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瑾 邢俐 崔旭東
【摘 要】以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294名大一至大三學生為研究被試,以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為測試工具,調查北京市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特點及差異。結果表明北京市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性別差異顯著,女生高于男生,專業差異顯著,文史類高于理工類,同時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年級上差異顯著,大一高于大二。
【關鍵詞】獨立學院 大學生 學業自我效能感一、引言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的相關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之后形成并發展起來,其內涵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A.在1997年提出,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是人類動因的中心機制,是人們行動的重要基礎”[1]。學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業領域的具體表現,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和主觀感受”[2]。
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支配學習行為的動因對學習行為及成績有重要影響。國外學者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還是非常廣泛的,將其應用到多個學習領域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國內學者近些年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逐漸增多,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不夠全面深入。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動機、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較多,對學業自我效能感內涵的研究較少,具體到學習領域應用還存在不足,目前較多的是對某些特定學習領域(英語學習、數學學習等)的自我效能感研究。
我國的獨立學院產生于1999年,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已經發展成為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獨立學院學生的發展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獨立學院學生由于入學分數、教育資源、社會認可度、就業壓力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其心理特點與傳統的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呈現出獨特的形態,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方面與一本二本的學生存在明顯差異。很多學生在學業上存在許多共性的問題,比如:對學業毫無關注、曠課、課堂不聽講、作業無法按時完成、對學習或者找工作沒有信心等。
研究獨立學院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與特點,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選擇正確的學習策略,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本研究具有極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各隨機選取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測試,總人數為305人。剔除無效問卷11份,有效問卷294份,問卷回收率96%。
2.研究工具
該量表采用華中師大梁宇頌、周宗奎參考Pimrich和DeCroot編制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中的有關維度編制而成。該量表把學業自我效能分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兩個對應的維度,每個維度有11道題。本研究收集了其中關于學業自我效能感維度的題目,采用五點評分,分數越高表示學業自我效能感越強。
3.施測過程
研究者擔任主試,采用以班為單位對學生進行集體測試。在要求被試填寫問卷之前,主試宣讀指導語,簡要介紹施測的目的,消除被試的疑慮,提出施測要求,說明答題方式,確信被試明白后,讓被試開始填寫問卷。所有問卷的答題時間沒有嚴格規定,只要憑第一印象盡快回答就可以。測試后當場收回問卷。
4.數據處理
將數據輸入計算機后,運用Spssl2.0進行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
1.獨立學院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特點
對獨立學院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專業上的差異情況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文史類學生在學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得分上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得分;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專業上無顯著差異。
四、結論
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無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獨立學院的學生與一本、二本等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其自身特點,其主要表現為基礎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思想多元化、社會化,特殊群體多等。這些特點決定了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學習困難、沒有學習目標等。所以,深入分析獨立學院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特點,從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成績,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表明,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整體水平不高,說明獨立學院學生不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調節、監控,在學習中不能較好地掌握所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影響其自信心的提高,這與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符。
分別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專業、年級上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后,結果表明:男生與女生存在顯著差異。在實際過程中,男生學習自主性比女生要差,受網絡影響較女生嚴重,在學習調控方面不如女生。而對不同專業的差異分析發現,文史類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文史類學生的專業任務較理工類的專業任務容易,一些內容不涉及動手能力,女生也較多,而理工類學生男生偏多,專業任務也較難,所以在對學業的掌控上不如文史類的學生。對年級間的差異分析發現,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大一學生與大二、大三學生得分差異顯著。大一學生剛剛邁入大學,還處在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過渡階段,對學習的掌控力比較強,隨著進入大二,各種誘惑接踵而來,網絡、社團等,關注點從學習開始轉移到學習以外的生活,對學習的調節掌控較差。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并在實踐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對于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來說,獨立學院學生高考分數較低,學習基礎差,不良的學習方法包括高考的失利等挫折感對學業自我效能感都有影響,學習上會出現自卑心理,并且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生的教育體制,在國內并不是很受推崇,“三本”這一特殊的身份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無形的影響,使他們在面對學業的時候更加脆弱。因此,作為獨立學院的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愛學生,除了學業上的交流,更多的應該從情感上進行關心與指導,經常與學生一對一的交流,在學生遇到學業困難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在學習上樹立自信,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2]邊玉芳.學習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10.
[3]周勇,董奇.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3):30-33.
[4]周國韜,張平,李麗萍等.初中生在方程學習中學習能力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7, 20(2):324-328.
[5]李薈,辛濤,谷生華等.中學生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 (4):33-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