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萬新
四川木里縣白碉苗族鄉九年制學校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解析及策略
熊萬新
四川木里縣白碉苗族鄉九年制學校
長期以來我國語文教學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只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導致學生語文能力、水平低,語文素養差。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教學效率相對較低。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解析及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教學;問題策略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老師只負責教,照本宣科式講述課文內容,解釋各種重點和難點,而學生往往只負責學,而且是被動的學習接受。師生關系是老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校園里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直接因素,更是影響學生改良學習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重構以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為目的的雙向互動型新型良好師生關系。
當下,新的語文課程改革標準把教學過程定義為師生交流、互動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界定為互動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真實意義的回歸。教學包括“教和學”,這兩部分是交互的,教師與學生在溝通時,互相啟發、補充,師生達成共識、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全新的學習方式提倡鼓勵互動,師生在互動的環境里上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讓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空間,同時也為老師提供更加開放性、更具親和力、氛圍更加友好的教學情境。
新的學習方式更明確了師生的角色內涵,它提倡老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在這種新的師生互動環境下,根據小學生認知水平,把“導”與“演”進行了功能化區分,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把課堂的主導權移交給了學生,使他們充分交流切磋。而這時,老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啟發者、促進者;學生由被動變自覺主動學習,完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轉變,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界,教學的良性循環模式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并得到鞏固和強化。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深入學生中間,轉變空間,更要轉換思維,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情境,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
堅持教師創設情境的真實性與趣味性。情境化教學場景的設計,從本質上來講也都源于對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就決定了展現給學生們的情境教學場景的畫面或內容應該真實性。比如,我們在講授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老師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會以先讀課文再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想象并理解田忌的賽馬方式,學生對于孫臏的智慧和謀略缺乏直觀性的理解與感受。現在,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兩場賽馬的動畫,將這個對比的過程以動畫配文字形式展示出來,形象又直觀的教學體驗讓學生享受到樂趣,又能從中獲得知識。充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能夠彌補課堂上教學的不足,真實化趣味化的情境課堂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情境語文教學模式的具體展現更像一個精心設計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語文學習應當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并為之設計配套的學習情景和氛圍。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性格特點,啟發引導并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把大量閱讀的時間交還給學生,把提問的權利移交給學生,把演示的過程展示給學生,有意識地改良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一人一特色,一生一個性”先進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填鴨灌輸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讓小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由此如何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模式,通過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手段和方式,將各種真實生動的情境再現,以美麗的圖畫、生動的音樂、有趣而豐富故事化的情節等多種形式將課文內容呈現給學生們,讓他們能真實的看到、聽到、感受到課文內容的真實意境,如同身臨其境一樣,將孩子們的情境帶入,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能提高學生們的學校效果和效率。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情境教學模式如何合理加以運用,通過創設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而豐富多彩的感知體驗,使其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培養與提高是我們的宗旨,也是我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內涵。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現角色替換,達到情境帶入的目的。如何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模擬真實場景的布置方案,可由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小組成員編制節目,自編自演,投人情感加深體驗過程,從而讓語文學習和生活情感互相促進。在情境語文教學中不能只令學生進行表演,老師也要參與其中積極給予學生引導。在合演過程中老師要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出現的角色心態和心理活動,在親身體驗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向他們滲透中心思想與情感表達的方式。同時老師應該積極探索并改良教學方法,有效地開展互動式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教學效果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直觀地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從而更好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于課本上的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視覺、聽覺和親身參與其中等多方面的感受,會對這些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1]王洪席、余功超.論語文教學的情趣化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07,(02)
[2]朱建國.如何讓語文課充滿魅力[J].新課程,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