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姚莎
摘 要:激光加工技術作為光學加工與檢測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該文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針對激光加工技術課程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激光加工技術 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80-01
激光加工技術是制造行業的基礎,在機械、冶金、印刷以及光學等行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光學加工與檢測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激光加工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針對高職院校怎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這一問題,此次課程改革做了初步探索。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還是沿襲陳舊的教學方式,即老師僅僅希望通過課堂上講授一些基本原理就足以使得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技能。然而,激光加工技術作為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采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對學生而言,其課堂上僅僅只能獲得感性認識,一旦到達具體工作崗位則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做起,導致學校培養的學生達不到企業的實操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1]。
1 教學內容改革
激光加工技術的教學是以生產工藝、控制系統的調試為參照系,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體現工學結合。按照任務驅動,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四個模塊,每個模塊下設置若干任務來組織和實施教學。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可以使每個模塊的技能要點非常清晰的展現出來,進而保證技能模塊的訓練做到面面俱到,同時可以根據技能模塊的難易程度來安排訓練的學時,可以避免技能訓練的重復進行。學生通過訓練之后,可以根據工藝要求,對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安裝以及維護工作。
2 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實施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2]。
激光加工技術課程的學習,我們應該完全在實訓室里完成,以“理論夠用、重視實踐、突出技能”為原則,使日常教學完全在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下完成。這既可避免學生發生厭學情況,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理論教學
在理論教學中,在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同時做到語言精辟,重點突出,夠用即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而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在課程教學中,抓住重點,講透難點。如講解激光焊接技術時,可以通過觀看“焊接發展歷程”的視頻,使同學們對焊接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分層教學。
2.2 實踐教學
在實踐教學中,內容的安排要科學、合理。高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目的,教學的切入點就是理論夠用,突出實踐[3]。因此,在組織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實踐環節要占總課時的60%以上。對于相關知識點,通過典型的項目任務來驅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控制系統的硬件、程序指令、編程技術模塊分解成不同的知識點,根據不同的任務抽取相對應的知識點,加以優化、組合,進而完成相對應的項目任務。學生通過模仿,可以逐漸編出與項目任務相匹配的程序,項目任務全部完成之后,激光加工技術的各個知識點也跟著學成。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了解激光加工技術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過程,實操動手能力得以提高。
3 考核方式改革
本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對學生的考核不能采用傳統的閉卷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把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有機的結合起來,考試內容與考試方式以“突出能力”為主,突出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4]。
理論考核占總成績的30%,考核內容與技能考核相結合,內容是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理論夠用、重視實踐、突出技能”。
實操考核占60%,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實訓過程中的若干個知識點,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把6S工作過程貫徹其中,老師根據每個學生表現情況給予成績評定。
考勤及課堂表現占10%,在授課過程中,不定期、不定時進行點名,以保證學生的出勤情況。對課堂上能夠與老師互動,提出的問題以及實際操作中具有創新能力的同學給予鼓勵。
4 課程改革保障
課程改革保障就需要任課教師的自身提高,擔任激光加工技術課程的老師,不僅要提高理論水平及課堂組織能力,同時還要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學校對老師職業能力進行培訓的同時,老師也要努力加強自身的及時充電。比如在帶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講解,同時也要思考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后要端正學習態度,向同行虛心請教自己不懂或者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使自己的薄弱環節得到進一步充實,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深入到企業學習,進行深海探珠,通過參與企業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維修等環節,切實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5]。
5 改革成效
5.1 學生的轉變
通過課程改革,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通過模塊化教學,一方面使學生發現問題后會主動查閱資料以解決問題,提高了其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使學生順利的掌握了設備操作軟件,同時具有了一定的創新性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使同學們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團隊意識得到了加強。
5.2 老師的轉變
老師從傳統的PPT教學轉變成了作為導演的角色,通過師生互動,以知識模塊為指導,引領學生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充滿主動性,效率也大大提高。
5.3 企業對學生期望值的轉變
通過努力,學生不僅自身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自身的綜合組織能力與職業素養也得到了錘煉,使自己成為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用人單位只要進行簡單的技能培訓就能上崗、上手,這樣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同時也節約了企業的人力培訓成本。企業對學生“眼高手低”的這一看法也會得到轉變。
6 結語
本課程教學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以“理論夠用、重視實踐、突出技能”為原則,突出了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改革,不僅對提高激光加工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體現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特色。通過創新教學改革,使學生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深刻理解激光加工技術這項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 賈民政,楊洪玉.高職教育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55-57.
[2] 許德良.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機床電器與PLC課的教學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6):71-73.
[3] 靳玉樂,肖磊.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價值訴求[J].教育研究,2014(5):166-168.
[4] 陳立福,馬瑞.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44-45.
[5] 胡青春,鄭志軍,宋珂.提高機械類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84-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