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
隨著中韓兩國關系日益密切,韓國在無錫地區投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作為高職院校應如何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韓資企業輸送應用型人才,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在無錫地區投資的韓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總結出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無錫韓資企業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迅猛發展,2014年7月3日至4日,習近平主席攜夫人訪韓,更是加深了中韓兩國的關系,為中韓兩國在各方面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韓兩國關系的融洽給在華韓資企業以及駐韓中資企業帶來了福音,堅定了企業在當地持續發展的決心。隨著中韓交流合作需要應運而生的高職院校韓語類專業,應如何應對這一類企業人才的需求,成為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以下將以江蘇省無錫(簡稱“錫”)地區韓資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來分析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無錫韓資企業現狀
隨著韓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中國經濟發展前列的江蘇省,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人文環境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吸引了韓國企業在此駐足發展。無錫地處長三角地區,是江蘇省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近年來也受到了不少外資企業的青睞。無錫市分別于2005年、2012年和2013年,與韓國金海市、清州市、蔚山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進一步促進了城市間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使韓國在無錫投資的企業逐漸增多。目前,在無錫地區投資的韓資企業主要有SK海力士恒憶半導體有限公司、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開益禧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樂星產電(無錫)有限公司、樂星機械(無錫)有限公司、無錫大星電子有限公司、凡潤電子有限公司等。其中海力士恒憶半導體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積達到5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到39.1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目前已經達到50億美金,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外資企業。如此投資規模的企業除了本身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外,還帶動了一些與該企業相關的小型企業的發展。
二、無錫韓資企業對韓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分析
首先,通過以上對在無錫地區投資的主要韓資企業的了解,可以發現這類企業大多是與電子相關的制造業。由這些企業近年來招聘情況統計發現,其中與機械、電子、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等專業相關的人才需求量最大。對于這類有技術特長的專業人才,相對而言在外語方面要求不高,通常只需要滿足基本的英語或韓語溝通能力,即達到相關語言能力的初級要求。其次,是韓語翻譯類人才,這類人員主要分布在公司的各部門,一般有人事部、制造部、技術部等部門。相對而言對這類韓語翻譯專業人才的要求比較高一些。例如一則關于制造部韓語翻譯的崗位描述是對生產的中/韓郵件進行翻譯,有特殊情況時與韓方進行及時溝通;每日生產報表制作,必要時協助科長完成數據統計及報告制作(PPT);生產消耗品管理、發放、申請;協助科長對清潔人員管理;科長業務學習,必要時代理;任職資格要求是大專及以上學歷,專業不限,有管理經驗者優先,熟練掌握韓語聽、說、讀、寫能力,韓語中級及以上平,熟練使用office軟件(Excel需運用熟練),能吃苦,適應倒班。再次,是韓語類部門文員人才,這類人才同樣在韓語要求方面比較高。例如,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關于部門文員(公共設施部)的招聘崗位描述是負責部門所有翻譯工作;部門考勤,辦公用品管理;SAP系統費用憑證處理;任職資格是大專及以上學歷,韓國語專業畢業生,韓語精通,口語流利,具有翻譯的職業素養和誠實的專業態度,漢族或朝鮮族需通過TOPIK高級。
三、基于在無錫韓資企業人才需求的應用型韓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隨著中韓建交,兩國關系穩步發展的同時,在我國各地區各大專院校都相繼開辦了韓語專業,向社會輸送了不少韓語人才。但是,目前絕大部分韓語專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都只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授予他們大量的語言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偏向書面化教學,由于受學習時間的限制,本科一般在校學習三年半,專科一般在校學習二年半,如此短時間內要想精通一門零起點學習的外語,難度是相當大的。所以,目前培養出來的韓語專業人才無法完全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特別是高職院校應用韓語專業畢業生更是需要在培養過程中,改變以往的培養模式,使適應社會、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在本科院校都將發展高技能型培養人才之路時,對于高職院校的語言專業更需要思考純語言專業該何去何從!
面對無錫地區韓資企業對韓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建議當地高職院校以培養“語言+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這里的語言指的是韓語,專業指的是與當地韓資企業投資產業相關的專業。以無錫地區為例,在錫韓資企業多以電子行業為主,建議在錫高職院校在電子信息工程系部能每年開設個別班級既學習韓語,又學習相關技能專業,如微電子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等,試圖培養雙專業專科層次人才。
在此情況比對之下,要想使技能型人才學好、用好韓語,需要從學生入學之初就接觸學習韓語,同時增設韓語課程的種類,除了基礎韓語課之外,建議再開設韓語口語課程。學生通過基礎韓語課學習相關基礎語言知識,通過口語課程鍛煉提高自身的韓語口語水平,有利于進入韓企后與韓國人交流打交道,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課時設置方面,建議第一年基礎韓語課以每學期96課時為宜,韓語口語課以每學期64課時為宜,通過第一年的學習打好語言基礎,讓學生入校學習后就有“姓韓”的意識(“姓韓”是指讓學生明白他的在校學習,以后是為韓企服務的),這樣就會讓學生始終有要學習韓語的責任感;第二年可只開設韓語口語課,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加大、加強技能專業知識的學習。在此韓語教學過程中,對韓語教師的要求要相對高一些。由于培養的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以后是為韓企服務的,所以最好選擇有韓企工作經驗的教師擔當,或者選派韓語教師入韓企頂崗鍛煉,讓這些教師先學習,然后再將相關專業知識教授給學生。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在培養此模式人才時,對于專業技能學習好、而韓語語言能力較薄弱的學生,以后可以選擇從事韓企的技術類工作崗位;對于韓語語言能力好、專業技能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從事韓企的翻譯、文員類工作;而對于既有較強的韓語語言能力,又有較高專業技能的學生,可選擇的幅面就更廣了。通過實施這樣的韓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希望可以基本滿足在錫韓資企業對應用型韓語專業人才多方面的需求,為企業、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文鐘哲,金順姐.韓語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分析及培養目標設計 [J ].理論界,2006,11.
[2 ]王文玲.韓語專業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J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1,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