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傳統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渠道,兩者關系密不可分,要在育人格局構建、精神文化培育、行為文化落實等方面,建構和拓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科學化培育的實踐路徑。
傳統文化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因素。大學生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祖國的命運和發展,所以堅持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播和創造中華文明,是大學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和教育任務。
一、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文化的多元,讓許多大學生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大學階段正是人們形成、發展和定格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正確的引領和科學的指導。
其次,有利于大學生全面成才的自身需要。當代大學生要成才,不僅需要有科學知識的積累,更需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自覺的道德認知能力。
再次,有利于發揮高校傳承創新傳統文化的職能。胡錦濤同志將“文化傳承創新”作為高等教育的第四大職能。通過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性認識,從而了解、探究、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而實現高等教育的文化傳承創新功能。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和一致性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是核心價值觀念構建的重要源泉。習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而中華傳統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思想來源。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中、和”與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許多想通之處。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
三、以哈工大為例,探析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路徑
1.建設“感觸、感知、感化”的育人格局,增強文化認同,培育家國情懷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學校的精神文化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于樓宇文化、課程文化、社團文化,促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形成“感觸、感知、感化”的育人格局。
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充分利用校內樓宇道路等育人載體,建設傳統文化濃厚的大學校園環境。格物樓、致知樓、誠意樓和正心樓,將《禮記·大學》中提到的個人內在德智修養融入校園樓宇建設中,使學生在校園環境中感觸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堅持講清楚、講透徹、講生動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和理論教學相結合,探索6大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國學經典導讀等6門必修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紅樓夢》專題等13門任選課,大學國文等7門必修或限選類課程,通過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教育,重點支持一批以傳播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主旨的社團,京劇協會、茶樓相聲社、民樂團……鼓勵其自主發展,激發其獨特魅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在各類高質量高水平的活動中自然感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2.培育“傳心、傳承、傳揚”的精神文化,提升民族自豪,踐行社會責任
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品牌活動為切入點,培育傳心、傳承、傳揚的精神文化,引導學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關心社會、尊重自然,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的大學生。
建設傳統文化品牌,讓“仁愛共濟、立己達人”成為代代相傳的美德。學校選樹、培育、宣傳一批優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如20年無微不至照顧離休老教師的愛心接力團隊,將尊師重教、敬老愛老變成大學生的習慣與責任;16年始終守護在殘疾人兒童身邊的愛心社,讓互助友愛、感恩奉獻成為大學生的共同價值理念。依托志愿服務品牌活動,將傳統文化的內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扶持傳統文化社團,打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傳統文化言傳身教勝地。自2007年,連續7年持續開展“堅守的節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節,每年吸引萬余名師生參與各種傳統文化活動,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中國傳統文化綻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哈工大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體會、感悟、傳承、踐行核心價值。搭建中外交流平臺,走出去、引進來,讓每一個哈工大人都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學校與生活報社共建留學生語言文化實踐基地,與省京劇院、省藝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外國留學生打開一扇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戶。通過傳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哈工大不僅培育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還幫助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博采眾長。
3.形成“落細、落小、落實”的行為文化,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
從細節著眼,從小處入手,著力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實,切實發揮其獨特的文化育人和精神陶冶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完善人格修養。
從傳統文化細節著眼,致力讓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細。以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為契機,舉辦“中華傳統節日慶典”,將“感恩”“愛國”“團圓”“孝”等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其中。從小處入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于點點滴滴凡人小事。以圖說萬象的形式,對“仁義禮智信”進行釋義;開展“最美身邊人”訪談,讓身邊人的美麗花開不??;開設《工大好人榜》微博專欄,讓道德榜樣在身邊處處可見,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領悟、踐行,在潛移默化中傳承。致力讓傳統文化教育落真、落實。注重學生人生目標的規劃和引導,倡導大學生在畢業時選擇投身國防、投身西部。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長期導向下,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典型事跡和榜樣人物,這種先進涌流、典型輩出的“哈工大現象”是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真、落實的重要表現,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繼承與弘揚的集中體現。
總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取得實效,要充分利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時,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時代問題,必須合力建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以此推動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 [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92.
[2 ]劉洋,楊春雷.探索高校志愿服務運行機制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 [J ].教育教學論壇,2014,(04):203-204.
[3 ]樊海源.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析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7):183-184.
[4 ]楊雨晗.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 [J ].教育教學論壇,2013,(52):142-143.
[5 ]羅迪.文化認同視角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J ].思想教育研究,2014,(02):106-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