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雙
(遼寧師范大學)
網絡成癮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也稱作網絡成癮綜合癥、上網成癮癥、網癮、網絡依存癥、過度上網癥、或病態電腦使用等各種名稱,泛指各種對電腦的過度使用,以致影響到正常作息的情況。[1]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相應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成癮者。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正面臨著淪為網絡成癮者的威脅。這對國家及學校的教育教學造成了威脅,因此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調查顯得越來越重要。
大學生正處在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的第六階段—成年早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親密對孤獨。同時這一階段又以前一階段的自我同一性為基礎,只有自我同一性建立好了的青年人才能在下一階段有更好的發展。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提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自我實現的需要被他放在需要層次的最高級。[2]進入大學后競爭激烈,如班干部選舉,院、校學生會選舉,各社團干部選舉等,這些選拔對學生要求較高,有些學生在經歷了幾次失敗后變得消極、沮喪,于是把注意轉移到網絡世界以求得到補償。同時由于他們的自制力能力相對來說較弱,這種上網行為經多次重復而不加以及時的制止,就會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當達到相當的程度時,該學生就達到上癮的程度了。
家庭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擔負著舉足輕重的職責。而大學生網絡成癮現象的出現,家庭在其中也負有相當大的責任。家庭是學生社會支持的重要一環,來自父母、兄弟、姐妹的關心、鼓勵和愛會讓個體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剛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內心會產生更多的孤寂感,此時來自家人的關愛顯得尤為的重要。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在家中備受呵護。進入大學后,現實與他們描繪的美景相差太遠,難免產生不滿足感,找不到實現自我的坐標。[3]此時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溫暖、激勵,新生就會容易感到孤獨,從而出現孤僻、無助、抑郁、內心煩悶和敏感內向等現象,此時會更加也容易轉向網絡尋求補償和滿足。
在我沒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信息素養對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4]“有學生的地方就有市場”,我國高校周邊網吧林立,有些網吧為了吸引上網者,采取了許多的優惠措施,比如:規定哪個時間點來上網可以優惠,通宵更便宜,為來此上網的學生辦會員卡等。更有些網吧經營者為了吸引上網者,提供充滿暴力、色情的內容,并且不斷地更新網絡游戲。另外,國家現有的網吧管理措施不健全、不成熟,實施措施不到位,這都為網吧經營者鉆管理漏洞提供了便利。所以有人把網吧稱為販賣“電子海洛因”的場所。
網絡成癮的出現與學生不良的上網習慣密不可分。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對網絡有成癮癥狀時,學生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矯正不良的上網習慣。網絡的便利性使得學生在網絡上可以找到所有自己需要的資料,這造成學生忽視了查找書本的方式。因此在平時的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尋求書本的知識,多看一些書,在書本中找到自己學要的東西,而不是凡事都上網百度一下。同時要多看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了解沉迷于網絡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同時要正確使用網絡,將網絡作為自己學習的一種手段,而不是逃避現實的避風港,利用網絡這一現代化的工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現代大學生。
進入大學校園后,面對眾多比自己優秀的學生,受到多次的打擊后便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往,從而選擇逃避現實,從網絡中尋求成就感。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主動認識自己人格品質中的不足,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學會進行情緒調節。另外,還應積極參加學生社團活動,在參與校園科技、文化建設中提高綜合素質、增強適應能力。同時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自己所處社會的狀況,關心國情,以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陪伴少時造成新生網絡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時給與幫助,使他們走出困境。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心境,良好的親子關系下成長的學生,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在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向家長傾訴并聽取意見,這使得學生不會將自己的煩心事憋在心里,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都會有家庭電腦,家長也會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技術,父母可以通過視屏、語音等方式與新生加強聯系。
學校作為對青少面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形成正確的與網絡教育相適應的觀念,有時俱進,勇于創新。[5]在大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學校在教學生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同時,要加強對網絡使用素養的培養,讓新生認識到網絡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手段。通過舉辦校園圖書展覽等活動告訴學生書本的重要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拉回到書本中。同時可以舉辦計算機技能比賽等,是學生認識到網絡不僅僅是交友、玩網游的工具,更是一種社會技能,使計算機得到更好的利用。而校園周邊的網吧經營者應該認識到自己在通過網絡盈利的同時,毒害了大學生本應有的蓬勃朝氣,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這造成了國家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網吧經營者應該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限制來網吧上網的學生的上網時間。
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祖國的主力軍,而網絡成癮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浪費,使得原本應該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變成了網絡的傀儡,也破壞了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國家應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堅決打擊網絡犯罪。同時對于向學社給提供暴力、色情的網站應依法予以懲罰。政府職能部門要對各種網吧進行嚴格的法律監管,限制各類網吧的營業時間,加強管理和開展經常性的檢查。同時在新形勢下,要大力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設,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揚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網絡環境。
[1]http://www.baike.com/wiki/% E7% BD%91%E7%BB%9C%E6%88%90%E7%98%BE%E7%97%87
[2]王浩.“網絡成癮綜合癥”成因分析及矯正[J].南平師專學報,2004,1.
[3]汪輝.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癥狀、成因及心理維護[J].科技信息,2009.
[4]笪邦印.大學生網絡成癮原因的社會學分析[J].科技教育創新,2007.
[5]黃俊官.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及解決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