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龍等
摘 要:生物安全問題是新世紀備受關注的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獸醫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原體,成為生物安全隱患較為集中的一個領域。為減少生物安全隱患對獸醫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該文就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隱患的主要存在環節、表現形式,以及目前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問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為降低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風險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獸醫教學;生物安全;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93-03
進入21世紀以來,幾件涉及生物安全的大事,如警鐘敲響般向人們宣告生物安全問題是不容忽略的大事。稍微的不慎可能帶來社會的動蕩,一時的疏忽可能會帶來危及生命的災難。生物安全問題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上到國家安全戰略、下及人民日常生活。作為獸醫教育工作者更是經常會觸及生物安全問題,為此,筆者就獸醫教學環節中的生物安全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以期為應對教學環節中的生物安全問題提供幫助。
1 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隱患
多數獸醫課程會涉及到生物安全問題,這些課程包括一些直接使用微生物的課程,如獸醫微生物學、獸醫傳染病學等,此外還包括一些涉及到實驗動物的課程,以及一些直接在養殖單位進行的實踐教學課程。生物安全問題可能來自直接使用的微生物,更多的是未知病原微生物,特別是在使用來源不清、健康情況不明的實驗動物時,更容易使師生暴露于未知病原的威脅之下。實踐教學過程更是生物安全隱患集中的一個環節,實驗農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及動物健康情況,直接影響到參加實踐教學師生的生物安全系數。
多種動物病原或動物攜帶微生物都可能給人類帶來感染[1]。記載在冊的1 415種人類病原中,有868種是人獸共患的(61%);175種新發病病原中,有132種是人獸共患的(75%)。在獸醫教學過程中可能接觸到的病原,包括一些動物常帶病原,如致病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還可能接觸一些不常見的病原,如狂犬病病毒、結核分枝桿菌、布魯菌、隱孢子蟲等。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都可能成為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隱患。這些微生物可能本身就是病原體,也可能是條件性病原體,甚至是某些環境微生物(特定條件下的入侵)[2]。
感染可能發生于與動物的直接接觸,或者與動物的糞便、體液、嘔吐物、排泄物、尸體或動物組織接觸的過程[3]。絕大多數感染與受傷有關(超過2/3),貓狗的咬傷、抓傷。約有3%~18%的狗咬傷和28%~80%的貓咬傷會導致感染,如果被感染狂犬病的狗咬傷,死亡率可達100%[4]。多數貓、狗的咬傷傷口中會混入需氧菌或厭氧菌。最常見的需氧菌是多殺性巴氏桿菌(貓咬傷)、犬巴氏桿菌(狗咬傷)、鏈球菌、葡萄球菌、莫拉菌和奈瑟球菌;最常見的厭氧菌是梭菌屬的成員、擬桿菌、卟啉單胞菌、普氏菌;少數情況下,抓傷或咬傷可以由一些病原,如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不動桿菌、潰瘍伯格菌、巴爾通氏體屬菌的入侵而導致嚴重的感染[5]。注射器針頭的刺傷是另外一種教學過程中的常發事件,人畜共患病病原可能通過針頭的攜帶進入人體。其它鋒利器械的操作不當,也有可能造成受傷,使微生物能夠侵入。顯然在教學過程中完全消除生物安全隱患的威脅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盡量消減教學過程中的受傷和感染事件的發生。
2 現有生物安全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獸醫教學過程的生物安全問題不容樂觀,尤其是出現了20名學生和教師感染布魯菌的惡性事件,更是暴露了獸醫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漏洞。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實驗動物的來源存在生物安全漏洞 目前全國開設獸醫專業教育的幾十家單位中,沒有一家具備大型實驗動物飼養條件,少數單位具有小型動物飼養條件,這顯然不可能滿足獸醫教學對動物的需要。因為所有開設獸醫專業的學校日常獸醫教學過程基本都會涉及到豬、牛、羊這樣的常見家畜,而這些動物即使在北京、上海實驗動物中心這樣的大型實驗動物中心也無法隨時獲得。所以獸醫教學過程中的實驗動物多數來自于當地市場或周圍農戶,條件好的單位,具備自己的教學農場,實驗動物可能來自自己的實驗農場。由此可見,實驗動物的來源存有較大的生物安全漏洞。
2.2 學生生物安全意識缺位 在現有幾十家獸醫教學單位的課程設置中,沒有發現和生物安全相關的課程設置(可能有些單位開設有生物安全相關的公選課)。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知識)多數來課外閱讀,或是老師教學過程中的內容穿插,整體來講,學生缺少系統的生物安全意識培養和生物安全防護技能訓練。即使學生在專業教學后期,如獸醫傳染病學教學(多開設于獸醫教學的最后一年或畢業實踐教學課程前)過程中進行生物安全理論學習和自我防護技能訓練。但顯然這樣的做法無法彌補前期課程學習中生物安全意識缺位帶來的生物安全風險。
2.3 教學設備簡陋,教學資金短缺 無法徹底清理的實驗臺(水泥實驗臺)、不具備消毒設施的教學實驗室,在很多獸醫教學單位仍然隨處可以看到。簡陋的教學設施,極大的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風險,給身處其中的師生帶來生物安全隱患。教學過程中消耗性的防護用具的短缺、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為節約教學支出,購置便宜的用品),教學過程產生廢棄物的合理處理設施的缺位等等也都為生物安全隱患留下了可乘之機。
2.4 缺少細化的生物安全實驗室操作標準 目前一些教學單位推行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操作標準,這些實驗室操作標準一般只對防護設備提了要求,如必須帶手套操作、必須著防護服、必須帶口罩等,這些標準會在生物安全防護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標準還不夠精細,如:應該注明操作什么樣的樣品必須使用什么質量的手套(塑膠手套,還是PE手套),而不是簡單的標注為必須帶手套。當然,有標準比沒有標準漏洞要小,但要堵住漏洞還要不斷的將標準細化。
3 構建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的對策建議
構筑獸醫教學生物安全屏障,不僅是各家教學單位的問題,更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問題,需要國家加大生物安全的方法的監督和建設投入,需要全社會對生物安全問題給以足夠的重視,需要教學單位在教學環節不斷灌輸生物安全意識。
3.1 加強實驗動物的安全檢疫 在現階段要全面實現實驗動物的標準化,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各獸醫教學單位必須具備實驗動物中心,也超出多數教學單位的承受能力,但是實驗動物的標準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現階段堵住實驗動物來源方面生物安全漏洞的措施,最切實可行的是進行獸醫教學用實驗動物的生物安全檢疫和健康評價。高校自行或委托當地動物檢疫部門,對市場收購或農戶出售的將用于獸醫教學的實驗動物進行高風險人獸共患病原的檢疫。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來自實驗動物的生物安全風險,且不會給教學增加過重的負擔。
3.2 增設生物安全教育課程 在獸醫專業教學前,開展生物安全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這樣在整個獸醫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具備生物安全防護意識的防護,可有效減少病原感染的風險。當然對于教學活動的執行者——教師,更應該具備較高的生物安全意識,生物安全防護意識不是只有教授生物安全課程的老師應該具有的,而是所有的獸醫專業教育教師都必須具有的。如此,像布魯菌感染師生的事件自然可以有效避免。
3.3 加大必要的生物安全防護投入 投入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人們對這類問題的重視程度,有了足夠的重視,自然不會出現手套短缺、防護口罩是次品的日常問題。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增加了獸醫教學的投入,將獸醫學科本科生的投入由原來的農學學科投入標準提升為醫學學科學生投入標準。在國家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教學單位加大教學設施建設和投入也是理所應當的。
3.4 制定細化的操作標準 一個真正實用、有效的操作標準應該詳盡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最簡單的洗手,現有的國內生物安全實驗室標準一般也都包含這一項,常描述為:離開實驗室前必須洗手。對比國外的標準[6]:建議用下列方法洗手:(1)用流水將手洗濕;(2)手掌上涂上肥皂;(3)磨搓雙手起制造泡沫;(4)徹底擦洗雙手持續20s;(5)流水沖掉泡沫;(6)用一次性紙巾擦干手;(7)隔紙巾將水籠頭關掉。可見,我們的標準過于簡單,操作過程中的可變動性太大。執行這樣的標準,每個操作結果可能都不相同,可變動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標準的實際執行效果。因此,要克服這方面的安全漏洞必須有一套切實可行、詳盡的操作標準。
4 結語
生物安全問題是獸醫教學過程必須注意的關鍵問題之一,生物安全意識是獸醫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之一。強調生物安全是必須的,但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生物安全問題,就在教學過程降低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甚至有人提出用實驗小鼠代替所有實驗動物的想法,這樣做當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物安全風險,但這顯然是不可行的。獸醫教育必須面向現代畜牧養殖行業,不能辦閉門造車的教育。獸醫教育是為培養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踐人才,而不是培養用來建造理論模型的人才。因此,要辦好獸醫教育,我們的學生就必須盡可能多的接觸生產動物,參加生產實踐教學環節,盡可能多的到實踐中鍛煉。而要克服生物安全隱患,只能從上述提到的提高實驗動物質量、武裝學生頭腦、加大生物安全投入和制定生物安全操作標準幾個方面著手。當然生物安全問題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生物安全環境。作為獸醫教育部門或者獸醫教育工作者目前應該關注的是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克服教學環節的生物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對重大動物傳染病與獸醫公共衛生問題的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29(4):99-100.
[2]陸承平.獸醫微生物學(第五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于武德.對重大動物傳染病與獸醫公共衛生問題的討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3(7):9-10.
[4]李巍,張嶺嶺,王金鳳,等.人獸共患病的現狀、危害及防控措施[J].動物醫學進展.2010,31(S):241-243.
[5]陳溥言.獸醫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6]Elchos,B. L.,Scheftel,J. M.,et al.Compendium of veterinary standard precautions for zoonotic disease prevention in veterinary personne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2008,233:415-43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