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北大HSK動態作文語料庫收集到的有關漢語第一人稱代詞的語料,對外國留學生使用第一人稱代詞的語篇偏誤情況及其產生語篇偏誤的原因進行細致地分析,并就第一人稱代詞“我”的使用規律作了詳細梳理,希望能夠對漢語代詞的篇章教學提供一定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語篇教學 偏誤分析 代詞 “我”
一、引言
魯健驥(1992):“外國人用中文說話、寫作,常給人以前言不搭后語的感覺,雖然他說的話里、寫的文章中的每一個句子也許都是合乎語法的。”這反映出留學生對漢語篇章知識掌握不夠。漢語教學中篇章問題層出不窮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有關漢語語篇教學的研究開始興起,研究的主要內容集中在篇章的銜接連貫上。
漢語中的人稱代詞使用頻率高,是篇章銜接的主要手段之一。代詞在篇章中的偏誤主要是由隱現問題引起的,由于使用條件不得當而說出生硬的句子來。本文從HSK動態語料庫中第一人稱代詞的相關偏誤入手,通過對偏誤的分類考察,對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條件進行總結,明確隱現規律,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使用漢語第一人稱代詞。
二、本文偏誤分析的前提
文中對找到的第一人稱代詞偏誤語料做了一定的修改,使其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修改偏誤語料的原則是:在盡量不改變原文表達的基礎上做盡可能少的改動,主要修改語料中的錯字、別字和詞語使用不當的情況。
在進行篇章分析時,我們以小句作為最小單位。本文把用逗號、句號、分號、問號等隔開的語段都算作小句,并用小寫的英文字母標記先后順序。
由于本文所分析的都是書面語料,結論也只適用于書面語。
三、偏誤分析
下面我們將根據從HSK中查找到的有關留學生使用第一人稱代詞的偏誤語料,從第一人稱代詞使用多余和使用缺失兩個方面來分析,明確第一人稱代詞在篇章中的隱現條件。
(一)第一人稱代詞多余
1.主語多余
第一,同一話題鏈內,分句后面的主語多余。例如:
(1)a我在大學學習時,b我拼命學廣告學,c我對這方面很熟悉,d因此可以獲得公費留學資格去美國。
語段中共有四個小句,b、c兩個小句加上主語“我”是對a中主語的復指,雖然整個句子沒有明顯的語法錯誤,但卻讓人覺得生硬別扭。這主要是因為bc兩個小句都是對a小句話題的陳述,a~c陳述的都是同一個話題,所以bc小句中的代詞應該省去,這樣整個語篇銜接就變得更加自然。
由此可見,同一話題鏈是零形式(代詞省略)出現的一個重要條件,同一話題鏈內部的各小句在意義上聯系緊密,因此代詞應該承前省略。而新的話題鏈開始時,第一個小句通常用代詞連接。
第二,有表示遞進、轉折關聯詞的小句,分句的主語多余。例如:
(2)a我不只做事有耐心,b我也學會了怎樣去愛小朋友們,c我更懂得怎樣去鼓勵他們熱愛自己的中華文化。
b、c中的代詞雖然不會妨礙整個句子意義的表達,但是加上之后語篇顯得不自然。這里最好去掉b、c中的人稱代詞,因為這里使用了關聯詞“不只……也……更”來連接,整個句子表示遞進意義,前后比較緊密,所以b、c兩個分句前最好不用代詞,這樣句意會顯得更加連貫。
第三,插入語或句首狀語等獨立成分前,分句主語多余。例如:
(3)a我的論文范圍是跟婦女形象和婚姻家庭觀念有關的。b我用很長的時間考慮關于論文的題目,c我借這個機會,d我就選了《小二黑結婚》這篇小說。
(4)a在畢業的時候,b我也幾次帶我的外國朋友去玩,c所以我可以說,d在導游工作方面,e我有一點經驗。
例句(3)“借這個機會”和例句(4)“可以說”是插入語,插入成分在句法上跟前面主語沒有直接關系,一般獨立地放置在句中,不用加代詞。
2.定語多余
第一,具有特定關系的稱謂前代詞定語多余。例如:
(5)a我小時候,b[我]父親已經死去了。c所以我對父親的記憶不多。
(6)a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b是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的]老師。
由例句(5)(6)可以看出,在記敘一個與“我”有著某種特殊關系的人物(包括親屬、老師、朋友等)時,因為與第一人稱代詞主語的關系十分明顯,不會引起歧義,所以一般使用零形式作主語,不用代詞。
第二,與主語有領屬關系的代詞定語多余。例如:
(7)a吃完了飯我就回[我的]房間休息一下,b然后我就去洗衣服。c因為一個星期我才洗一次,d洗完了就回[我的]房間看電視。
例句(7)中第一人稱代詞作定語,由于“房間”與“我”的領屬關系很明顯,不用說也很清楚,所以可以省略。正如趙元任先生所說,漢語有“領屬性代名詞省略”的特點,領屬性代詞更強調對比的意味。
(二)第一人稱代詞缺失
1.第一人稱代詞作主語缺失
第一,位于不同話題鏈的各分句,分句主語缺失。
(8)a我看到貴公司在北京日報刊登的招聘啟事。b為了更好發揮自己的力量,c[0]想到貴公司就業。d因此寫這封信介紹本人的情況,e請求考慮招聘。
語段(8)中a分句屬于一個話題鏈,陳述起因。b~e屬于另一個話題鏈,說明寫信的原因和結果。a分句與b~e分句處在不同的話題鏈中,所以c處的主語使用代詞會更合乎表達。
第二,前面句子出現的指稱詞不只一個,后面分句主語缺失。
(9)a我叫……,b父親是……,c母親是……。d在高中畢業了以后,e[0]考入了北京外語學院英語系。f在學校里學得很認真,g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這段話中abc分句中出現了“我”“父親”“母親”三個主語,e之前的主語省去可能引起句子歧義。因此,這里的第一人稱代詞不能省略。
第三,主謂結構作分句的賓語,賓語從句的主語缺失。
(10)……a所以我覺得[0]能當一個好導游,b但因為我媽讓我當一位老師,c所以我不得不去北京師范大學。
雖然根據上下文我們知道[0]是表示“我”的意思,但是省略之后卻讓人覺得別扭。這主要是因為句子中主謂結構作賓語時,賓語從句的主語最好用代詞而不用零形式。
第四,分句主語距離太遠,后面分句主語缺失。
(11)a上小學以后我家搬到中國北方一個小城市,b通過了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c我就在北大學了四年的經濟學,d獲得了良好的成績,e而且寒假的時候[0]經常去工廠搞實習。
例句(2)中談到在關聯詞連接的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主語通常使用零形式。結論似乎與本例句[0]中的偏誤類型矛盾,其實不然,這主要是因為關聯詞連接的分句主語用零形式要受到分句距離的限制。如果兩個分句主語距離太遠,那么就要使用代詞主語,否則就會造成前后意義聯系相對松散。
第五,有歧義的分句或句子,主語缺失。
(12)……他曾經和我說過:“你的丈夫比[0]自己的兒子們可愛。”
(13)如果他們家離我家太遠的話,[0]會受不了。
例句(12)(13)[0]處的第一人稱代詞不能省略,因為一旦省略就會產生歧義,造成語義指代不明。
2.第一人稱代詞作定語缺失
(14)有的時候講自己的青年時代,有的時候講外國的習慣、風俗,他說的內容總是很有意思。特別是神奇的外國故事引起了[0]很多想象。
(15)我想如果我想上美術系的話,我舅舅非常同意[0]意見。
(16)可能我覺得[0]心理有點兒問題,可是父母的壓力,學校的壓力非常大。
由這三個例句我們可以看出,動賓結構中賓語前的人稱代詞作定語通常不能省略,一旦缺失可能造成語義的指代不明,影響句意的完整和連貫。
四、第一人稱代詞的隱現條件
通過對留學生第一人稱代詞的語料進行偏誤分析,我們發現第一人稱代詞的篇章偏誤較多并且較復雜,不過還是可以對第一人稱代詞的隱現條件作出大致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話題鏈,即由前后分句或句子話題組成的語段。前后分句或句子話題一致表明它們處于同一話題鏈中。如果一個語段前后句子或者分句處于同一話題鏈中,后面句子或分句的主語更傾向于使用零形式而不是代詞,這樣整個語篇會顯得更加自然連貫。如果篇章前后句子或分句處于不同的話題鏈中,那么后面分句的主語更傾向于用代詞連接。
2.指稱對象,即分句或句子前面的主語。如果整個語篇前后主語不同,那么一般不能省去代詞,因為省去之后可能造成句子指代不明,從而引起歧義。如果整個語篇前后主語相同則趨向于省去后面的代詞主語,使句子連接更加緊湊。
3.指稱距離,即“指稱表達式與所指對象之間的距離”。指稱距離越近,前后語意的聯系越緊密,主語則傾向于使用零形式;反之,指稱距離遠,主語則傾向于使用代詞連接。用關聯詞連接的分句或句子,語意上聯系緊密,那么后面的主語常常省去不說。而中間有插入語或者狀語等的語篇,前后句子在語義和結構上聯系松散,那么后面分句的代詞常常不能省略。
總之,通過對第一人稱代詞的偏誤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篇章中代詞能不能省略,主要受整個語段各分句或句子前后語意的制約。話題鏈、指稱對象和指稱距離這些都跟篇章前后語意有關,各分句語意聯系緊密往往趨向于用零形式連接;反之,語義聯系松散則經常用代詞連接。
五、結語
代詞作為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其正確使用有利于語言篇章的連貫性,使整個語段更加自然流暢。但外國留學生不明白代詞的使用條件,造成代詞的濫用、誤用,產生大量偏誤,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有意識的練習,培養學生語感,加強學生對代詞的認識和對篇章連貫性的理解,從而提高留學生的漢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高寧慧.留學生的代詞偏誤與代詞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1996.
[3]彭小川.關于對外漢語語篇教學的新思考[J].漢語學習,2004,(2).
[4]田然.近二十年漢語語篇研究評述[J].漢語學習,2005,(2).
[5]田然.對外漢語教學語篇語法[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
(周月 湖北武漢 武漢大學文學院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