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娜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430205
2014年,全球迎來了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第十九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種植轉基因作物的隊伍中,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在2015年1月發布報告稱,全球共有包括20個發展中國家和8個發達國家在內的28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占全球人口的60%以上。正是由于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在減輕饑餓、減緩氣候變化、減少環境受農業發展的影響等方面的積極意義,才使得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呈日益增長的趨勢。報道稱,全球轉基因作物在2014年的種植面積達到1.815億公頃,比2013年增加了600萬公頃。位居種植面積第一的美國繼續以731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領先全球。中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達到390萬公頃,5個歐盟國家種植了約14萬公頃 Bt玉米。2015年以后有望批準一批包括土豆和茄子在內的新轉基因作物。[1]種種數據表明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正處于如火如荼的發展階段,轉基因食品商業化也隨之加快了步伐。
我國目前還沒有給出轉基因食品的法律定義。我們可以根據轉基因技術的定義來解釋轉基因食品。根據農業部給出的關于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定義可知,轉基因技術是指對目標生物基因進行切割、重組等并將其導入新的生物體中的基因組,從而得到改善過的基因的一種現代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現有生物體所不具備的某種優良性狀,具體方法包括轉入外源基因、通過加工、剔除、隱藏等方式改變生物體遺傳特性等。轉基因生物是指通過轉基因生物技術構成的生物。根據以上定義可知,轉基因食品是指含有轉基因生物原料或由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按原料的來源可分為植物源轉基因食品、動物源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轉基因食品。[2]
首先,談談轉基因食品進行安全評價的必要性。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有兩重性。轉基因技術也不例外。不同于傳統的育種方法,轉基因生物技術改變的是基因的遺傳性狀。轉基因生物技術下的基因片段可能來源于別的種類的生物基因。例如:抗凍西紅柿中加入的抗凍基因來自于冷水魚“美洲擬蝶”。轉基因技術的優點就是使傳統作物具備一些本身不具備優良性狀,缺點就是隨基因遺傳交流復雜化而來的潛在風險。在基因片段轉入受體生物的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化,由之可能對人類身體健康或者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的危害。所以,為了預防和及時阻止潛在危害的發生,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安全性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談談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的原則。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參照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的標準,從營養學、新表達物質毒理學、致敏性等方面進行評價。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的原則有:(1)比較分析原則。對比轉基因食品與在化學組成上與之相對應的非轉基因食品,如無無實質性差異,可以認為該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預防原則。結合其他評價原則,積極進行風險性評定,防患于未然。(3)個案評價原則。對每種新出現的轉基因食品逐個進行評價。(4)分階段原則。從開發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以積累的相關數據和經驗作為是否進入深層次開發階段的評價基礎。(5)科學透明原則。在科學、客觀和透明的基礎上,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研究成果對轉基因食品進行科學檢測、分析和評價;(6)熟悉原則。了解加入轉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的特性、用途、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等背景知識。通過已經積累的經驗來指導新產品的開發。[3]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目前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國家科學院以及歐洲委員會這些最有聲望的科學團體發表了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言論,如下:“沒有關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反應的記錄”(美國國家科學院)。“在科學上很清楚:利用現代分子技術改良的農作物是安全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上述觀點均說明轉基因食品在以往的實踐中是安全的。那么是不是說明轉基因食品就不存在任何風險了呢?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沒有現實的危險不等于沒有潛在的風險。我們不能因為轉基因食品目前的安全性就忽略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新的生物技術本身所潛在的風險性。那么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有哪些呢?總的問題就是轉基因食品對人和環境有無潛在威脅的問題,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二是食品從生產到利用的循環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4]。具體表現在:第一,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安全性。轉基因動植物中新的成分的加入使得原有受體生物的營養成分降低甚至消失,從而降低了傳統動植物某方面的營養價值,影響了人類營養均衡的需求。第二,轉基因食品的毒性。作為轉基因食品的加工原料轉基因農產品中含有的殺蟲蛋白、蛋白酶抑制劑等,同時。加入外源基因有可能使一些沉默基因產生有毒物質,有對人或者動物造成毒害的風險;第三,轉基因食品的潛在致敏性。傳統食品中也存在致敏性食品,當新的基因加入作為原料的轉基因動植物中時新基因的蛋白質有可能會致敏。第四,轉基因食品中外來基因的水平轉移。加入作為原料的轉基因農產品的外來基因有發生水平轉移和重組DNA的可能。而這種可能會對人體健康存在一定威脅。[5]以上就是轉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潛在威脅,但是由于傳統食物中也存在致敏性,保存條件不足導致營養流失甚至食物中毒等潛在風險,所以轉基因食品存在的這些潛在風險只能作為加強安全評價、監管的依據而不能作為拒絕轉基因食品的理由。
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型食品,它的發展受公眾知識層次、傳統觀念、消費習慣、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政府規制是在緩解多元化的利益沖突,本著保障人身健康,經濟發展,環境安全的重重考慮下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必要性選擇。具體分析如下:第一,由于轉基因食品從生產到加工涉及很多環節,每一環節都涉及到食品的安全問題,消費者很難獲得轉基因食品全面的信息。政府整體獲取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全面信息的能力要勝于消費者,所以政府應承擔監督各個環節以及普及安全信息的責任,保障公民人身健康。[6]第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轉基因食品除了能為生產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還具有提高人身健康,提升食品競爭力等社會效益。轉基因食品帶來的綜合效益,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調節,需要政府從生產、經營、消費等環節等作出嚴格規制,從而指引并推動轉基因食品有條不紊的發展。第三,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作為轉基因食品的最主要原料—轉基因植物對環境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那么就需要政府從加強對轉基因產品的立法建設、監督管理、提高檢測技術等方面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不斷完善立法,強化執法,增進規制實效,將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降到最小。
[1]2014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發展態勢Clive James(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5,35(1):1-14.
[2]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農業部生物基因100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6,1:7-8.
[3]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農業部生物基因100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6,1:17-18.
[4]陳德敏,鄧禾.對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3):103 -104.
[5]蔡東生,李國榮,陳素紅.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J].現代農業科技,2008(22).
[6]王宇紅.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政府規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