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利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011年1月26日,歐盟對中國發起的第一起貿易救濟調查出爐,目標是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草酸。下表是2010年歐盟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統計表,由此可見一斑。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11》。
歐盟頻繁使用反補貼手段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造成阻礙,而中國也開始使用反補貼手段進行反擊。我國商務部于2011年5月16日公布了對原產于歐盟的馬鈴薯淀粉補貼調查初步裁定。如今,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發展既有機會,更有挑戰;那么充分利用機會,應對挑戰是我們必須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就有必要了解目前我國和歐盟之間的經濟現狀到底如何。
歐盟對華反傾銷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原因的,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治原因;二是經濟原因;另外就是法律原因。對于歐盟對華反傾銷問題應該從歐盟和我國兩個方面來分析。
在加入WTO后,由于具有取消貿易壁壘的要求,歐盟市場越來越多的遭受國際市場沖擊。迫于外部經濟沖擊給歐盟內部國家之間帶來的各種壓力,歐盟內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另外,歐盟反傾銷法立法條款本身具有不確定因素和彈性,這就使反傾銷手段成為歐盟各國在限制進口方面經常使用的武器。雖然我國已經加入WTO,但熟悉爭端解決機制仍需要一段時間去做到認識上的轉變。
首先,我們對于反傾銷的認識不夠。其次,一直以來,我國都在重視出口,提高外匯儲備,強調低成本優勢。再次,人民幣匯率的大幅下調,雖然增加了出口競爭力,卻使出口價格下調。最后我國大多數企業競爭觀念非常落后。
歐盟是世界對華實施反傾銷措施最多的地區,中國出口至歐盟的產品中,約有10%受到了歐盟反傾銷的影響。歐盟對華反傾銷不僅數量多、涉及面廣,而且金額大。
歐盟對華反傾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近些年來,我國不僅成為歐盟反傾銷的首要目標,同時歐盟是最早對中國提起反傾銷的地區。二是對華反傾銷數量巨大。歐盟對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反傾銷調查書量都遠遠不比中國。三是對華反傾銷的產品范圍逐步擴大。這種大范圍、大規模的反傾銷對我國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四是對華反傾銷稅率高。歐盟通過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來使中國產品喪失在歐盟的競爭力,最終退出歐盟市場。
2005年6月30日歐盟委員會對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勞保鞋實施反傾銷調查。2006年1月,歐盟委員會做出了拒絕給予中國13家鞋企“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4月7日起,決定對自中國的皮鞋征收4.8~19.4%的臨時返銷稅;10月6日,歐盟在其官方公報上公布了對中國鞋企的終裁結果中國涉案企業中除金履鞋業因獲得市場經濟待遇被征收9.7%的反傾銷稅外,其余企業均被征16.5%的反傾銷稅,征稅時間2年。
歐盟在缺乏法律與事實依據基礎的情況下堅持采取反傾銷措施,所采取的對中國企業的不公正、歧視性做法,未給予相關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待遇,使中國的企業遭受了損失,此案將對我國鞋行業、鞋企的生產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是企業應調整經營理念,樹立“以質取勝”的經營思想;二是尋求歐洲“同盟軍”,在歐盟成員國的消費者、批發商、零售商和進口商中進行游說;三是有條件的企業甚至可在國外樹立自己的品牌,開拓設立出口商品的終端市場,進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四是轉變對外貿易思路,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這也是解決中國鞋遭遇反傾銷調查的最根本方法。
反傾銷問題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這種問題不是企業本身所能解決的,政府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國際上,國際上,中國應該重視宣傳改革成果,積極活動以獲取“市場經濟地位”,并且維護我國出口企業的利益。二是在國內,政府應健全反傾銷應訴機制,不僅如此,應該在健全機制的基礎上,逐漸是企業認識到什么是反傾銷,我國的應對機制如何,使之在面臨訴訟是游刃有余,全力做好反傾銷的準備和訴訟工作。
通過以往的關于傾銷和反傾銷的實踐,已然建立了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和企業各司其職、有機互動、相互配合的機制。雖然如此,通過國際經驗可知,行業協會對本國企業的發展甚至是整個經濟產業體制的建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通過以往對華反傾銷的訴訟案件,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持續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信息并且做到反饋。二是政府職能需要逐步轉變,政府應該賦予行業協會社會經濟的相應地位地位,并以此為基礎,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三是行業協會應該本著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發揮職能。組織企業學習、培訓,增強企業競爭力,逐漸使我國的出口有序進行。
我國企業在面對反傾銷指控時,顯得的國際規則和慣例不了解,缺少應對經驗和策略,以至于敗訴。另外一點就是,很多企業搭順風車,不愿合作,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的受損。
一是企業要強化法律意識,提高應訴能力;二是企業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組織,獲得行業協會的幫助,以提高競爭力,大力開拓市場,以此來應對歐盟各國反傾銷指控;三是增加海外直接投資,這種方式也是解決反傾銷問題的策略之一。四是企業應不斷強化自身的會計基礎和信息化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自2004年5月來,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反傾銷已經成為其貿易保護的強有力措施。如果不能處理好歐盟對華反傾銷調查的逐漸增加,則對中國對歐盟出口貿易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會帶動其他國家對華的反傾銷行為,進而影響中國企業整體出口水平。但是,由于我國的政府管理制度、企業制度、產業結構等仍不完善,因此改善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1]成坤.歐盟:對華反傾銷再創新高[J].WTO經濟導刊.2007年第1—2合訂本.
[2]李小平.歐盟對中國的反傾銷分析[J].經濟縱橫.2004(11).
[3]施耐德、弗朗西斯、唐青陽.歐盟反傾銷制度與實務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王鶴.保護主義將增強——2004年歐盟經濟發展及對中歐經貿關系的影響[J].國際貿易.2003(3).
[5]徐波.歐盟反傾銷對中國歐盟市場投資準入的意義[J].國際貿易.2001(9).
[6]閆紅珍.歐盟對華反傾銷與我國的對策選擇[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7]楊榮珍、王紹熙、陳靜.反傾銷應訴與起訴實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張力.歐盟對華反傾銷“非市場經濟問題”探析[J].歐洲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