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河北省固安縣第二中學
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策略
王艷
河北省固安縣第二中學
教師目前進行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式是“串講式”,即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一講到底。好多語文教師認為,文言文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義,教學任務在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教師教授文言文純粹是給學生講一點文言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解釋詞語、翻譯句子。教學雙方對文言文中強烈的人文因素等不重視。那么,文言文教學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正確策略呢?我認為,文言文的教學可以分為語言教學和文學欣賞的教學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都應該重視,其教學策略也應有所不同。
1.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講故事,改編故事,分角色朗讀。學習《隆中對》,就給學生講一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故事和劉備三顧茅廬的曲折經過;對于像《唐雎不辱使命》《公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文章,就應該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教師事先應做好相應的指導)。
背誦相關詩文,激發興趣。教學《湖心亭看雪》,可以用張岱的《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也怕痛,荷鋤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僅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來引入,并引導學生評價張岱,以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請學生背誦與雪或西湖有關的詩句來引入本文。
誦讀作者的其他詩文或介紹作者的成就、寫作背景來引入。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我們可以應該介紹蘇軾在詩、詞、文、書畫方面的成就,讓學生首先對蘇軾產生一種敬意;也可以用比賽的方式背誦蘇軾的詩詞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等讓學生體會蘇軾的豪邁、豁達的胸襟;背誦《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認識一個柔情的蘇軾。
2.講清講透古漢語語法規則。
在初中我們主要給學生講清造成通假的原因就行了。通假字的成因有兩類:無本字的通假和有本字的通假。通假字并不都是古人寫錯字。對通假字的教學,教師應該讓學生從語段句子本身去分析。如“見漁人,乃大驚,便要還家”(《桃花源記》)這句中我們結合上下文就能明白,村中人見到漁人后,非常驚訝,但并不是嚇得跑回了家,相反他們還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可見,句中的“要”字應該是“邀請”的意思。這樣一分析,學生不光是能準確的記住這句話中的“要”通“邀請”的“邀”,而且還掌握了聯系上下文來解釋字詞和翻譯句子的方法。
詞義的障礙主要有兩類,不解古語和詞義演變。第一類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會在注釋中出現,所以不是一個大問題。第二類情況我們統稱古今異義詞。古今異義詞是學生在學習古漢語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今律古的一種語言現象,對這一現象,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注釋準確的識記和掌握,教給學生分析語言的方法并結合事實進行推敲。比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這句中我們可以這樣給學生分析:桃花源是理想的居所,這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它會是我們所說的“沒有出路的地方”嗎?當然不是!所以“絕境”的意思和我們現代漢語中的意思不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一句,學生容易明白:“絕境”的意思應該是“與世隔絕的地方”。桃花源人的祖先是不是只帶了“配偶”到這里來呢?請學生分析“妻子”的意思。稍一思考就能知道,“妻子”是“妻子和兒女”,與現代所說的“妻子”不一樣。
3.古漢語知識積累方法指導。
比較法。比較就是把同一篇文章或不同文章中出現的同一個詞放在一起區別的方法。如《三峽》中出現了三個“絕”字的用例:沿溯阻絕(斷絕,阻斷);絕巘多生怪柏(極,極高的);哀轉久絕(消失)。教師要強化學生這種意識,通過比較能使積累的知識更扎實,運用起來更靈活。
遷移法。即把從此文學到的知識用到彼文中去的方法,這也是學習文言文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可以是字詞的遷移,也可以是句法的遷移,還可以是思想感情的遷移。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這句中的“奔”指飛奔的馬,當學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這句時,就要指導學生遷移的方法:先背一句含有“奔”字的古文(可以提示),學生背出了前句,再要求其解釋句中的“奔”字,接著讓學生討論后句中的“奔”字。這就是遷移法了。再如句法的遷移。學了“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觀潮》),學生知道這是個被動句,那當學到“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游記》)時,教師也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遷移。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之人,經常提醒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的文言文水平會很容易提高,而且學習的興趣會愈來愈濃,就不會那么害怕文言文了。
初中文言文所選的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讓學生學到漢語知識,又受到美的熏陶。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會語言之美。比如《三峽》一文在語言的運用上就極為精練、傳神,寥寥150余字,就把700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下。文章雖短小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網羅凄猿怪柏,真可謂片言致萬語,尺素寫千里。比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只十六字,就寫出三峽山高嶺連,江面狹窄,雄奇險拔的特征,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再如“春冬之時,則有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句式富有變化,不雷同。以“素”修飾“湍”,以“綠”修飾“潭”,以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寫盡了水、潭的色彩;用“回清”描寫“素湍”的動態,用“倒影”描寫“綠潭”的動態;以“絕”修飾“山”,以“怪”修飾“柏”,“絕”“怪”相應,盡顯三峽自然特征;“清、榮、峻、茂”四字富有趣味,極為精練的狀寫了四種景物,各具特色,又由景物道出了作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