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提 要]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一直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進一步探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最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行深度觀察,試圖在新形勢、新語境下對其做一個全新的闡釋。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內涵;理論成果
[作者簡介]張 麗(1984—),女,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醞釀
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舉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并試圖引用到中國,為我所用以來,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精華應用到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之中,并將這一理論與當時的國情相結合,切實為中國解決一些思想難題,便成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急需思考的問題。
李大釗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毅然決然的舉起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旗幟。他說:“Bolshevism的勝利就是二十世紀世界人類人人心中共同覺悟的新精神的勝利?!盵1]之后李大釗積極宣傳并著力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也非常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盵2]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命題。從此以后,這種提法在黨的中央領導層受到高度重視,并最終在全黨形成共識,隨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展開。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度闡釋
1939年,周恩來與張申府寫了一篇《論中國化》的文章,他們認為毛澤東說的“意思完全是對的。不但是對的,而且值得歡喜贊嘆。由這一段話,更可以象征出來中國最近思想見解上的一大進步”。[3]1939年艾思奇在《論中國的特殊性》一文中,強調“馬克思主義者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恩格斯所發現的關于社會發展的基本的科學規律,承認它有一般的指導作用,而同時一刻也不能忘記,這些規律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中間,因著客觀條件的差異,而有著各種各樣特殊的表現形式?!盵4]除了艾思奇,當時還有稽文甫等人也特別重視把馬克思主義有效的融入中國國情中來。在此,筆者認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用馬克思主義,站在中國的角度,從無產階級的立場出發,解決當時中國所面臨的一系列的問題,并且在應用之中,不斷探索、完善、創新。使這個理論不斷呈現中國特色。并且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讓陳舊去除,讓馬克思與當代青年之間有一個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他們在新時代,思想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促進中國發展、民族繁榮、社會進步。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地和中國理論、中國實踐、中國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能具體指導中國的社會進步。這要求我們首先,要認可并接受馬克思主義,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來分析解決問題;其次,在運用到中國實際中不斷總結,將其不斷升華為科學的指導思想;再次,要隨著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與時俱進的發展,并形成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維;最后,不要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其精妙結合,透徹分析。
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運動就在中國的大地上轟轟烈烈的進行著,馬克思主義者也有條不紊的在中國傳播著。在這一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是要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復興,是要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在不斷的發展。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再到現實、從一國實踐再到多國實踐的漫長歷史進程及其曲折的發展史都充分的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到底,否則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而迷失方向。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汲取新營養,推進理論不斷創新,從而使黨的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思潮的不斷涌現,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的界定和把握也變得越來越有意義。只有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并在中國的發展實踐之中去有效的運用。進而順順利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通過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的運用到中國實際當中,并且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兩大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毛澤東思想
經過中國共產黨人的積極探索,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的事業,同時隨著二者的與時俱進的結合,融入,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并試圖凝練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理論,并給予科學的命名。1943年,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的解放的道路》中第一次提出“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然而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也在不斷成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是永無止境的,理性、科學的認識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不會停止。劉少奇在談論關于黨的指導思想時明確指出:“黨章的總綱上規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與經驗主義的偏向。”[5]毛澤東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等重要的思想路線,一直被沿用至今。而實事求是的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所在。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思想是統一的,離開事實就根本不可能做到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解放思想,也不可能還原事物的本來,實事求是的看問題,解決問題。毛澤東歷來比較重視除舊布新,力求用新的思想取代舊的、封建的、不合時宜的思想體系、觀念、制度。并且因地制宜的提出新的、進步的、與時俱進的戰略戰術和指導思想。他總能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發出致命的一擊,擊垮敵人,拯救政權。在改革中也是一針見血的用其超凡脫俗的智慧帶領中國共產黨在艱難中奮力跋涉。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理論,是馬列主義在實際的中國境遇中的運用和發展,但這并不是一個人所創造的思想,這是整個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從此,毛澤東的名字享譽大江南北,毛澤東思想得到了全黨、全軍與全國各族人民的普遍認同,并指導著中國的發展。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斷蛻變中成長、成熟、完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著中國人民披荊斬棘,不斷拼搏、不懈探索、不停留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最終成功總結出一套能指導中國不斷前行的行之有效的體系。并對這個新的命題做出了更加深度的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由此證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做法是正確的,應該一直堅持下去。當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想在轉型中前進,事實證明,我們必須堅持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譜寫出國家富裕、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和諧生活的新篇章,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些重要的思想體系一脈相承又與與時俱進。它們之間是前后相繼的、不斷傳承和發展的。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常提常新的歷史任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改造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到習總書記“中國夢”的提出,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著中國人民不斷抗爭、不斷探索、不斷奮斗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人在及其艱苦的逆境中日益成長、壯大并且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確保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為中國的發展而用。
[參考文獻]
[1]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穴第11冊?雪[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3]張申府.張申府文集?穴第1卷?雪?眼M?演.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眼4?演艾思奇.艾思奇全書?穴第2卷?雪?眼M?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眼5?演劉少奇.劉少奇選集?穴上卷?雪?眼M?演.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眼責任編輯:李佳佳?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