,才能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明的信》中對讀書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必須如蜜蜂采蜜,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保證孩子們有書讀,有“許多花”來“釀蜜”。
1.家長要配合。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倡導家長盡量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并要求家長多到書店、圖書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選擇讀物要做到:①內容要健康,因為不好的閱讀材料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②符合學生年齡特點。③類型要多樣。古詩、名著、寓言、小說、歷史故事、科普知識等都應涉及,閱讀面要廣。總之,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幫助孩子養成每天都能讀一點的好習慣。
2.學校要完善圖書室。教育事業應受到全社會的支持,學校應多方集資逐步完善教學設施。每個農村中學應著力建起圖書館或圖書室。圖書室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圖書室意識,提高學生利用圖書室檢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室,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室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好場所。
3.教師應靈活“彌補”。教師可通過開展“讀來換去讀書活動”、設置圖書角、引導學生上網閱讀等活動,方式靈活、低成本地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語文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閱讀應該伴隨人的一生。現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存在較多問題,但我深信只要我們本著正視現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著重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挖掘書源,不斷更新理念,提高素養,豐富底蘊,不斷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重視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讓學生有興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時間、有條件地進行閱讀,并使學生學會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再輔之以科學的督導,閱讀教學效率會逐步顯著,學生的閱讀能力會逐步提高。
[1]倪江,主編.理想語文——自由閱讀與教學.江蘇科學出版社,2013.
[2]蓋乃誠.略論新課改中學與教的轉變[J].山東教育科研,2002(12).
[3]王麗娟.在教學中實現學生主體地位之我所見.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2002(4).
[4]顧黃初.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