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勇
遼寧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公司資金普遍缺乏,此時想到了利用法人交叉持股所能發揮的“財富放大”的作用,這使得很多大型國有公司在股份制改革初期迅速達到上市的資本規模要求,通過不流通上市的法人交叉持股突出經營者集團的作用,同時又能將股份制改革維持在“公有制”的基礎上。但是此時的交叉持股由于其市場規模小,而且只是存在于大型國有公司之間,對于整個市場經濟的影響還很小,因而未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度。
新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計量容易造成股市的泡沫,誘發資本市場的經濟危機。在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中,股票內的價值會真實的反應在股票價格上,而在以某種特殊目的而非獲取股票紅利而進行交叉持股時,就容易導致股市的泡沫。假設甲、乙公司長期持有對方一定比例的股份,而使得雙方公司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的供給減少,而在現有的對其股票需求量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一方公司股價的上升就使得持有其一定比例股票的另一方公司無形之中虛增了其經營業績,而當另一方公司的經營業績增加時,就會利用其剩余的資金繼續購買對方的股份,那么對方股份的需求量的增加有進一步促使其以更高的價格發售新股,進而股價就會繼續上漲,當這種互動性的上漲模式在證券市場的順周期效應下,助漲殺跌,從而會造成巨大的股市泡沫,可是一旦進入熊市,相應的就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那么股市崩盤的景象更是慘烈,最終造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收益和風險被無限放大的局面。
公司之間通過交叉持股,往往會形成一種集團效應,不可否認這種集團效應一開始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抵御外來勢力的兼并和收購,但這卻也極易造成行業的壟斷。在交叉持股之前,同行業的公司之間原本是良性的相互競爭關系,市場的競爭性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但是一旦原本相互競爭的公司之間進行了一定比例的持股,形成穩定的股權結構,此時他們往往會從對手變為朋友,不自覺的就會在利潤最大化這個目標的驅使下形成壟斷經濟組織,從而進行市場價格或者產量的操縱,從而造成市場的壟斷。正如上世紀日本剛剛加入經濟和合作發展組織之時,當時日本公司的實力根本抵擋不住外來歐美列強勢力的蠶食,但是其又不得不開放本國的市場,因此為了防止被吞并,日本的公司便開始進行大肆的交叉持股,競爭企業之間紛紛聯合,以及上下游廠商之間的聯合行動最終造成了一種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封閉排他的市場,形成了對國內市場的壟斷。
交叉持股造成兩個公司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信息溝通更加及時與頻繁,這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可能造成相互成為對方的內部人,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擴散更加廣泛,而正是這種信息優勢,又往往成為誘發內幕交易、人為操縱股價的溫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管理層往往以交叉持股為通道進行關聯交易,而這種關聯交易背后往往是利益輸送。其常見方式有以下幾種:先將消息透露給相關當事人,由當事人買入母公司的股票,再由子公司來炒作母公司的股價,而子公司炒作股票的資金又是從母公司貸款來的,借此機會將母公司資產轉移給其他人員;在母公司大股東被套時,借子公司購買母公司股票,從而使得母公司大股東和內部人士解套。
雖然交叉持股可以促進公司間的聯合行動,抵制外來勢力的吞并,但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集團公司很容易造成壟斷聯合。我國在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雖然在經營者集中的法律條文規定中涉及到了公司之間持股可能造成的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但是并未對具有競爭關系的公司之間交叉持股作出規范,為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克萊頓法》對于反壟斷的規定:嚴格禁止具有阻礙競爭性質的公司之間的單向或者互相持股,禁止任何人為減少競爭或者以形成壟斷為目的的直接或者間接的持有其他從事商業或者影響商業活動的人的股票或者資本份額。
針對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間內幕交易,我們可以借鑒香港地區的規定,香港的法律將關聯公司的交易分文三部分:首先,由董事會批準對公司經營活動影響較大的關聯交易;第二,對公司經營活動較小的關聯交易,豁免批準;第三,有股東大會決定對公司經營活動影響重大的關聯方交易。而是否可以作為重大事項,關聯方交易的公告和信息披露是否可靠、及時、完整,價格是否公允,這些全都有監管機構審查。
[1]李克飛.交叉持股研究[J].觀察,2011,10:24.
[2]蘇劍.論日本公司交叉持股的經驗與教訓[N].證券市場導報,2010,6:27.
[3]沈樂平.論母子公司與交叉持股的法律問題[J].社會科學研究,200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