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欣 趙靜媛
(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鉆探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
四川地質結構特性及成因分析
雍欣 趙靜媛
(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鉆探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
四川盆地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沉積性含油氣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緣喜馬拉雅構造與濱西太平洋構造相交接的部位,地質結構復雜。分析區域地質構造特征對研究油氣成藏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該地區油氣資源勘探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結合川西灌口地區的地質資料對四川地質結構特性進行探究并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希望能為今后的地質勘探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四川盆地 地質結構 特性 成因 斷層
1.1 地腹構造復雜,斷層較為發育
川西灌口地區位于中新坳陷三合場構造群的北部,在地面展現為向西南方向展布的寬緩向斜,沒有明顯的背斜構造。與地面構造特征相比,地腹構造要復雜的多,隨著地層埋深的不斷增加,地腹侏羅系到上三疊統段褶皺逐漸增強,斷裂較為發育,在縱向和橫向上構造均有所變化,形態逐漸變得復雜。在縱向上的分異性比較明顯,沙底以上的構造形態基本保持一致;在下部的須五底至須底地層,構造主體較窄,圈閉的規模也由此變小,因此深淺層在構造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可分層進行描述。淺層構造除了部分斷層及遂底地層出露情況不同外,其余部位在構造軸向以及斷層走向、規模等都比較相似;在三疊系上統的虛五段至虛底地層,埋藏較深,與淺層相比,斷塊增多,斷裂結構比較復雜。研究區域斷層非常發育且多為逆斷層,在平面上研究斷層的展布規律與構造的組合關系可以發現:斷層多伴生于構造的兩翼,與構造的走向基本上保持平行,地腹斷層的走向與地表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為北東走向的逆斷層。
1.2 局部潛伏構造形態復雜,圈閉規模不一
受地殼運動及構造交接的影響,四川盆地地質構造非常復雜,整體上來看并不是構造單一的沉積盆地,局部區域的構造形態及圈閉規模也各有不同。三合一號斷層是對區域內部控制構造特征較為重要的一條斷層,斷層下盤主要有北東方向的桑園潛伏構造、近南北方向向的邛西潛伏構造、馬湖營潛伏鼻狀構造、北東走向的灌口潛伏構造以及南山潛伏構造等,上盤主要有北東方向的核桃坪潛伏構造、其向北傾沒的高家場構造以及北東方向的出江潛伏構造等,構造區域形態受斷層控制和切割的影響,形成局部區域大小不一的圈閉面積。以南山潛伏構造為例,南山潛伏構造處于工業區中部三合一號斷層的下盤,蓬底至須底構造圖上兩個潛高都存在,構造在軸向上向北東方向延伸。在較淺地層南山潛伏構造的形態比較完整,有兩個獨立的潛高,較深層須五到須一段內構造的南北潛高形成共圈,其中南潛高為主高點。南山潛伏構造被南一、南二斷層所抬升,圈閉的規模以及構造的形態都受這兩斷層的控制。在地層構造圖上,由潛高點、閉合線、長短軸長度等信息可以判斷局部構造區域的閉合面積,由于該區域地層斷裂較多,各局部構造受不同斷層的控制,其構造特征以及圈閉規模有所差異。
2.1 斷層控制構造的形態及圈閉面積
川西灌口地區的地質構造的復雜性與該地區較為發育的斷層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斷層對區域構造形態及圈閉面積具有控制作用。邛西潛伏構造的主體處于兩條傾軸的逆斷層間,其中近南北走向、傾向北西方向的斷層順層滑脫作用控制著構造的形態及規模。由于該斷層的切割影響,從淺層到深層構造的規模逐漸減小。邛西潛伏構造總體形態是不對稱的背斜結構,背斜的兩翼發育有兩條規模較大的傾軸逆斷層(灌一斷層和灌二斷層),該構造的形態和規模受這兩條斷層的控制,構造西翼被灌三斷層切割,東翼受灌一斷層控制。在研究區域的中部灌口潛伏構造由于被斷層抬升,形成了斷層控制的圈閉類型,軸向上為北東方向,灌口潛伏構造在淺層受兩條斷層的控制,在東北面被斷層切割、抬升,由斷層控制著構造的的形態和圈閉規模。三合一號斷層上盤的區域地質構造形態及規模也受斷層的影響及控制,如核桃坪潛伏構造高二號斷層和高六號斷層的影響;高家場構造受高二、高一號斷層的控制等。在研究地區對整個區域構造的形態及圈閉規模起主導作用的斷層主要是灌口斷層帶、南一、南二以及三合一斷層等,其中灌口斷層帶的灌八、灌十七斷層的作用非常顯著,這兩條斷層控制著灌口潛伏構造的圈閉面積及構造幅度。研究區域以三合一號斷層為界,斷層上盤形成淺層的斷裂褶皺,下盤形成較為低緩、各小斷層控制的潛伏構造。川西灌口地區較為發育的走向、傾向不同、大小不一的斷層控制形成了不同形態的區域潛伏構造及淺層斷裂褶皺構造,并形成閉合面積不同的圈閉。因此,形態各異的斷層是造成四川地區川西灌口區域形成復雜的地質形態結構的主要原因。
2.2 次級斷層與主控斷層交錯分布,形成較多局部斷塊
地層區域構造受斷層的影響,但如果斷層形態單一、走向較為一致,地質構造以及圈閉的規模也會比較簡單,在川西灌口研究區域由于主控斷層與次級斷層的交錯分布,使地層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局部斷塊,加大了區域地質結構的復雜性。三合一號斷層、出二號斷層以及邛西一號斷層等幾條主控斷層在空間上落差比較大,延伸距離也比較長,將該區域分割成層次不一的地層塊,控制著該區域構造的平面展布格局。而主控斷層與次級斷層之間的組合關系多為交叉分布,將地腹構造切割地更加復雜,形成了很多斷壘、斷塊,各區域斷塊受不同形態斷層的控制,其形態結構以及所形成的圈閉規模也各有不同。以灌口一號斷層為例,該斷層在須五段之上表現為為一條斷層,須五段之下表現為兩條斷層,斷層延伸方向與主體構造基本平行,隨構造扭動而扭動,傾向由南西向轉為北西向,落差達幾百米,控制了邛西潛伏構造的形態、隆起幅度、圈閉規模。主控斷層落差大、次級斷層與主控斷層的交錯分布增大了四川地區地質構造的復雜性,成為該區域形成形態復雜的潛伏構造以及圈閉規模不一的地質結構特征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川地區的地質結構特征較為突出,具有地腹構造復雜、斷層發育,局部潛伏構造形態各異、圈閉規模不一的特征。造成該區域復雜的地質構造特征的原因除了受斷層的控制作用外,還與該地區主控斷層與刺激斷層交錯分布,形成較多的區域斷塊有關。
[1]侯宇等.灌口構造須二、須一氣藏描述(灌口構造須二、須一段儲層預測)總結報告[J].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2010(10).
[2]趙爽.川西坳陷大邑構造須家河組二段含氣富集帶預測[C].成都理工大學,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