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玲
河北省承德市馮營子中心校秋窩小學
新課程下如何實施評價
龐玉玲
河北省承德市馮營子中心校秋窩小學
學生不愿意做被動的適應者、服從者、模仿者,而是力求成為主動的探索者、發現者和選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課改的核心,讓我們吹響“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從關注學生的角度來正確評價我們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自主合作探究
哲人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當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深刻地影響、引導著教學實踐的今天,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積習,課堂要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展為主,教師要從講授為主走向以引導學生為主,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個性,社會的豐富多彩也需要人們發展多種多樣的個性。
新課程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么學的。“以學論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應該是我們。
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已經不能簡單地看作業完成或上課發言等情況,而應看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是否對所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強調的就是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就是學生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為此,我在教學的預習環節中,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占有與教學有關的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在講到古代的遺跡時,我事先讓同學回去搜集有關知識,課堂上,我盡量不和他們“搶”著說。把更多的機會讓給了他們。一個個古跡、一個個故事,就是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探索中,同學們暢游于智慧的世界,大大激發了他們對未知知識的探求,鈴響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油然而生。或許這堂課有老師聽課的話評價下來會是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從同學自己搜集資料到自己發表“演說”這一過程,這還不算成功嗎?從學生“搶”著說的勁頭就足以證明學生已經有了要求知的欲望。表演的舞臺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盡情舒展、盡情表演,而且它還能吸引所有的學生發揮他們的作用,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同時這也是對學生自我潛能開發的一種挑戰。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教學過程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通過學生自評或者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自評的過程很重要,檢查自己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提高認識的過程。互評主要是看同學在小組中的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是否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往往一小組的同學比較有發言權。互評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體會集體的凝聚力,同學之間也更加容易理解,相互督促、相互勉勵,共同成長。
比如在講到“如何保護身邊的文明”時,各組同學都去搜集了好多資料,群策群力,各組有各組的風采,把存在的問題也都暴露無余,學生在一起發現了集體力量的偉大。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生活經歷、環境和對文化感受等因素的不同,在學習中的表現也不一樣,有人善于表達,有人善于寫作等等。因此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調控,適當加予評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很久很久前就指出:應當向尊重上帝一樣也尊重孩子。人人都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肯定,都希望別人承認自己的優點。我們的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和迅速變化的時期,他們強烈渴望得到老師、社會和家庭的承認,并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肯定和贊揚。因此我們應全面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客觀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看到哪怕是最差學生身上的一點點優點,努力化缺點為優點,并讓這些優點在群體中閃閃發光。
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要建立在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及其發展變化的認識基礎上。無論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還是獎品,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準確的觀察和資料收集、恰當的評價結論,隨意的激勵是無法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的,而且還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盲目樂觀起來。
有一位同學由于好幾次回答問題經常受到表揚,所以他就飄飄然起來了,自己認為老師肯定很喜歡他,不會批評他,于是他上課就開始隨便講話,影響別人的回答,這樣很不禮貌而且自控能力也需要調整,因此這類同學就不能簡單再用幾句話就能搪塞過去了。因此表揚不等于沒有批評,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用事實來進行批評教育,而不是一味姑息。該批評時就應該批評,就是要讓他心服口服。要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是對同學們的最高獎賞,但是老師的嚴格要求同樣也是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有效手段。
推進素質教育,主戰場就是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為引導者、激發者、組織者,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地學習。總之,營造充滿創新意識的課堂,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我們和學生共同努力,師生在愉悅的交流中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相信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科學的評價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真正實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