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
姚立瑛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甘肅蘭州730101

摘要:在我國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的今天,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作為法律問題和人文問題得到了雙重的重視。本文從闡述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的意義入手,對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要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老年人;犯罪后;權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4.11
作者簡介:姚立瑛(1980-),女,漢族,甘肅平涼人,本科,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

老年人犯罪的法律規定在我國已經相對完善,但是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在我國仍舊有待提升,因此只有切實的加強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才能夠真正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一、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的意義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能夠進一步完善我國法律體系。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中在第45條對于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益保障做出了規定,則充分的體現出了對于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弱勢群體人權保護的基本立場。但是既然老年人觸犯了刑法那么依舊要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進一步對于我國現行刑法進行完善,并且以此為基礎把老年人的刑事權益保護進行持續的完善,這實際上能夠進一步有助于法律對于弱勢群體更加全面、理智的保護。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在事實上促進了中外立法結合。我國的刑法從西周時期就開始出現并且不斷完善,而在漢朝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后對于老人的關愛就成為了我國千年來的美德。而在西方也存在著對于老年人觸犯法律后仍然保留其權益的有關規定。通常來說這些規定的涉及范圍主要包括了年齡判定、刑事責任部分減免等內容。在這一領域中雖然我國的法律和西方法律在許多細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是就理念而言仍舊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即將老年人與一般的成年人犯罪區別對待并且給予犯罪的老年人以更權益保護和人道制度,因此通過這一法律條例的優化可以促進中外立法理論的進一步有機結合。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順應了我國文化傳統發展。中華民族始終強調尊老愛幼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文化。在這一前提下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任不僅僅是依賴法律特有的強制性而獲得遵從,更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實現維護社會秩序、促進我國尊老愛幼文化傳統的發展。其次,對于犯罪的老年人進行刑事拘留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有效的確保法律能夠有效實施,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法律所維護和確認的精神應與該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結合,實現法律精神與民族精神的融合與統一。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符合我國新時期道德發展。眾所周知我國的刑事立法應當能夠符合這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歷史文化傳統并且能夠順應民眾普遍的道德情感和長期以來的基本的價值,而這些重要的道德觀念已經沿襲已久并且普遍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刑事立法對老年人犯罪給予特殊的規定,符合民眾的文化心理,從而有利于法律的有效實施。也有利于實現法律各個部門的銜接協調,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互協調配套的老年人刑事權益保護體系。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符合人類的生理發展周期。以生理周期來進行界定的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符合生理學和法學的雙重界定標準。例如隨著人的生理發展周期決定,在人達到一定年齡之后其自身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甚至在一定情況下會能達到不能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程度。因此,無論是年幼者還是年老者在本質上都屬于自我控制能力有缺陷的人,在這一生理學理論的基礎上老年人犯罪一律都承擔刑事責任的規定是不科學的。因此我國應當建立老年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制度,雖然年齡不是判斷其意識和控制能力的唯一要素,但這并不妨礙設立科學的老年人相對刑事責任制度和與之相對應的權益保護措施的完善。
二、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要點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要點存在著相應要點,例如提升司法鑒定精確度、精確死刑量刑標準、避免強制措施濫用、完善老年人指定辯護權、增強刑事期間人文關懷等內容。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要點進行了分析。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首先應當提升司法鑒定精確度。我國法律機構在提升司法鑒定精確度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按照年齡來作為不同保護措施的區分依據,可以根據在一定年齡下其不完全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存在著個體差異的情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個體差異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實際上可以按照年齡來統一的進行區分。其次,由于老年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差異較大,因此我國刑法對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采用按照年齡區分的方法能夠有效的避免司法鑒定過于粗疏問題的存在。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需要精確死刑量刑標準。我國法律機構在刑量刑標準的確定過程中可以根據我國之前的刑法對于未成年人和懷孕婦女明確做出限制適用死刑的規定來以審議刑法修正案的方式來對于一定年齡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適用死刑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其次,根據世界刑法發展的共同趨勢是減少死刑的潮流,我國需要對于老年人死刑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審慎的分析。例如老年犯罪人由于受其心理和生理條件的限制對社會的危害已經非常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弱于未成年人,因此我國法律機構應當對于老年人限制適用死刑,并且由于老年人受到年齡的限制,很難順利服完刑事期間,因此更應當考慮這一現實的問題來盡可能避免使用死刑。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需要避免濫用強制措施。根據我國現行的刑法規定,刑事強制措施的執行對于老年人的適用需要考慮到權益保護規定。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用受到年齡的影響體力、精神都遠遠不如年輕人,這導致其危險性已顯著降低,因此這意味著在不妨礙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對于老年人慎用強制措施。其次,有關部門應當對于年齡較高或者是身上患有嚴重疾病的老年人則應當盡可能的避免使用過于嚴厲的刑事強制措施。如果一定要使用強制措施則也應當在不影響到訴訟正常進行的前提下考慮到老年人的特殊性,從而能夠切實的保護到其應有的權益。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必然完善老年人所應當具有的為自我辯護的權利。根據我國有關的刑事規定,對于沒有辯護人的老年人,我國法院應當確保具有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來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辯護職責。但是現今的我國目前仍然缺乏對于老年人能夠適用指定辯護的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老年人辯護權的完善。因此我國立法機構應當抓緊出臺有關老年人辯護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然后應當對于部分經濟非常困難,無法負擔起辯護律師費用的老年人則應當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申請法律援助,從而能夠切實的保證其為自我辯護的權利得到確保。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離不開人文關懷的增強,通常來說羈押和執行期間的人文關懷對老年人刑事權益的保護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在這一過程中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當在刑事訴訟的全部流程均彰顯人文關懷,而不是單純的將這一工作流于形式。其次,在增強刑事期間人文關懷的過程中在對于老年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時應當慎用戒具,并且在不影響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下看守所或者是監獄對老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老年罪犯應減免勞動。檢察機關應將上述事項列入監督檢查工作范圍如果發現在押老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老年罪犯超時、超體力勞動的則應當向看守所或監獄提出糾正意見,從而能夠進一步切實的保護老年人應有的權益。
三、結語
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在我國社會道德和人文理念不斷發展的今天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因此只有在深刻的理解到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的意義后才能夠切實的抓住老年人犯罪后的權益保護要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昌.刑罰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梁春麗.老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1(3):33-35.
[3]黃曉琪.對老年人犯罪刑罰輕刑化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2,2(4):65-67.
[4]胡學相.量刑的基本理論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