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春平 安 樂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甘肅 榆中 73010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獨立學院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230)”的階段性成果。
?
依法治國視域下獨立學院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蒲春平安樂
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甘肅榆中73010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獨立學院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230)”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我國獨立院校的法學教育模式通過不斷的摸索已經建立,但是不能適應依法治國背景下社會對法律職業人才的新需求。本文通過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目標、法律專業課程設置、法律職業人才教學方法、法學教師自身法律職業實踐素養和教學實踐五個方面的闡述,以期對我國獨立學院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人才模式提出對策。
關鍵詞:法學教育;實踐教學;法律職業人才培養

我國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在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方面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和探索,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的法律職業人才,但是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對法律職業人才的需求。例如:在2015年的6月10號,麥克斯研究院在北京發表了《就業藍皮書: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在這份就業藍皮書中指出,2014年法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是88.4%,并且類近三屆均位于就業率排名后三位。但是在實際就業過程中,有些有特殊需求的法律崗位卻招不到法律職業人才,在眾所周知的法學難就業情況下,我們不能將“過剩”的原因籠統的歸結于獨立學院法學辦學規模,而真正的重要原因在于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要建設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環境下,要解決法學專業的就業難問題,首當其沖的要完善我國獨立學院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問題。
一、獨立學院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截止2015年5月,獨立學院在校生占全國普通高校學生數的10.8%。不可忽略的是十多年來獨立學院的法學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的法律人才。但是獨立學院一般都是依托母體院校進行設立的,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仍然沿襲母體院校,而忽視了獨立學院專業自身的特點,忽視了獨立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學校師資力量等因素,容易造成獨立學院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獨立學院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相脫節。
我國獨立院校的法學教育依托母體院校,重視法學理論知識的教育,將法學的教育觀念定位為本科法學教育,卻忽視了法律職業化人才的培養,不注重法學教育中的實踐教學活動,使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長期處于分離的狀態。以至獨立學院培養出來的法律人才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不能滿足社會對法律職業人才的需要。即使法學教育培育的人才進入相關的司法機構等領域工作也要進行相關的法律職業培訓,但是無疑增加了法律職業人才的培養周期。
二、獨立學院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獨立學院法學的職業人才培養是低于普通本科教育又高于高職院校教育的一種特殊的法學人才培養,應有自己特定的培養理念和培養定位,只有形成比較穩固的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法律職業人才,才能提升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地位。但是獨立學院傳統的法學教育培養目標沒有與法律職業人才培養做到有機結合。比如獨立學院依托母體學校發展的辦學方法,沒有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育培養目標,過多重視法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法律實踐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不能有效的區分學術型教育和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將其二者混為一談,依然以相關法學的基礎理論為核心,鮮有對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育,這從根本扭曲了獨立學院法學教育以培養法律職業人才為核心的目標。
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過分重視法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法律教材的內容只有基本的法律基礎知識,不能反映法學領域內的頂尖學術成果,使學生學習法學基礎理論為其唯一目的,并且獨立學院法學教育按照學分制,只提供給學生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來進行選擇,在學生不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基礎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學生法律知識體系單一,有知識而不具備實踐能力。在這種專業課程設置下,學生的法律職業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理論知識體系不能很好的與其職業融合。雖然部分獨立學院的法學教育中設置了一些實踐性課程,例如:模擬法庭課,法學辯論課,法證據學等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僅僅的提供一些職業技能,并且在課程安排上時間往往比較靠后,一般處于大學的大三和大四,由于各種原因使實踐課程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并不能使學生受到可以滿足社會法律職業所需要的實踐訓練。
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依賴老師講授使學生獲得法律方面的知識,這是實現教學培養目標的主要方法和途徑。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始進入課堂,比如多媒體教學等,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依然是以知識為導向,把法律基礎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讓學生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學習,不能破除理論知識的重要地位。而案例討論,分組討論,現場模擬等實踐教學方式依然不能夠有效的開展起來,甚至有些獨立學院沒有建立起來法學相關的實踐設備,比如,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專門的資料室等硬件設施。在各國的教學實踐中表明,豐富的教學方式是促進學生不僅是學習理論,而且是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形式,也是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培養法律職業人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獨立學院法學老師的法學理論素養較高,但是法律職業素質欠佳,存在“跛足”現象。首先,獨立學院的法學專業老師一般都是通過高校招聘而來,大多數擁有碩士或者博士學歷,而在我國的教育模式的大環境下,碩士或者博士大多是研究型或者學術型的,并沒有從事過具體的法律職業,其自身本就缺乏法律實踐素質;其次,法學教師的職稱評定比較重視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研究成果,只能使教師進行法律相關的學術性研究,獨立學院對老師的相關法律實踐活動不僅沒有鼓勵,而且會變相的制止,從而降低了法學教師的法律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目前,獨立學院的大部分法學院系都和一些社會法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檢察院、法院等建立了長期的實踐合作關系,讓學生們去這些單位進行實習,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有些法學院和法院通過協議對案件審理采用直播模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學校更關注學生的實習報告,對其是否實踐,實踐活動怎么進展等等方面有沒過多的了解和關注,并且由于檢察院和法院等機構的性質特殊,不容易建立實習基地,大多僅僅是掛牌而已,沒有起到真正的實踐作用。其次,實踐教學開展較為困難,模擬法庭審判參與人員有限,不能使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專業教師人數有限,不能形成獨立的模擬法庭教學體系;特別是獨立學院的辦學體制決定其經費不會特別充足,必然影響實踐教學的發展。
三、完善獨立學院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推動法學教育向實踐教育轉變的動力。未來獨立學院法學教育的理念轉變需做到“一個轉變”和“一個融合”: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從純理論教育向注重實踐教育轉變,獨立學院在設立過程中不僅是要滿足人們本科教育的愿望,還要滿足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因此應該講求理論教育緊密的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培養法律職業人才的基本法律素養的同時,讓其具備為社會服務的法律職業實踐能力。其次,努力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的融合,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教育二者是緊密結合的,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的基石,為其在處理問題時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而法律職業促進法學教育的發展,并且為法學教育的內容提供大量的實踐知識,豐富其內容。
老舊的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法學課程設置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社會對高素質、專業化的法律職業人才的需要,那么就需要重新設置合理的法學課程,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點。首先,加大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為了增加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獨立學院法學系可以硬性的要求所有的理論性課程里面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將實踐教學的比重大于該課程總教學時的25%,甚至在某些實務課程里面其比重要提高到80%,比如模擬法庭等實務課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法律職業素養。其次,理論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法學的專業課本是學生汲取法律基礎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職業教育的強大支撐,但是理論教學卻不能達到不斷豐富學生法學理論知識的目的,所以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不能只講“一點論”,要講“兩點論”,不斷的擴充最新的學術觀點,為學生打下真正的堅實理論基礎。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針對傳統的獨立學院教學方法,應該不斷豐富教學方法,使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實踐教學相結合,增設法律職業實踐教學環節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法。法律職業實踐教學有不同的分類,按照傳統理論來分,主要有模擬法庭,案例教學,法律文書,法律援助等法律職業實踐教學方式,根據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發展為現在的“診所式”實踐教學、聯合培養基地實踐教學、“校友結對”式實踐教學、法律談判等多種形式。這些實踐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選擇,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科技形式展示出來,形成“互動形”的課堂教學模式。
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需要三方面的內容:首先,讓專任教師到法律實務部門去學習,加強與法律事務部門的聯系。其次,學校要大力建設實踐平臺。獨立院校可以建設一套學院領導管理,學生實踐為核心,法學教師指導和監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平臺,以法律實踐為主要目的。最后,專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法學專任教師極盡可能的拓展自身實踐途徑,獲取相關的律師執業證書,到律所進行實踐活動。也可以申請到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部門去掛職鍛煉,通過各種途徑去提高自身的法律職業實踐素養,并且將實踐與科研相結合,在課堂中將實踐化為知識,在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周世中.法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習指導[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楊海坤.法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與重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公丕祥.當代中國的法律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5]林琳.我國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6]劉秀麗.新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13.
[7]劉晏平.甘肅省高校法學教育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
[8]吳宇.獨立學院法學專業職業化人才培養路徑[J].法治與社會,2015.
[9]馬柳穎.獨立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實現途徑[J].中國電力教育,2012.
[10]劉瀟瀟.論地方高校獨立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法制與經濟,2010.
作者簡介:蒲春平,男,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教師,副教授;安樂,男,蘭州商學院隴橋學院教師,講師。
中圖分類號:G642;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