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晶(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南昌300013)
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大學英語教學任務設計
聶晶
(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南昌300013)
當今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說寫譯的輸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輸出驅動假設”提出學習者應以輸出技能的提高為學習目標,用輸出驅動輸入,更能促進英語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討了該假設的理論背景和國內研究情況,指出了該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意義,并針對該假設在大學英語課程輸出技能培養中的應用提出了任務設計方案。
輸出驅動大學英語英語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對于學生英語技能需求不斷提高。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綜合應用能力指的是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綜合技能,其中,聽讀是輸入型技能;說寫譯是輸出型技能。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把重心放在培養聽讀等輸入技能上,輸出技能訓練長期受不到重視。重輸入,輕輸出,導致五項能力無法均衡發展,輸出技能較差,新的社會需求和教學要求與學生輸出技能發展不良形成了矛盾。因此,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們勢必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傳統的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Krashen的輸入假設認為學習者接觸的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越多,他們的二語能力就越強;并認為學習者的輸出不會直接促進習得。Swain針對Krashen的輸入假設提出可理解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指出二語學習的成功不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輸入,還需要學習者產出可理解輸出。語言輸出有助于提升二語學習者使用語言的流利度和準確度(fluency and accuracy)。
文秋芳提出以輸出驅動輸入的“輸出驅動假設”,該假設與Swain的“輸出假設”有一定相通之處,認為:(1)輸出比輸入對外語學習的內驅力更大,輸出驅動不僅可以促進接受性語言知識運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欲望。(2)培養說寫譯表達性語言技能更符合社會需求。
“輸出驅動假設”的提出,為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上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文秋芳進一步肯定了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之后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們對該假設進行了一系列教學任務設計和教學模式上的探索。張景偉以“輸出驅動假設”作為理論支撐,對吉林農業大學2009級97名學生進行了一學期的實驗研究,提出了“輸出-反思-反饋-再輸出”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王雯秋以“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為基礎改革“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王虹亮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嘗試利用“輸出驅動假設”來設計任務。劉婧提出以輸入為基礎、輸出為驅動的寫作課程模型輔助特色類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楊春會,杜曉冰基于“輸出驅動假設”構建醫學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模式。陳麗蘭探討了基于“輸出驅動假設”和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口語課的課堂設計。戈國梁試圖在該理論指導下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法、改革口試評估方式。劉明月受“輸出驅動假說”的啟發,提出了口語教學“說長法”并進行了實證研究。目前對該假設的研究方興未艾,還存在很多探索的空間,尤其是注重輸出技能培訓教材的編撰是一大挑戰。
筆者試圖在“輸出驅動假設”指導下,利用已有的高教社《新大學英語》教材,重新設計項目任務進行課堂教學。原教材編撰的宗旨是在注重輸入的基礎上引導完成每個單元的項目。每單元包括四部分,前三部分主要是閱讀與聽力的輸入技能訓練,第四部分是產出性技能訓練。教材遵循的是體驗式教學理念,試圖以輸入促輸出,通過語言形式的輸入,促使學生創造性使用已有的語言材料來完成交際任務,構建新的語言體系。
筆者在原書教學材料的基礎上,試圖反其道而行之,通過項目的訓練強調輸出技能的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過來促進輸入技能的提高,換言之,探討如何以輸出促輸入。以《新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單元主題是人物介紹,第一部分熱身練習是兩篇不同場合自我介紹的短文,一篇參賽選手自我介紹短視頻;第二部分一篇大一新生自我介紹短文,一個長視頻明星介紹;第三部分一篇取自克林頓自傳,一篇對兒時朋友的回憶;第四部分是項目:交換生項目的申請。整個單元學習目標是:學會1.在各種場合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2.提問受試者個人信息;3.在交換生項目申請時寫個人陳述。由于新生已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必要的語言輸入,因此筆者要求學生在第一節課上做口頭自我介紹。接下來討論申請加入大學社團或做兼職的面試場合如何自我介紹。第一個口語任務是求職面試。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寫求職信,進行面試,一組學生做面試官,對求職信進行篩選,面試提問。學生在輸出任務要求下必須加強輸入,可參照課本第一部分材料,同時在網絡上搜集求職面試指南和求職信格式樣本進行閱讀整理,進行撰寫和口語會話。第二個任務主題是介紹他人。課堂游戲:要求學生用幾句話簡單介紹自己熟悉的明星,讓其他人通過聽猜描述的是誰,最快被猜出者獲勝。通過該任務引導學生學會描述人的外貌和個性,學生可以參考教材第二部分視頻。課后寫作任務:寫一篇文章描述童年印象最深的人,要求學生課后整理描述外貌和個性的詞匯用于寫作,同時學生可以參考教材第三部分文章。第三個任務取自教材的第四部分的項目,是前面所有任務的所訓練技能的總結和加強,要求學生采訪參加交換生項目的同學,填寫交換生項目申請表,撰寫個人陳述,并模擬面試。這時課本所提供的材料已經遠遠不夠用,學生在網絡上查閱個人陳述的樣本,討論面試上會提出的問題。
這樣的任務及項目設計,難度層層加深,要求學生自覺加強語言輸入才能完成輸出。而且任務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需求,訓練的是有現實意義的主題相關輸出技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同。
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強調以輸入來促進輸出的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而有輸出需要的輸入更易內化為語言能力,注重輸出技能的提高更符合社會和學生的就業需求。輸出驅動假說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應用輸出驅動假設理論來指導英語教學目前才處于起步階段,其有效性還需要大量的實證研究論證,其推廣實施依然面臨著很多困難,如新教材的編撰、新教學法及評估體系的改革等。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Gass S&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3]陳麗蘭.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任務型大學英語口語課堂設計[J].戲劇之家,2014,10:289-295.
[4]戈國梁.“輸出驅動假設”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02:118-120.
[5]劉婧.輸出驅動假說對特色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促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66-168.
[6]劉明月.輸出假說下“說長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5.
[7]王虹亮.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任務設計[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11:137-138.
[8]王雯秋.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大學英語讀寫一體化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3,05:58-62.
[9]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02:2-9.
[10]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06:14-22.
[11]楊春會,杜曉冰.論“輸出驅動假設”理論與醫學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108.
[12]張景偉.輸出驅動假設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