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河北省武安市清化中學
談各種新教法、新學法的實施
吳穎
河北省武安市清化中學
課堂教學改革已是在師生雙邊活動中更注重的一項工作,如何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去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正通過探索去完成由“教學”向“導學”的轉變。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積極探究
教師通過諸多成功的嘗試,探索出了許多新的教法、學法。但不容我們忽略的卻是組織教學的方法研究。因為組織教學不但是教師諸方面必備素質的綜合展現,更因此而影響和制約著各種新教法、新學法的實施及實施的成效。從這種意義上說組織教學是教師在實踐中實施探索各種新教法。
教師要從容自如地組織教學,首先應具備駕馭課堂的素質,即駕馭學生、駕馭教材、駕馭整個課堂活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拿得起放得下,能放能收、收放自如,放則能把學生的活動組織起來,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并使學生的活動置于教師的監導之下,使其活而不亂,收則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把學生的活動成果也集中上來。
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集中有散、散中有集、活而不亂、景然有序。課堂教學的一張一弛,全取決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各種新的教學法的組織實施,更不可缺少這種能力素質。
“教態”是一個教師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從靜態上看,教師應著裝整潔,顯示其莊重自然的儀表。從動態上看,則突出地表現在教師對語言表達、舉止神態的綜合運用上。在課堂上,教師以責備的神態、提醒的目光凝視一個正在違紀的學生,即使是靜止瞬間,也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教師在舉止神態上適時表現出莊重、嚴肅或自然、放松的變化,則可能對課堂活動產生收放自如的效應。
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能適應課堂活動的需要而變換采用講授、講解、朗誦、對話等不同語音并輔之以姿勢神態的配合,則會促使課堂上各種活動方式的順利變換、自然銜接,并彰顯各種活動的特色,產生相應的課堂效果。
一個教師要從容地組織課堂的各種教學活動,不能不具備運用自如的表演技能。教師以豐富的內涵外化為多姿多彩的表演技能,才可成功地組織教學。當然這里不是教師的個人表演,而是突出地表現在組織才能上。
教材內容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依據。無論實施何種教法,采用何種教學手段,開展什么樣的教學活動,都將服務于教學目標、適應于教學內容特色及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切教學活動,無論是教師的“導”,還是學生的“學”,都將以教材內容為載體,雙基教學仍然是教學活動的基本任務。這一切都要求教師:要成功地組織教學,取得教學效果,必須具有駕馭教材的素質。
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根據教材的內容特色和學生的狀況從宏觀上組織設計教學。教師能夠駕馭教材,也才能在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內容為載體去組織各種活動,取得相應的課堂效果,并以教學內容為線索,把各種教學活動組織成一個統一的活動整體,實現內涵的結合,從而取得整個課堂效果。
另外,課堂活動的形式多樣且多變,特別是學生思想活躍程度不一,各種意外情況隨時可現,如果教師不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就不能把活躍的課堂活動把握在設計的軌道上展開。而這種應變能力雖然與一個人的敏捷思維相關,但最根本的是來源于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對內容精髓的把握及運用上。
比如在實施“系列提問”的“三段式”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即能這樣發問又能變換角度那樣發問?才可使學生選擇易于接受的角度去回答,達到問、答這兩個階段的順利實施,而教師的歸納更是這樣,對于學生回答的邊緣內容,教師如何通過歸納使其自然合理地歸入新課內容,如何以其所歸納的內容為鋪墊實現“上一循環”向“下一循環”的過渡等等。這都直接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駕馭程度。教師對教材越是胸有成竹,對課堂活動的組織就越會從容不迫。可見組織教學的必備素質之一就是駕馭教材的能力。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其課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在活動并不意味教師無事可做,學生的活動也不是無組織的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之下進行的。教師除了分組、布置活動內容之外,還要走到學生中間因材施教、實施指導點撥,這本身就是組織教學的過程。
首先要求教師本身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無論做實驗還是搞操作,教師首先要做熟練的示范,并且教師自身要操作得法,以防指導操作不得要領。演練、實驗、操作是在理論指導下實施的,也就是運用理論知識于實踐的過程。無論什么學科、什么專業都是如此。教師能在組織教學時針對學生的演練和操作、面對個體學生及時指導點撥,才能保證學生正確運用和進一步鞏固學過的理論知識,并從中把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中的動手操作能力。
因此,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不可分,學生與教師的其他理論學習活動與實踐、操作、演練等實踐活動不可分。教師如果不具備指導操作的素質,并成功地組織這些實踐活動,就會失去這些活動與其他課堂活動的配合、銜接。這樣,整個課堂活動的組織也一定是失敗的。特別是職教辦學的特色決定了指導操作是教師組織教學必備的素質。
究竟如何組織教學,這是一個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的問題。一方面,應該從內涵上深入探索,因為組織教學的方法研究就其實質也是一種教法研究和學法研究。另一方面又要從組織教學的形式、方式入手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