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三根等
摘 要:對中藥渣基質栽培番茄效果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用中藥渣作基質栽培番茄,相比于常規土壤栽培,能有效減輕病蟲危害,其中青枯病和灰霉病的病株率分別降低100和7.4個百分點,小地老虎和美洲斑潛蠅的蟲害株率分別降低10.7和6.0個百分點;且生長青秀,根系發達,結果多,采果期長,果品品質好,從而實現增產增收,較常規栽培增產32.2%、增值1 049.94元/棚、增收653.94元/棚。
關鍵詞:番茄;中藥渣;基質栽培;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44-02
大棚栽培番茄,由于種植年限久,土壤輪作困難,極易感染土傳病害青枯病,從而影響產量和效益,嚴重者甚至造成絕收。為了探索番茄抗病栽培技術,峽江縣農業局成立了《中藥渣基質栽培大棚蔬菜研究》課題組,課題組于2014年2~7月在峽江縣杰亞蔬菜基地進行了中藥渣基質栽培番茄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大棚情況 試驗在峽江縣杰亞蔬菜基地進行,供試的大棚為同一區域相鄰的6個大棚,棚規格統一為寬6m×長30m。該區域大棚2013年均種植過早春番茄。
1.2 供試品種 供試番茄品種為“紅寶石”圣女果。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中藥渣基質無土栽培和常規土壤栽培2個處理,每個大棚為1個處理小區,試驗重復3次,共6個處理小區(大棚),不同處理相間排列。試驗基質為通過堆漚、發酵制成的中藥渣。
1.4 播種育苗時間 播種時間為2013年11月3日,營養缽育苗,直播不分苗。種子處理和營養土配制、定苗、保溫等措施一致,均按江西省無公害蔬菜操作規程進行。
1.5 基質栽培槽的制作 定植前10d左右(2月12日),將每個大棚平分成3畦(劃線),然后在每畦中間挖一寬1m、長29m、深15cm左右的栽培槽,將原有土取出,使槽底基本水平,并打通槽兩頭。定型后栽培槽面寬1m,深20cm,槽間寬60cm左右,圍溝寬70cm、深30cm,然后槽內鋪放2m寬、0.1cm厚的中膜,使膜兩邊蓋在壟邊沿上,槽內填上中藥渣、生物有機肥及硫酸鉀復合肥。具體操作如下:按每棚放4 000kg左右中藥渣,生物有機肥50kg(含有機質≥45%,有效活菌≥2 000萬個/g,速效養分≥6%),45%三元素硫酸鉀復合肥10kg,將它們拌和均勻后撒在栽培槽中,然后鋪設微灌軟管。每一栽培槽中間安放一根微噴式薄壁軟管,軟管連接棚外灌溉系統支管。
1.6 常規栽培壟的制作 定植前10d左右(2月12日),將大棚清理和全面翻耕后,每棚也是平分3畦,搞好壟溝,溝寬60cm,然后進行開溝埋肥。基肥按每棚施4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20kg,加50kg生物有機肥(肥料規格同無土栽培)。做成后栽培壟寬1.2m,壟溝寬60cm,深45cm左右。每一栽培壟安裝一根微噴式薄壁軟管,軟管連接棚外灌溉系統支管。
1.7 定植及田間管理 試驗均于2月21日定植,行株距為60cm×30cm,每棚定植540株。定植后將栽培壟或槽灌足水,關棚保溫保濕3~4d。大棚的溫度、濕度、水分、病蟲害防治、追肥、整枝打杈等田間管理,試驗區與對照區相同并做到一致。追肥時間及用量:5月25日每棚均通過微管水稀釋施用45%三元硫酸鉀復合肥5kg;病蟲防治:4月3日對照區按每667m2噴施40%毒死蜱100mL兌水30kg噴霧;5月6日每棚均按每667m2噴施70%丙森鋅100mL加農用鏈霉素10g加5%甲維鹽20g兌水50kg噴霧。
1.8 調查項目及方法 調查項目包括病株數、蟲株數,結果數、產量,以及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產值等。
1.8.1 病害調查 重點調查青枯病、灰霉病發生情況,按每棚為一個取樣區,每區按5點取樣進行,調查本病株數、計算病株率。
1.8.2 蟲害調查 重點調查當時的主要蟲害,包括地老虎和美洲斑潛蠅,每棚為一個取樣區,每區按5點取樣進行,調查本害蟲為害數(缺蔸數),計算蟲株率(缺株率)。
1.8.3 掛果調查 初次果實定型后,調查掛果情況,包括每株果穗數、結果數、畸形果數及果品感觀。
1.8.4 產量調查 每次采果時均分棚稱重和記錄各棚區歷次采收鮮果產量、商品產量。
1.8.5 效益調查 包括生產資料成本,勞力、管理成本及市場平均價格,計算產值和純收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病蟲害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于4月2日調查了小地老虎蟲害發生情況,5月5日調查了青枯病、灰霉病和美洲斑潛蠅發生情況,調查樣數均為50株/棚,每處理合計150株;小地老虎于4月2日調查后,缺株均已補蔸。調查結果表明,中藥渣基質栽培處理病害發生較輕,尤其是青枯病發病株為0株,青枯病和灰霉病病株率比對照分別少19.3和7.4個百分點;主要蟲害也比對照輕,小地老虎缺株率少10.7個百分點,美洲斑潛蠅蟲株率少6.0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中藥渣渣基質中病蟲基數低,植株生長健壯,葉片黃中帶綠而非濃綠,所以病蟲害的發生相對也較輕。
3 結論與討論
(1)試驗結果表明,在老蔬菜基地大棚中用中藥渣作基質進行番茄無土栽培,其生長、生產良好;與其常規栽培比較,具有根系發達、生長青秀、無雜草、病蟲害發生輕、果穗多、結果多、果型好、產量高和效益好的優點,平均增產果實202.3kg/棚、增收653.94元/棚。
(2)本試驗表現為基質栽培增產明顯,這主要是與常規土壤大棚栽培番茄的青枯病等病蟲為害造成缺株減產嚴重,而中藥渣基質栽培病蟲基數少,改善了根部環境,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養分更全面,植株生長穩健,采收期更長有關。無土栽培是番茄避病和高產、優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在有中藥渣資源地區的蔬菜基地進一步試驗探索并推廣應用。
(3)基質栽培槽如能多次利用種植多季不同蔬菜,就能大為減少藥渣、滴灌設施、翻耕勞力等成本,經濟效益會更好,但是否可行還有待進一步試驗探索。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