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銀生
【摘要】興趣是人們求知的先導,學習的動力,成功的起點。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從授新課、講讀課、閱讀課和結束課以及寫作課等這幾個方面展開了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興趣;授新課;講讀課;閱讀課;結束課;寫作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人們求知的先導,學習的動力,成功的起點。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特殊的心理傾向,它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有興趣的學習是發展智力的最好伙伴。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
因為學生對所學學科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愉快地去深入研究,使他們會學、樂學,否則只能被動地勉強應付學習。隨著當前形勢的飛快發展和經濟騰飛,素質教育的深入,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必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革舊的教學方法,分清主體、主導的關系,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授新課,巧用導語,誘發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成功的先導。”授新課離不開導語。導語,是一堂語文課的開場白,是授新課的開始階段,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用簡短而精辟的導語設計是重要環節,其作用是激發誘導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活躍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重視導入設計,創設情境,要根據教學之不同,設計不同的導語。1.用課文的寫作背景、相關的知識導入。2.找出文中的關鍵成語名言或詩句導入。3.用相關故事、傳說導入。4.設置懸念,激發求知欲等。
總之,導語要靈活多樣,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不同的導語。例如:我在教《蘇州園林》前,利用假日讓同學們到就近的園林進行了參觀,然后讓學生說出園林之特點。當學生說出北方園林的特點后,教師巧設問題:有沒有與這個園林特點不同的園林呢?學生急于知道答案,學習的興趣被激起。
二、講讀課,創設氛圍,引起興趣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激活思維,充分調動起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有創造、有收獲。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熱愛學生角度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個和諧、相互信任的氛圍,使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獨到見解,不怕說錯、答錯。這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才能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學《中國石拱橋》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提到兩座橋——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橋有什么異同呢?學生們紛紛從歷史、樣式、結構、數據開始討論、回答,求知的興趣濃了,思維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老師布置的問題也在激烈的討論、爭論中一清二楚,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閱讀課,創設氛圍,激活興趣
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視野,語文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閱讀課供學生學習。怎樣去閱讀這些知識豐富的課文呢?中小學生年齡小,興趣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但他們又充滿好奇心,疑便是他們興趣的開始,學貴有疑,多問幾個為什么就顯得很重要。例如我在教學《死海不死》這一課時,分析題目好像含有矛盾:既然“死海”,又為什么“不死”呢?提出問題后,學生自讀的求知欲被激起,攻“疑”的信心增加了。通過反復閱讀、思考,“死”和“不死”這一矛盾終于解決了,探明了特定含義,也找到了分析課文的契點。
四、結束課,變換形式,鞏固興趣
一個好的導語就好像一陣春風,催動學生信心百倍、精神飽滿地進入到一節新課的春天里,而一個美好巧妙的結束語則又如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學生在臨近結束時,精神易疲勞,精力不夠集中,教師就要變換形式調動積極性。比如課堂小結,就是從本課的教學目的出發,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回憶,以達到鞏固新課,激發興趣的目的。我在自己的教學生活中,總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索回味,做到“收課而不收思”。
五、寫作課,注重說話,增加興趣
說話課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重視讀和寫,忽視聽和說,致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說話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如果學生對說話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的聽說能力就會很快提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主要說話訓練,增強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自活動。指導學生說話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種訓練方法。說話課上盡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實物、圖書、演示、實驗等。那怎樣來指導說話課呢?通常說話可分觀察大自然說話、看圖說話、課內觀察實物說話、設計情景說話、操作敘述、對話交談、故事復述等。現就一二種加以說明。
比如“觀察大自然說話”。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要明確重點和目的。我們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變化,觀察四季的風景,可以描寫一兩處、一兩種花草樹木。另外帶學生觀察,教師先觀察一下,再寫一個下水作文,既有利于指導觀察、寫作,做到心中有數,又能提高學生興趣。再如“看圖說話”。根據教材,或選擇另外的圖畫,指導學生觀察。教師指導學生抓住圖畫中人、物、地點、情節,指導學生說話。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幫助學生說通一句話或幾句話,再要求學生看連圖說出中心,說話能力自然會提高。
總之,興趣是學生“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苦學變樂學的催化劑。我們應大力培育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進一步搞好素質教育。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