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學院 葉苗苗
股權多元化改革、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內部控制變革
●湖南理工學院 葉苗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積極發展股權多元化經濟。本文探究股權多元化改革、內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內部控制變革之間的關系,利用2009-2013年國有上市公司數據,建立固定效應模型,根據實證結果驗證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并提出切實有效的政策建議。
股權多元化改革 內部控制 國有上市公司
股權多元化經濟是指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并相互融合,這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蛾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國企改革將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國有獨資、國有絕對控股、國有相對控股、國有參股等多種形式并存,這將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工作提出新挑戰。理論層面認同股權多元化改革會影響到內部控制有效性。本文先將國有上市公司視作整體,探究其股權多元化改革與內控、內控審計的關系。再根據國有股份額將國有上市公司分為三類,以2009-2013年國有上市公司的數據為基礎,探究股權多元化改革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內部控制變革之間的關系,分別分析在不同國有股的份額下,加強內控有效性建設、股權多元化改革的方向。
(一)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偟膩砜?,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有效性弱化的一個方面,從這一邏輯出發,國外學者的研究實際上只是對有效性弱化的后果探究,而并未就內部控制有效性本身的改進和提高有所貢獻,基本上都是基于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的視角研究內部控制缺陷和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相關性以及內部控制缺陷對于公司的所有者結構的作用機制問題。
所有者結構是否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產生影響,也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所有者結構會影響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羅新華、隋敏(2008)提出國家股比例越高,內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越大;法人股比例越高,內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越大。程曉陵等(2008)研究表明,董事會監事會兩會會議頻率和第一大股東的控制力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沒有顯著影響。吳益兵等(2009)認為我國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結構影響內部控制質量水平。
國有股無法在公開市場進行自由買賣交易,必須長期持有,在部分上市公司也有可能造成一股獨大的現象,從而可以憑借優越的股權絕對地位,壓制其他股東正常的發言權,犧牲其他股東尤其是廣大小股東的利益?;诖耍岢龅?個假設:國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占比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負相關。
股權集中度是指股權的集中程度,即股權集中與公司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學術界尚沒有權威結論。我國的國有上市公司股權過于集中,流通股占比相對較低。大股東由于天然優勢(公眾流通股權即使全部加起來也不足以對抗大股東),控制著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決策,而這往往又是以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為代價,與此同時,中小股東的利益卻得不到司法程序上有力的保護?;诖?,提出第2個假設: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負相關。
本文采取Herfindahl指數對股權多元化進行衡量,文中將采用前10位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進行度量。因為其與股權多元化是相反的,基于此,提出第3個假設:國有上市公司的Herfindahl指數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負相關。
本文將對國有上市公司的股權多元化改革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內控審計意見類型進行回歸,并分析各個指標回歸的彈性系數。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的選擇。研究對象為股權多元化經濟改革下的國有上市公司,選擇三個變量來對股權多元化進行度量。分別是國有股與總股數的比值,即國有股占比;股權集中指標,即公司前10位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以及Herfindahl指數,Herfindahl指數的定義是對前若干位持股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取平方和,在本文中將采用上市公司前10位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2.解釋變量的選擇。本文采用CSMAR國泰安數據庫,選取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為自變量。當內控有效,賦值為1,內控失效,賦值為2,未披露內控是否有效,賦值為0。當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賦值為1,其他意見類型,賦值為2,未披露內控審計報告,賦值為0。
3.控制變量的選擇。為便于對比,本文將是否出具內控評價報告結論和是否披露內控審計報告作為控制變量。上市公司出具內控評價報告,賦值為1,未出具內控評價報告,賦值為2。上市公司披露內控審計報告,賦值為1,未披露內控審計報告,賦值為2。綜上所述,按照表1所示,本文將所有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具體釋義以及數學統計特征列出:

表1 變量釋義與統計特征
(三)樣本選擇。樣本選取我國A股、B股共1101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中深市A股389家、滬市A股472家、深市B股8家、滬市B股8家、中小板156家、創業板68家,共2922個觀測值,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已剔除國有股占比為0的企業。
(四)模型構建。研究重點是考察股權多元化改革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國有股占比、股權集中度、Herfindahl指數為被解釋變量,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為解釋變量。是否出具內控評價報告結論和是否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為控制變量。在建立模型前,對所有解釋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分析。從統計特征來看各控制變量與研究變量間相關性不強,可以認為多重共線性的影響不大。
由于考慮到當前我國數據量有限以及各變量間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內生性,本文選取具有綜合橫截面數據及時間序列數據兩者優點的面板數據模型。在面板數據模型中,對于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之間的選擇問題,本文先后采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對數據進行回歸并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P值為0.000遠小于0.05。因此,本文選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所統計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國有股占比(gyg)、股權集中指標(shrcr)、Herfindahl指數(shrhfd10)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內部控制是否有效(isvalid)、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typeauditopin)作為解釋變量,是否出具內控評價報告結論(isissuingconclusion)和是否披露內控審計報告(isdisclosingauditrep)作為控制變量,建立以下三個固定效應模型:

其中,i=1,2,…,1101,t=2009,2010,…,2013,β1、β2、β3、β4是系數,αi是各個截面單元的截面效應,uit是干擾項。
(一)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分析
1.關于模型回歸的擬合效果的分析。國有股占比、股權集中指標、Herfindahl指數的R2分別為0.062、0.012、0.023。由此可見,在三個模型中,國有股占比的擬合效果較好,股權集中指標的擬合效果較差。對比可以發現,國有股的回歸系數和股權集中指標的回歸系數均通過置信度為1%的t檢驗,Herfindahl指數的回歸系數通過置信度為10%的t檢驗,這說明股權多元化改革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造成影響,且該影響顯著。
2.關于各指標的回歸系數的分析。實證結果表明,國有股占比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可能越失效。國有股占比與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越有可能為非標意見。這些驗證了假設1,對于處于股權多元化改革的上市公司,國有股占比的適當下降更能激發企業潛力,增強內部控制,使得內控審計報告更可靠。
股權集中指標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上市公司的股權越集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可能越失效。股權集中指標與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股權越集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越有可能為非標意見。這更進一步驗證了假設2,股權集中無法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建設。
Herfindahl指數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為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Herfindahl指數越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可能越失效。Herfindahl指數與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在置信度為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Herfindahl指數越大,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越有可能為非標意見。充分驗證假設3,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越集權,公司內部控制越會失效。
(二)檢驗內部控制有效性在國有股不同占比的上市公司的穩定程度。將國有上市公司分為國有股不具重大影響、國有股能夠施加重大影響、國有股絕對控股這三類,分別進行實證檢驗。
在國有股不具重大影響的上市公司里,國有股占比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可能越有效。國有股占比與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在置信度為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越有可能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在國有股能夠施加重大影響的上市公司里,國有股占比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均不相關。這說明在現有持股比例下,不需要加持或減持國有股,內部控制均不受影響。
在國有股能夠絕對控股的上市公司里,國有股占比與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在置信度為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說明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可能越失效。國有股占比與內控報告審計意見類型在置信度為5%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國有股占比越多,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審計意見類型越有可能為非標意見。
通過對比,發現對于國有股持股比例顯著不同的上市公司,其內控是否有效、內控審計意見類型與國有股占比的關系不同。
(一)股權多元化改革要注意“度”,不應該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從實證結果來看,對總體而言,國有股占比、股權集中等與內控是否有效、內控審計意見類型顯著相關,但是對所有公司不應該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概而論的做法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資源不能優化配置的現象,從而限制經濟的發展速度。正確的做法應該根據我國具體國情針對國有股不同占比的特性來制定股權多元化改革體系。從普遍意義上講,股權多元化改革在不同的公司對應不同的內部控制變革,對于國有股絕對控股的公司要在保持國有股控制的前提下適當減持;對于國有股不能施加重大影響力的公司要逐步加持國有股,提高國有控股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股權多元化改革要分類管理,加強內部控制有效性。對國有股不具重大影響的上市公司,可以適當提升國有股占比,以加強內部控制有效性,提高內控審計的可靠性。當國有股絕對控股一家公司時,應適當減持國有股,才能加強內部控制有效性,提升內控審計的信任程度?!?/p>
1.財政部等.2008.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EB/OL],5。
2.蔡春、車宜宣、陳孝.2006.現代審計功能拓展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3.蔡春、蔡利、陳幸.2009.內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4。
4.陳漢文、張宜霞.2008.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3。
5.李育紅.2011.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中國注冊會計師,3。
(本欄目責任編輯: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