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輝
[內容摘要]現階段高職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影響了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阻滯了全能型人才培養計劃的正常實施。為此,高職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系列措施對存在的不足加以彌補,以優化教學效果,為人才培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本文對高職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
一、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體育教學觀念落后,認識有偏差
大多數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認為高職院校的重點應放在當今社會熱門專業、專業品牌和主要學科上,應該大力推動教學改革,加強社會各界的認可。體育教學普遍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有課上就行,至于課時多少,課的內容怎樣并不重要,主要看學校場地和教師的專業來安排,缺乏系統性、終身性和職業專業性。
(二)體育教學的內容并不適應終身體育的需要
雖然現階段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而言,改革也只是局部的。大多數教師只重視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的身體狀況和掌握運動技術,而忽視健康教育內容,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學生的體育學習局限于競技體育,缺乏對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最終導致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缺乏興趣,不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三)體育教學資源不足且安排不夠合理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嚴重缺乏,且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備大多是一次性投入,無法得到合理的維護,部分學校體育場館也承擔盈利能力,或從自己的安全責任考慮,學校不開放學生的課外時間。而且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比例偏低,具有高級職稱的老師就少之又少了,上述現象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學時安排方面嚴重不足,有些高職院校只在一年級有體育課,有些高職院校雖然學生在校的一、二年級都有體育課,但是課時安排上嚴重不足。
(四)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當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師的學歷本科居多,還有少部分是中專學歷,基本沒有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學歷。社會和時代發展瞬息萬變,教師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已然成為制約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若不及時“充電”,不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還將面臨被社會淘汰的風險。
二、發展高職體育教學的對策
(一)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觀念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學校體育工作目標的根本保證。營造充滿人文精神的體育教學環境和氛圍,高職院校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拓寬教學思維,創新教學理念,努力學習現代化的體育教學理論。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自身鍛煉能力,不僅要讓學生在校期間養成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并為學生在走上社會后提供科學鍛煉身體的理論和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觀念,不僅教給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觀念和自我鍛煉能力,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二)結合終身體育和專業特點安排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必須基于學生個體的需要,強調健身、娛樂和永久性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因地制宜,充分考慮不同性別和年級學生實際需求的差異。第一年開設一些強大人氣的娛樂性、球類運動,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第二年設置一些休閑項目,如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設游泳課程、高爾夫球等。為了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關鍵是要培養學生一個或兩個體育愛好或特殊技能。培養良好的體育意識和習慣,不僅使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有一個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擴大教育資源
體育教師應積極面對體育教育資源明顯短缺的事實,針對場地、器材不足和課時少的現實,就要開展豐富多樣的課余體育活動,實現課內外一體化?,F有課時滿足不了同學們的健身需要,體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形式,豐富課外鍛煉活動,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此外,學校應積極舉辦體育競賽和體育俱樂部活動,要求體育指導老師充分參與社區工作,培養學生體育協會骨干。每年學校舉辦籃球、排球和足球等體育競賽,以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同樣也是體育教改和核心所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體育教師的個人素質、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等有著直接的聯系,為此,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可定期組織教師加強知識結構培訓,有計劃地提高其教學能力;其次,注重體育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鼓勵體育教師積極探索并鉆研教材,并適時進行自我“充電”,以提高其業務素質與思想素質,以先進的教學觀念、方法或手段來進行實際教學;再次,加強對師資隊伍的管理,促使教師與學生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平等、民主且有效的溝通,充分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應以“育人”為最高目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為主線,把“育體育心”“社會需要與學生主體需要”“增強體質與終身受益”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推進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2002,(08).
[2]張威,張雅云.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