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霆
摘 要:為驗證先正達“稻之道”對水稻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以及對水稻的增產效益,特進行了田間示范試驗。結果表明:綜合解決方案示范區田塊秧苗素質、病蟲害防治效果、綜合效益以及對環境的友好性均優于常規用藥區。示范區使用的福戈、頂峰、愛苗、阿米妙收等藥劑對水稻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期較長;較常規用藥區增產120.0kg/667m2,增幅為21.95%,實現節本增收242.7元/667m2,綜合效益良好。
關鍵詞:先正達“稻之道”;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2-55-03
為驗證先正達“稻之道”對水稻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效果以及對水稻的增產效益,2014年宣州區植保植檢站在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進行了田間示范試驗。通過與當地常規用藥方案進行對比,以期明確該方案能否達到降低施藥量,控制病蟲害,促進水稻健康生長,保證水稻及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的目的,為進一步推廣提供示范和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及品種 試驗示范區選擇在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東華山村進行。示范區田塊地勢平坦,前茬作物為小麥,土質為沙壤土,pH值約為6.9,肥力均勻中等。示范品種選擇單季中稻品種皖稻153(秈雜),種植方式為移栽(機插秧)。
1.2 試驗方法 示范區設4個處理,不設重復,分別為處理1:先正達“稻之道”方案1;處理2:先正達“稻之道”方案2;處理3:常規用藥方案,按宣州區常規用藥技術確定;處理4:空白對照區(ck),具體見表1。4個處理安排在一個集中的示范田內。各處理面積分別為:處理1為1 513.3m2;處理2為1 253.3m2;處理3為2 046.7m2;ck為246.7m2。藥劑噴施方法統一采用機動噴霧器,對水30kg/667m2,每次施藥由固定人員實施完成。
2.2.2 稻曲病和稻瘟病防效調查 9月25日,水稻黃熟期進行調查,各處理田間均未發現稻曲病及稻瘟病病株。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的生長促進作用比較 秧盤育秧18d后移栽,移栽前對各處理秧苗進行觀察比較,調查發現,使用銳勝拌種的秧苗長勢好,葉片嫩綠,根系發達,出苗率高,秧苗較常規處理明顯粗壯且長。常規處理的秧苗出苗率較高,但是秧苗較矮,葉片較黃,根系較銳勝處理白根偏少。銳勝拌種對水稻秧苗表現出一定的促苗保苗作用,提高了秧苗的生活力。
2.4 不同處理的水稻增產效果評價 收割前田間調查發現,示范區田塊稈青籽黃,葉片寬且長,光合作用強,表現出良好的抗衰老能力,籽粒灌漿飽滿度高。數據表明,處理2的結實率明顯高于其他處理,達83.79%(表8)。從測產結果對比發現,防治田塊相對空白對照實際產量均有很大的提高,示范區田塊的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均高于常規對照區,處理2小區實際產量達666.67kg/667m2,較常規用藥區增產120.0kg/667m2,增產率為21.95%。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與當地常規藥劑用藥方案對比試驗發現,“稻之道”方案示范區秧苗素質、病蟲害防治效果、綜合效益以及對環境的友好性均優于常規用藥區,其中,銳勝拌種防治稻薊馬及種傳病害,福戈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及稻飛虱,阿米妙收防治紋枯病,頂峰防治稻飛虱均表現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銳勝拌種具有壯苗作用,愛苗能夠延緩功能葉衰老,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增加谷粒飽滿度。示范方案2在病蟲實際防治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該示范試驗選擇的是抗稻瘟病及稻曲病的水稻品種,因此,對稻瘟病、稻曲病及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重要病害的防效仍需作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