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贈環
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中心校第一小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劉贈環
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中心校第一小學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立足于教學實際,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有幾點體會: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雖執教語文多年,但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不過,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隨著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更新,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面對不斷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很贊成這樣一句話,:“有選擇地引進,有改造地吸收,在實踐中創新,使之賦有自身的特色”。在學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的“樸實”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學的精神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指導上。
小學語文本質特征的工具性,決定了小語教學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把培養能力的多種訓練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才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1.訓練內容、項目要實,讓學生真正參與。
憑借教材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功訓練。這些語文基本功又是通過一篇篇課文、一個個單元來體現的。一課書、一組文不可能包括多項訓練內容。因此教師對教材所體現的語文基本功要注意認真鉆研、整體把握、分步實施。要將教材中的單元訓練重點合理分解,化整為零,將其具體化、細目化,逐一落實到每篇課文、每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之中,即訓練內容、項目的安排要“實”。具體地說,就是一節課,怎樣練,練哪些,都要精心設置,并將其具體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真正參與,使全體學生在40分鐘內部積極投入“練”的活動之中。教師要及時提醒、指點,將學習的權力和機會交給全班學生,讓學生成為主人。
2.訓練的形式、方法要實,有助于培養能力。
內容、項目解決了練哪些的問題,形式、方法要解決的就是怎樣練的問題了。實實在在的訓練形式和方法,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筑路奠基。訓練形式、方法的實,首先體現在為訓練內容服務方面。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底,是在學生對語言文字實實在在的讀、看、想、聽、議、聽、寫等的具體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靠搞花樣、走過場是絕對無效的。教學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聽、去說、去讀、去寫、去思考,要徹底摒棄那種好象聽說讀寫樣樣都讓學生練了,但卻都是空放幾槍,沒有真正到位的華而不實的教法。教學中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講解提問,“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多讀、多說、多思考、多鉆研、多實踐”的優勢,真正把培養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聽說讀寫的行為之中。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