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赫 張巍 羅軍 呂士杰

目的:探討PBL教學法在醫學院校本科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擇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班和2班,分別視為傳統組和PBL組。傳統組采用傳統教學法,PBL組采用PBL教學法,綜合使用筆試和問卷調查兩組形式,最后對比教學效果。結果:PBL組學生在案例分析題中的得分要遠遠高于傳統組,PBL組與傳統組在積極主動性、分析解決問題、興趣、團隊合作以及資源搜索和利用方面的人數比依次為積極主動性提高人數為44對26,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人數為36對20、興趣提高人數為35對19,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人數為37對11,資源搜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數為47對17。結論:在積極主動性、分析解決問題、興趣、團隊合作以及資源搜索和利用方面有所提高的學生人數要遠遠多于傳統組,采用PBL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資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
PBL教學法醫學院校本科生物化學教學應用在醫學院校本科生物化學教學中,雖然進行教學的教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然而,他們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過于注重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忽略了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導致教學效率并不高。本文著重探討PBL教學法在醫學院校本科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希望能夠為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高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班和2班,分別視為傳統組和PBL組。傳統組中,男學生有25人,女學生有25人,年齡集中在18-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5±1.5)歲,高考成績集中在(540.5±10.8)之間,平均高考成績為532±12.5);PBL組中,男學生有26人,女學生有24人,年齡集中在18.5~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5±1.3)歲,高考成績集中在(542.5±10.1)之間,平均高考成績為533±11.6)。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和高考成績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傳統組
傳統組學生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接受傳統的教學方式。參與教學的相關事務和人員是教材、教師、學生和教室。授課教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教室為普通多媒體教室,教材是由潘文干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生物化學教材。總教學課時為54課時。
1.2.2 PBL組
PBL組學生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接受PBL教學法。教學教師與教材和傳統組的一樣,都是資深的生物化學教師和潘文干主編的教材,但是教學場所選擇在計算機房,所有計算機都已經連網。采用PBL教學法首先要針對一個病例資料對PBL的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例如,病例資料為:女性,53歲,糖尿病患者,病程為5年,伴有暴飲暴食、尿頻尿急和體重減輕的癥狀,此外,該病人的空腹血糖為8.3mmol/L,餐后2h血糖值為14.6mmol/L。針對該病例資料設計的問題為:糖尿病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導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什么癥狀?血糖檢測和調節的方法是什么?血糖的正常值范圍是多少?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引導學生不斷對糖尿病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加深對該病的學習。此外,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10組,每組5人,分組的時候要注意將不同的學生搭配在一起。首先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每組學生進行討論,10分鐘之后,教師提問,每組學生可以搶答,如有補充或質疑,其他組的學生可以舉手作答。之后,將每個總結的小任務分配給每個組,讓每組派出一名學生代表到講臺上進行再次重申,匯報結果。最后一個步驟是檢測教學效果,綜合采用筆試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考試試卷要做好密封工作,采用流水式批改方式。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的形式,考察學生學習能力的進展。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將PBL組和傳統組中兩組學生的筆試成績比較,可以發現兩組學生理論客觀題得分差別不是很大,PBL組學生在這個題型中的得分稍微要低于傳統組,該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PBL組學生在案例分析題中的得分要遠遠高于傳統組,此外,PBL組與傳統組在積極主動性、分析解決問題、興趣、團隊合作以及資源搜索和利用方面的人數比依次為積極主動性提高人數為44對26,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人數為36對20、興趣提高人數為35對19,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人數為37對11,資源搜索和利用能力提高人數為47對17,從以上數據可以明顯看出采用PBL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資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該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3探討
PBL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了提問教學、情境教學、分組教學和探討式教學的形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充分發揮生物化學教師的主導和引導作用。PBL教學方法一改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拼命地講,學生端坐著聽講和一個勁的記筆記的狀態。相反,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不斷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自主摸索、展開激烈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能夠更靈活、更透徹地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夠不斷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和探究的能力,學生們共同展開一個醫學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在快樂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共同進步。
采用PBL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資源搜索和利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果的。因此,在醫學院校本科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性、分析解決問題、興趣、團隊合作以及資源搜索和利用等方面的提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教育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蘭林.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的基本要點[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2,4(4):265-267.
[2 ]宋利,史海水,高媛.醫學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應用與評價[J].醫學教育探索,2009,3(8):260-263.
[3 ]王齊,陳輝,戴寒晶.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04):486-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