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仙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200241)
資金是企業正常運作的保證,但由于資源錯配、金融體系發展不完善等原因中國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小微企業在社會經濟中起著具足輕重的地位,占我國一半以上GDP,也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稅收收入,但是傳統金融如銀行等提供的貸款不到企業貸款總額的30%,明顯無法與其貢獻相匹配。而到底如何能夠促使小微企業獲得足額的外部融資呢,仍是從傳統金融機構著手還是尋找更新型的融資模式呢?
小微企業由于本身規模小、管理理念相對落后、產品經濟附加值低和經營風險大等原因,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機構并不愿給予貸款。而雖然這些企業中并不缺乏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但由于銀行由于信息不對稱無法切實了解小微企業、使小微企業的整體信用偏低,而為了自身風險控制和交易規模效應,即使優秀的小微企業也難以從傳統金融中獲得申請的貸款。
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間有著天然的關聯性和高度匹配的基因,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凸顯的近幾年迅速擴張發展。互聯網金融能夠切實滿足小微企業融資期限短、需求緊迫但數量小的特點,其資金來源于大眾的碎片化投資,正好能夠為企業提供小額資金需求,因而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至少在對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可得性和匹配性上是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另外,由于網絡借貸顧名思義只要互聯網可到達的地方,都可以獲得投資或貸款,無論需要資金的企業在如何偏遠的地區還是可以向網絡平臺申請貸款。而互聯網平臺也給了投資者和融資者機會自己選擇,通過自我申請或投資的過程,不但雙方能夠更了解對方進行雙贏的交易,而且作為借貸中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不需要另外的交易成本,只是提供了平臺,可以投資者獲得更有利的投資收益、小微企業獲得更優惠的低成本的資金。而隨著交易雙方的了解,平臺輔助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也能獲得個性化的符合本企業融資需求的貸款。
互聯網金融不但能夠借助平臺提供門檻低、成本低、個性化的交易,也能較好地緩解傳統借貸中的核心問題信息不對稱現象,無論是專業的信息評級機構還是傳統銀行等機構都因小企業財務資料較混亂、披露信息真實可靠性不足,導致小微企業信用評估不高。而互聯網金融可以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搜索引擎等更好地挖掘企業信息,而在平臺上進行借貸需要除了最初的信息驗證外,相關的交易也會隨時記錄,從而對小微企業的日常運營和交易有著動態了解,另外平臺都配有專門的信息評估體系,能夠更好地了解或更準確地小微企業并進行實施監督。互聯網信息共享和開放既給了互聯網金融如P2P企業等降低給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也更為其提供更適合的服務和未來合作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像P2B、P2P等網絡借貸的放貸時間只要7天左右有的甚至2~3天就能獲得資金,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要審批流程平均需要3個月左右,可以為小微企業在緊急獲得資金時及時獲得貸款。所以,相比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是小微企業融資的新選擇,而且可以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突破口。
互聯網金融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問題也突出,今年P2P發展顯著但是像P2P企業不良貸款率上升、信用下降(網絡詐騙、攜款潛逃等)也讓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的長期發展和安全存在疑慮。實際上,無論是專門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是銀行強大支持下的網絡借貸平臺由于目前互聯網金融還在其發展初期,提供的融資服務和運營機制等都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需要在時間和市場的考驗下,慢慢摸索、修正,最終形成真正能夠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成熟融資體系。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使其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成長:
對于這一新興和創新的融資模式政府應該給予支持,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在基于國家戰略和長遠規劃的角度,提出“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賦予地方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服務政策一定程度的自由,讓其可以按照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更合理高效的政策,鼓勵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如北京海淀區就發布了為了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政策傾斜和優惠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意見》,對P2P或第三方支付企業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或重點目標客戶的進行補貼包括業務增量和風險補貼,同時貼息支持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或國家地區重點產業發展獲得貸款的企業,從融資雙方共同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既支持金融行業的發展,又為小微企業融資傾斜。因而,不只是地區中央層面,不應僅考慮小微企業本身來解決融資本身,也應從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角度考慮提出相關政策,鼓勵提供融資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給予多方面支持和政策傾斜,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
互聯網融資環境的健康是該行業健康發展、切實為小微企業提供所需貸款不可缺少的條件。網貸平臺的借貸需要交易雙方的信用來維持,若詐騙、不信任充斥,既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發展,也損害了小微企業利益,這種創新的融資方式并未提供新的融資可能,因而在現在發展初期改善網絡融資的環境事關重要。首先,網絡借貸平臺對于小微企業信息和數據應該是真實的,這除了平臺本身信用評估體系的建立外,整個社會大的信用體系的建立是關鍵;另外,現在的網絡技術仍在發展中,如何真正做到網絡的開放共享,大數據、云計算等工具更有效的使用挖掘數據分析信息,使網絡中信息不僅是自由傳播的而且是真實準確的信息,那么互聯網金融也是可以達到銀行等大型機構的信用的。其次,在信息共享的同時,要做好剽竊等侵權行為,加強互聯網世界的知識產權保護,當小微企業在借貸平臺提出了專項貸款的項目尤其是創意類項目時做到保密,維護企業利益;在知識產權保護時,可以尋求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和現在專門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共同合作,從而建立一個更加信任和安全的融資環境。最后,改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融資環境,少不了一個專門的協會或組織自律的來管理、監督行業的經營交易、動態發展,使網絡借貸健康發展走向成熟。
互聯網金融能夠切實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離不開網貸平臺的健康發展,有效的監督就必不可少。而沒有相關的法律和法律體系,就無法明確界定合法和非法的邊界,沒有執行監督依據和保障,容易在融資業務中讓不良企業鉆空子,影響了交易的進行和行業整體發展。因而為了解決在互聯網金融經營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交易雙方產生的不信任、沖突還是對互聯網融資的范圍和交易規范的誤解更有甚者這種新型融資工具為犯罪分子利用的情況,都需要有相關的法律來規范。首先對P2P、P2B和眾籌等網絡借貸平臺要明確其性質、基本組織形式和交易范圍,降低因非法集資等造成的風險,促進合法、規范發展。其次,由于互聯網金融在發展初期,現有的法律缺乏普遍硬性約束,有必要時可以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如何規范互聯網融資并使監督更有效率,美國結合《證券法》提出了《初創期企業推動法案》增強了小微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融資信心和意愿,保證了小微融資的經濟性和便捷性并以不損害小額投資者的利益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本目標;而2014年4月起,作為互聯網金融發源地的英國依據《消費者信貸法》將互聯網信貸并入消費信貸市場的范疇由公平交易管理局進行監管,P2P正式由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監管,加大了網貸平臺交易行為的監管力度。另外,由于網絡信貸的發展未來潛力巨大也會出現各種創新,在法律方面也應隨之完善,促使其更好地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大眾的參與和監督,從小微企業角度,了解這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和相關金融知識減少受騙可能性,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更有效的獲得融資;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務水平、管理素質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對于社會大眾來說,了解互聯網金融多了一種新的投資方式并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另外,從社會來說向社會宣傳互聯網融資有利于其經營環境的改善(守約誠信)和整體的穩步發展。因而社會各方應該積極參與、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盡可能利用報刊、廣播、網絡和電視等大眾媒體并增強與其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向大眾尤其是小微企業宣傳互聯網金融并進行一定網絡融資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促使小微企業能夠成為合格的融資方,這樣網絡借貸必然會更好地為小微企業發展服務。
[1]陳明昭.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31):119-120.
[2]郭喜才.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問題研[J].科學管理研究,2014(2):109-112.
[3]李志赟.銀行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6):38-45.
[4]劉金燕.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探討[J].中國市場,2014(4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