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鵬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發(fā)展,而且也將直接影響學生審美情趣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的基礎上,探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062-02
一、前言
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無論是對于教育發(fā)展還是學生個人品格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之一,是其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1]。在教學中,有效性是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指標。閱讀教學有效性是指師生從閱讀教學的特點出發(fā),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2]。新課程標準也明確將提高教學有效形設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預定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地實現(xiàn),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很多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不可否認,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阻礙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和提高。如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閱讀教學的內容分析,將重心過于傾向于字、詞、句、段的講解,將文本分析得支離破碎,而忽視學生對于文本的整體體驗以及忽略文本的人文性,從而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實現(xiàn)課堂角色的轉換,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壓力和負擔[3]。以上種種問題,看似不起眼,難以引起注意,但是它們在日積月累過程中影響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阻礙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順應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發(fā)展,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促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養(yǎng)成高尚審美情操和人格修養(yǎng)的需要。但是當前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使得教學有效性大打折扣,影響教學的發(fā)展。因此,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成為了當前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對如何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豐富教學方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影響。只有學生樂意學,愿意主動去學,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教學有效性才能切實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奇心強及活潑好動的特點,選擇具有新意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從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來,充分發(fā)揮其課堂主體的作用。比如,在講到《長城》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課前向學生展示長城的圖片,讓學生領略到長城的宏偉,同時老師也可以在學生欣賞長城的魅力時,講述一些關于長城的傳說和故事,如長城在戰(zhàn)爭年代保家護院的往事,或者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凄美傳說等,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為后面的教學的展開營造良好的氣氛。然后老師可以用深情的范讀,將學生帶入既定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圖片和范讀相結合,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萌發(fā)對長城的情感體驗。此外,在學習完課文之后,老師還要花心思升華文章主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如學完《長城》之后,老師可以設計一個口頭表達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說“如果你到了長城,親眼看到了雄偉壯麗的長城,你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和作者情感又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2、借助“讀”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的閱讀方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因此,老師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式,注重美文美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既收獲知識,也使情感需要得到滿足。比如,在學習科技文時,老師可以選擇讓學生精讀,掌握必要的知識點;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則可以選擇泛讀的方式。比如,在講到五年級上冊的《古詩詞三首》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范讀,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通句子和詞語,然后老師串講之后,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課文,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于詩詞的意思和情感有獨到的體會,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學習《小橋流水人家》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感情基調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能準確地抓住作者的思想,從而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這樣不僅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這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于作者蘊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驗,容易在情感和心靈上引起共鳴,從而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能力。
3、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評價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老師在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除了要做好課堂知識的傳授之外,也要注重課堂評價工作的落實。學生的情感體驗方式因人而異,因此,結論也必定是五花八門。因此,老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閱(下轉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