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龍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遼寧 遼陽111000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和歷史的責任,大學階段也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處理權利和義務,自由和法律,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是每個大學生都會面臨的重要問題。大學生若能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實現(xiàn)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將會極大地提高其自我修養(yǎng),并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積極活躍的群體。
在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嚴重的影響到大學生良好法律意識的形成,在出現(xiàn)法律糾紛的時候,導致大學生處于劣勢地位,對大學生非常不利,也影響到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體分析如下。
當代大學生缺乏維權意識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面臨的首要問題。由于大學生群體長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消費來源以依靠父母為主,社會經(jīng)驗相對匱乏,與此同時,許多不法商家針對大學生這一特點采用各種辦法侵犯大學生群體侵犯消費權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很多大學生已經(jīng)習以為常,這進一步的導致了大學生維權意識淡薄的現(xiàn)象。隨著民主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大學生的維權意識在不斷增強,維權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大學生群體維權起步較晚,規(guī)范性較差,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使得大學生整體維權意識還較為淡薄,維權活動不普遍。
高校處理學生糾紛缺乏法治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學校在管理存在很大的難度。加之,當前部分高校的相關教育和制度相對滯后,在處理學生糾紛時缺乏一定的法律精神作為支撐,這樣一來,學校在處理學生糾紛時可能會引發(fā)學生的不滿,甚至可能引起一些惡性事件。道德和法律具有不同的價值追求和信仰標準,道德不能完全代替法律,法律也絕非道德。高等院校要大力倡導法治精神,這是未來社會的要求。因此,加強運用法律的手段處理師生以及學生和學校的矛盾、糾紛是刻不容緩的時代要求,也是高校要想獲得長遠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現(xiàn)階段,高校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開展法律意識培養(yǎng)時,是以馬克思基本理論法律基礎課程作為基礎的,旨在用深刻的哲理和各個方面的綜合知識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人生價值、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等多方面的教育。這樣一來,能夠使當代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質(zhì),在民主法制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較高的大學生更有資格成為時代的主導[1]。
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程度不斷深化的趨勢下,國際資本市場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知識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十分巨大,就業(yè)情況不容樂觀。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針對大學生開展法律意識的教育有利于大學生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新時代德才兼?zhèn)涞拇髮W生,在激烈的各項競爭中脫穎而出。
鑒于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在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途徑和多種策略科學的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yǎng),全面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而為大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目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高校為當代大學生開設的必修課,可見其重要性。這一課程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課程[2]。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要始終重視這一課程,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的指導思想。有效開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zhì)與法律素質(zhì),成長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應該在各個高校中廣泛而又扎實地開展相關法律教育。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學校首先應該開設各類法律相關課程,積極傳播法律知識,將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作為對大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組成部分,重視并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制思維。其次,在相關法律課堂上,相關人員應當以強化案例教學為主要形式,以分析案例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個正確的法律思維,使學生對法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去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培養(yǎng)其自身的法律意識[3]。最后,學校還應該豐富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突破課堂,將法制和法律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例如,舉辦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知識趣味問答,模擬法等活動,為大學生從多種渠道了解法律知識提供便捷。使大學生能夠真正地生活在法律制度架構之下,使其擁有正確地對法律的認識態(tài)度,從法律的立場出發(fā),正確地思考和認識社會。
除了以上兩點,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還應該積極貫徹“依法治校”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氛圍。因此,學校首先應該加強制度建設,實施依法行政;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和教育行政法規(guī)、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要求下建立健全相關規(guī)章制度,完善學校管理制度;促進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其次,加強學校教職員工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素質(zhì);提高教師法律素質(zhì),抓好法制教育隊伍建設;普及學生法律知識,抓好法制教育宣傳。第三,學校還應該推進民主建設,完善民主監(jiān)督;開展民主生活會,提高領導干部素質(zhì);開展社會評教,完善學校管理;實行校務公開制度,確保各項工作公開透明。最后,學校還應當嚴格教師管理,維護教師權益;完善學生管理機制,保護學生合法權益,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以法制的觀念來管理學校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重制度,重程序,重平等,重自由的法制氛圍,實行制度管理、依法治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同時,也使得校園文化氛圍更為濃厚,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上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路徑進行了簡單介紹,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大學生只有正確地確立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滿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要求以及滿足現(xiàn)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要求,才能引領時代的發(fā)展,實現(xiàn)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1]王小梅,李芳毅,王東,王雙,李默,銀振強,李宏偉,陳巍,韓正甫.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29).
[2]郝文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6).
[3]何冬莉,張麗萍,宋玉萍,岳永亮,任毓忠,金恭璽,李國英.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幾點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