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方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63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群的核心課程,也是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三門必考課程之一。由于該課程內容涉及有關財經法規以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條文內容,知識點多而散亂,需要較大的記憶量,且理論性較強。如果采用傳統的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變,課堂知識的傳遞停留在單向式,教師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思維,甚至是滿堂灌,學生在學習中只是處于被動地位,那么學生學起來枯燥,理解起來無味。課堂氣氛不說,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好,及格率不高,嚴重影響學生“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和畢業后的就業。筆者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結合多年教學及考證培訓的經驗,從探索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入手,憑借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以教學改革帶動教學創新,促進學生對本課程從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經驗和探索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法,美國朗德爾教授出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時,在法律教育中引入并加以推廣。到上世紀初,日漸成熟的現代案例教學法被哈佛大學商學院用于管理教學上。該法以實際案例為基礎,通過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包括相關內容的合適案例,采用學生圍繞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形式進行,讓學生理解有關教學內容,將抽象的知識融入到直觀的案例中,提供給學生直觀的、豐富的知識場景,從而解決傳統教學中知識脫離實際應用的問題。其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案例的討論分析,教師擔當引導和評判的角色。
案例教學法至少有兩方面的根本改變:一是,教師從課程的講授者轉變為了過程的引導者和評判員;二是,學生從課堂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成為了案例分析的參與者。從總體來看,案例教學法以過程參與改革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創新了教學思想和觀念。案例教學通過學生參與討論并自由發表見解,促使學生學會深度思考、提煉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而學會學習才是高等學校培育學生的根本。
如前所述,《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會計專業群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對提高學生從事會計工作的職業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記憶的方式單一,不利于相關理論的理解和分析,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認為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實施案例教學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于本科學生來說一般都稍微欠缺一些。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需要教師強有力的引導,自我參與的激情不高。案例教學法正好適用了這一狀況,它與其他教學法相比,教學的主體發生了改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實現了互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本意就是教學相長,師生互動,人人參與,這樣才能實現課堂知識、信息傳授交流的雙向良性循環。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了案例教學法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學生將根據教師精心提供的案例或獨立或分組的收集和整理資料,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在課堂之外收集整理資料,在課堂之上闡述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將一個有限的課堂教學延伸到了課外。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一個案例就是一個體現財經法規或會計職業道德的復雜社會生活的縮影,對于案例的深度挖掘將大大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也成功化解了相關法律法規條文的枯燥和乏味;另一方面,深度挖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并提高對該知識點理解的過程,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用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均有極大的推進。同時,很好貫徹了以能力教育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理念。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作為高職階段會計專業群的相關專業的課程,普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別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包括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兩個部分,課程涉及的法律條文和概念其理論性較強,而考證和就業均需要基于理論分析的較強的動手能力。采用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或是近些年流行的模擬案例,由于缺乏相應的對應性,很難達到教學預定目標。培養的學生很難適應用人單位的實際崗位的要求,那么這樣的教學就很難承擔起對學生的培育的責任。而課堂案例教學法的采用則不同。它一方面要求教師根據實際考證及就業的要求,結合社會實際精心挑選案例并加工案例,實現案例的通識性和針對性,既高于實際社會有貼近實際社會。圍繞案例在課堂教學之前就要求并引導學生開始參與,在“實戰”氛圍中指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案例來自于社會實際,現實的案例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案例出現的問題又需要學生自己做出決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一個引導者,要解決案例出現的問題就迫使學生去思考和收集參閱更多的資料,然后,運用所收集和掌握的知識去分析、比較和鑒別,最終尋求并做出正確的決策。在探索和解決案例問題的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態勢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以鍛煉,就業競爭力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經過我院《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的多年探索,筆者認為在該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把握好這樣兩點:一是選配優良師資;二是精挑典型案例。下面結合我院開展案例教學法的經驗來探討這幾個要點的應用。
從課堂教學師資的選配來看,案例教學法只是課堂教學中一種教學方法的改變,貌似平淡無奇,而從實際實施的情況來看遠沒有這樣簡單。教師駕馭案例教學課堂教學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師駕馭案例教學課堂的能力呢?
首先,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念必須改變。高職教師如同他們所教的學生群體一樣,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沒有本科學校教師的壓力和積極性,對于教學改革的認識需要加強。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教育思想需要改變。因此,要實施好案例教學法必須首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以我院為例,學院為了鼓勵教師勇于創新,改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進精品課程資源平臺的建立和開發,首期就確立了一百門課程,由一百名教師自己組成教學資源團隊開發精品課程資料,在教研氛圍上刺激了廣大教師,促進了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也從經費上予以了支持。
其次,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亟待提高。采用案例教學法,從授課時間上,教師在課堂上自己表述和說話的時間比以前的授課有大幅的減少,但是,課堂較傳統講授的主導性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教學的主體改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實現了互換,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教師教學必須圍繞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和引導。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不但成了課堂“主持人”,還必須是課堂“引導員”、“評論員”和“裁判員”。主持不好,課堂將次序全無,一盤散沙。引導不好,課堂將偏離方向,東拉西扯,失去主題。評判不好,課堂將失去激勵,難以實現教學目的。師資水平跟不上,教師根本駕馭不了課堂。為此,我們學院廣泛開展教師交互式聽課,聽優秀教師的課,聽企業師傅的課,聽教育部培訓視頻的課。同時,增加外派教師參加國培、省培以及國內外進修訪學,提升師資教學水平。單個教師由于自身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組建課程教學團隊也是勢在必行,以團隊的互補來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案例教學法需要緊密聯系實際、具有時代氣息而又適合課堂教學和學生層次的教學案例。單憑教師個人力量是絕對實現不了的。因此必須以教師團隊為依托,建立精品課程案例建設團隊,精挑細選,打造教學案例庫。從我們學院的經驗來看,團隊成員的組成要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在收集原始案例、剖析提升案例、總結歸納案例的過程中各有側重。以收集選擇案例為例,我們認為應該依據《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該課程的特點、教學內容和目的來選擇。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從案例的真實性、實用性、針對性、及時性著手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進行遴選和改編,使之具有典型性。筆者認為,在案例的挑選中,強調案例的真實性是為增強學生的現場感,激發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強調案例的實用性是因為這樣可以將枯燥的法律法規條文融入專業,實現能力提升;強調案例的典型性、針對性是為了讓案例教學的指導性更加明確;強調及時性是為了及時剔除陳舊案例,增加案例的時代感。總之,從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經驗來看,精選和設置恰當的案例庫,既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也是實現案例教學效果的關鍵。
[1]江蘇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研究編審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1.
[2]野聰雅.案例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5).
[3]馮玉芳,賈云秀.對高職院校<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
[4]程永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