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浩+殷金俊
【內容摘要】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是指在社會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事件場景,創設情境是指把這些事件或場景引入課堂,則是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產生新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碰撞,達到其認識沖突的臨界點,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現為一種渴求解決的情緒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探索學習。良好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既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又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研究熱情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創設 有效 數學課堂 導入 情境
如何創設有效的數學導入情境?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要求,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談創設數學課堂導入情境的常用方法。
一、通過實驗問題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數學新課程中列舉了大量與數學有關的實驗素材,教師可根據內容需要進行合理選用,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思考,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實驗導入是引導學生觀察與課程相關的數學實驗現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問題根源的欲望,從而導入新課的方法。
在引入《等比數列》概念時,我與同學們共做一個演示實驗:國際象棋有64格,如果在這張象棋的第一個小格內放上一粒麥子,在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四粒……照這樣下去,每一格內的數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把棋盤上所有64格擺滿麥粒,應該是多少呢?這個問題是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宰相西薩時,西薩提出的一個問題,他要求國王把棋盤上的麥粒賞賜給他就夠了。國王能做到嗎?
在引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做一個折紙的實驗,讓學生體會一張普通的紙片只需對折不太多的次數,其厚度就能超過喜馬拉雅山的高度。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感受數學知識帶來的魅力,實驗結果帶來的強烈反差,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過應用問題創設導入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新課程中標準和考試說明中對數學應用意識的考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構造數學模型,將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
在《數列》的教學時,我向同學們介紹了銀行貸款的利息計算的方法,有不少同學課后自己把自己家的住房貸款用此方法進行了計算,并針貸款情況與銀行進行了解,并進行優化。課后我們又及時組織了數學課題研究小組,不少同學還得出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結論,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能力。
在《指數函數》教學中,我采用細胞分裂的問題進行引入,學生比較感興趣。某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如果分裂一次需要10min,那么一個細胞1h后分裂成多少個細胞?學生通過分析得出函數關系式:y=x2,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進行更有趣的探究。
教學中我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建模的全過程,通過“數學建模”的情境設計,提倡“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通過數學故事創設導入情境,喚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種方法可能通過用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家的趣聞和數學發展史中的實例去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
在講對數時,介紹對數的發明者為蘇格蘭數學家納皮爾;在學習二項式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著名的楊輝三角,介紹其發現的艱苦歷程。以上事例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的關注與學習熱情。
四、通過知識類比創設導入情境,引發聯想,激活創新思維
通過已經學習的知識與新知識的相互聯系,可以借助于知識的類比,讓學生明白前后知識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相關概念與性質時,可以與等差數列進行類比,學生可以從概念、通項公式、性質等多方面進行類比。在學習雙曲線和拋物線時,可以與橢圓進行類比。在學習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和平面幾何中的問題進行類比。在學習不等式時,可以通過等式進行類比。
通過類比導入,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達到化未知為已知,運用已有的方法去解決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通過“設疑”創設數學導入情境,引發學生合作交流、探究
課堂上,展現一定的懸念的導入情境,能夠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設疑導入即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問題陷阱”,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方法。
在講解異面直線所成角時,先提出:我們在初中學過的角是從同一點出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異面直線沒有公共點,那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學生根據這個問題進行合作交流探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設疑時要巧妙設疑,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難點,從新的角度巧設問。在設疑時,要以疑激思,善問善導。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難點和疑問,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造情境導入的良好方法。
課堂教學導入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異,因教學的具體情況而異。無論是哪種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均在于為每一節課設置一種全新的、多樣化的、合乎實際并貼近教學內容的“情境”,以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朱恒杰.《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 黎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氾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