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承
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不僅有利于均衡社會公共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也是發揮高校社會智能的重要體現。為此,本文就我國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的利與弊進行分析探討,為推動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高校體育館社會服務智能對外開放在眾多社會機構中,體育館不僅是社區居民的集散地、休閑所,更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動場地、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素養的中堅力量。高校體育館在當前體育強國的視閾下,更應該轉變其傳統的教育教學職能,立足社會發展實際,抓緊時代的脈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資源,在服務高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之余,加大力度向社會開放,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有利性分析
1.是發揮體育館的公益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代表著高校體育館社會服務智能的擴大化,其高校教學資源向社會公眾開放。隨著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對于高校體育館而言,其教學職能也有所改變,即由傳統的教育教學功能逐漸擴展到社會服務職能轉變,進而提高全民體育精神及其綜合素質。此外,高校體育館還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為全民健身運動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引導人們樹立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念,推動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不斷前進。
2.是發揮體育館公共資源利用率的內在要求
在體育強國思想的指導下,尤其是當前號召全民運動的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語境下,我國高校的辦學規模越來越大,教育部也針對性地開展了對高校本科教育的評估。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高校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發展校體育館,較大幅度的擴充了高校教學的硬件設施。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校體育館除了日常的體育教學之外,其他空間不大,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等。
由此而言,高校體育館這種設施的資源則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費。所以,我們認為,通過整合高校體育資源,推動體育館的對外開放,更是為社會提供良好的休閑健身場所,也是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社會服務職能的內在要求。
二、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不利性分析
1.對體育館的日常管理提出嚴峻挑戰
目前,我國的體育館安檢系統還存在很多漏洞,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在這樣的條件下開放高校體育館,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由于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往往會造成校內讀者遭到社會讀者的沖擊。這不僅嚴重影響著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同時還對體育館的管理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戰。因此,只有具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體育館保障制度,才能順利實現高效體育館的對外開放,滿足社區居民的休閑運動之需。
2.對人力資源及公共設施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體育館一旦開放,所服務的對象便不再僅僅是學校師生,還有廣大市民。其參與活動的人員呈現多元化等,這樣體育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將會大大增加。在較強的工作強度和較長工作時間下,很難保障體育館的服務質量。此外,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也就意味著學生將會花費更多的實踐在排隊上。體育館有效的空間,也將難以容納更多前來運動休閑的需求,這種局面一旦形成,便很難扭轉過來。而高校體育館還很難再開展深層次的信息服務。
3.對高校體育館管理成本帶來一定壓力
我們知道,高校體育館及相關設施對外開放,不僅要設計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且日常維護和管理經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器材的購置、維護、體育場館的維修和保養以及管理員的工資等,這些費用不僅會一定程度上占用一部分教育經費,且對高校體育專業教學經費也帶來一定的壓力。
三、提升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
針對社會人員的健身需求,高校體育館應采取適度開放的形式,強化與社會機構之間的合作,開創新型、全面的閱讀服務模式,兼顧校內教學、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讀者的閱讀需求。
1.建立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機制
推動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并非是高校的自主行為,它涉及不同政府的職能部門,如地方教育、體育以及民政部門等的共同參與。因此說,推動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要有主管部門牽頭,通過有效的管理機制協調好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教育部門可協同體育主管部門溝通,通過與高校體育館完成對外開放的基礎工作,然后由社區等部門對居民進行宣傳和管理,通過多方協調,逐步形成一套有序可行的協調管理機制,為體育館的對外開放創作可行條件。
2.選擇適宜的開放途徑,建立長效機制
首先,根據不同高校的具體情況,可選擇一些適合時宜的方式對體育館進行對外開放,不同程度來滿足社區居民的運動健身需求;其次,著手制定相關完善的管理制定和活動要求,規范校外人員到校內體育館健身的相關須知等;再次,高校可協同轄區單位開展健身知識講座,提升社區居民的法律法規常識,這樣既能保證居民的日常健身鍛煉,還可以普及一些法律知識,又不影響高校日常體育教學工作,可謂利大于弊。
3.與社區合作發揮體育館的社會服務職能
當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是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基礎,也是其直接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高校體育館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實驗性的對周邊社區居民開放。舉例來說,如組織、舉辦社區青少年讀者讀書、百科知識競賽、寒暑假培訓班、老年讀者詩詞書法國畫講座、老年讀者計算機操作培訓等活動,利用高校體育館既有資源服務于社區居民。在社區居委會的協調、控制之下,高校體育館的對社區開放舉措,不僅能夠保障學生正常秩序、師生人身財產安全,同時還能夠大大提高社區居民思想文化素質。
綜上,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是一種趨勢,亦是我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對高校而言,如何加快推動高校體育館的對外開放,不僅要協同各政府職能部門的有效配合,而且更重要的要立足自身,完善對外開放的相關管理制度,實現高校體育資源社會公共服務智能,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體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肖文,余靜.對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服務的研究 [J ].江西教育,2010,(Z3).
[2 ]杜鵬,閆磊磊.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與發展趨勢的研究 [J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02).
[3 ]劉從梅,潘紅霞.安徽省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現狀及對策研究 [J ].遼寧體育科技,2010,(03).
[4 ]何祖新,葉秋霞.河南省高校體育資源面向社會開發利用的研究 [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5 ]郁震.高校體育場館開放及運營的研究 [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9).
[6 ]鄒師,曹冰.遼寧省高校體育場館有償服務的現狀及可行性研究 [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