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麗等
摘 要:《園藝植物生物技術》是園藝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應用型本科高校創建的要求,園藝專業的特點及社會對園藝人才的需求,對《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進行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試等方面的改革與探索。通過改革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與效果,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明顯增強。
關鍵詞: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與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98-02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突出特征的一種新型高校[1]。安徽科技學院2009年獲批省級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也是應用型人才自身優勢的集中體現[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較為有效的手段是實踐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可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增強。加強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我校園藝專業為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實驗及課程實習等實踐教學是學好和掌握《園藝植物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學生不僅要掌握相關理論,更要求其具有從事實踐操作的能力。如何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一直是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難題。近年來,筆者進行了一些實踐教學改革嘗試,如調整、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改革考核辦法等,以期通過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在應用型園藝人才培養中的地位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為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線,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3]。應用型園藝人才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生物學和園藝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園藝植物栽培生產、設施園藝管理及現代園藝生物技術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秷@藝植物生物技術》是園藝學和生物技術交叉技術學科,是以園藝植物為材料,利用生物技術,創造或改良種質或生產生物制品的一門技術[4],是我校園藝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性環節,包括實驗和課程實習,是對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鞏固,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因此,改革和加強實踐教學,對確保應用型園藝人才培養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2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9年,我校開始招收第一屆園藝(教育)專業學生,并開設《植物組織培養》課程。隨著植物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園藝發展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分子生物技術向傳統園藝育種領域的滲透加快,這就使得教育界不斷改革原有教學內容,以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和現實[4]。因此,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植物組織培養》修訂為《園藝植物生物技術》。但是因為實驗條件和師資隊伍等原因,《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實踐教學內容老套,仍然以之前的組織培養相關內容為主,未涉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實踐環節;二是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主要以傳統的驗證實驗為主,即老師先講實驗原理、步驟,學生按步驟機械地完成內容;三是考核方式不科學,缺乏過程考核,而僅以實驗報告成績、考勤和紀律等為考核依據,考核結果不能真正反映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 具體改革措施與方法
3.1 實踐教學內容改革 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在繼承傳統內容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要對原有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實現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整體優化[5]。首先,在最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本課程由36學時增加到54學時,實驗學時由原來的18學時增加到27學時,課程實習1周。其次,實驗內容有了較大的改變,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試管苗常溫離體保存和園藝植物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設計2個綜合性實驗內容,其中試管苗常溫離體保存實驗課學時設計為每次課6學時,學生先用1d時間完成培養基的配制和接種,并在接種后定期進行觀察記錄實驗數據;園藝植物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設計是讓學生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基礎上,自行設計試驗方案,方案要求確定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所要達到的目的及結果,教師組織學生對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價,然后各小組根據修改意見對試驗方案進行完善,并付諸實施。此項內容為課程實習中的小組自選試驗做好前期準備。在一周的教學實習中,保留了原有的植物莖尖脫毒培養等傳統項目,增加了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法分析植物過氧化物酶、植物基因組DNA的提取與檢測等內容使學生能掌握植物生物技術的一些基本實驗技能,為今后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
3.2 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多媒體是教學的必要工具。使用多媒體可直觀地展示概念、理論、實驗操作過程等內容,學生容易接受,同時可以運用一些靜態的圖片、動態的視頻及一些實物使學生理解實驗內容?!秷@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驗課堂引入多媒體課件,將實驗原理、方法、注意事項等通過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形式進行教學,比如無菌操作在實驗教師講解后就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熟悉無菌操作過程,然后再由學生自己操作;如愈傷組織誘導與分化、植物莖尖脫毒培養等實驗內容,將教師先前的實驗結果制作成直觀的演示教案,以增強學生對實驗結果的目的性;在講到組培苗污染、玻璃化、褐化等現象時,直接帶實物到課堂,使同學們對這幾種現象有了一定的直觀認識,一目了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3 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實踐課程的考核大都側重于學生的實驗報告、考勤、勞動表現和紀律性等方面,缺乏過程考核,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試驗設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6]。因此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實踐教學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近幾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們對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采取單人和小組2種考核方式。單人考核采用單人操作、現場考核、2名老師評分的考核方式,根據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是否完成考核任務、技術熟練程度,以及關鍵環節有無失誤等等內容來進行等級評定,考核結果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小組考核主要對小組的試驗設計、準備和操作以及試驗結果(實物考核)等內容進行綜合考核,具體辦法是:每個試驗小組選派1名代表,對試驗設計、試驗內容、試驗過程和試驗結果等以PPT形式進行匯報,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這2種考核方式,不僅考核方法科學、合理,考核評價的結果真實,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意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4 學生參與實驗室的管理與維護 實驗室開放能夠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研究性、綜合性和設計性試驗的研究,啟發和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實踐[7]。近年來,我們加大了實驗室開放力度,鼓勵低年級學生提早進入實驗室學習,每年從園藝專業學生中公開招聘1~2名實驗室管理員,負責組培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員組建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興趣小組,負責組培室常規試劑的配制和組培苗的擴繁等工作,并形成“一級帶一級、四年不斷線”的良性循環體系,實驗室形成了較好的科研氛圍,每年都有學生成功申請我校與園藝植物生物技術相關的大學生創新科研基金課題,課題的實施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創新思維,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和考研深造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改革《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踐教學,建立適合我校應用型本科園藝專業培養目標及符合社會對園藝人才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創新型園藝人才的有力措施。一方面要求實踐教學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掌握本學科前沿發展動態,努力提高科研理論水平,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以便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另一方面要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增加投入,購置先進的儀器設備,創新實驗室管理模式,從而培養知識結構優、實踐動手能強、團隊協作意識強、創新創業能力強的“一優三強”應用型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曉義,唐曉鳴.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定位、指導思想與校本特色[J].高教探索,2008(4):75-79.
[2]劉海燕,孫紅梅,王廣慧.應用型本科高校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探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30(1):72-73.
[3]鮑方印,高青海,鄧盾,等.園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考試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3,27(6):82-85.
[4]秦永華,胡桂兵,劉成明.《園藝植物生物技術實驗指導》教材編寫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 26):13176-13178.
[5]張淑紅,張恩平.園藝專業實驗課的改革與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8,7(專輯):69-71.
[6]隋益虎,陸曉民,張雪平,等.園藝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43-345.
[7]徐立.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蠶學通訊,2009,29(4):56-59.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