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怡
作者信息:065001,河北廊坊,廊坊衛生職業學院
958811869@qq.com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信息不斷沖擊著行業變革,人們的各種觀念也隨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學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為了更好地適應發展需要,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學專業備受重視,其在數量和規模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最突出的是專業課程結構的調整,培養模式變革不到位,還不能適應行業對綜合性人才的要求(謝桂花 2011)。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受體制影響之外,還受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適應時代和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培養高質量的行業英語人才,需要以提高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學質量作為突破口。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師發展規劃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師發展的策略,為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對于學生來說,自身的綜合素質對其適應社會的發展尤為重要。學生既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完善的人格魅力。品德對于學生至關重要,良好品德的養成可以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品德直接關系到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本文對現階段行業英語課程設置與高職教師職業發展進行了調查研究,提出了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師發展的策略。
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以某地職業技術學院的地球勘探專業的150名在校生及15名教師為對象,采用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形式。本次研究還調查了部分英語教師、在職畢業生及用人單位,了解了他們對行業英語教學的需求。本次調查設計了高職院校地球勘探專業英語學習問卷調查,高職院校地球勘探專業教學需求問卷調查。其中,針對學生的學習問卷調查主要是學生的需求、目的、態度及掌握水平;針對教師的教學調查主要是教學英語的設置、教學和考評的認識。
2.問卷形式與回收
問卷均以紙質形式發放,畢業生采用電子問卷,所有問卷進行回收,分析其中的數據。
1.學生對英語課程設置的滿意度
調查顯示,在150名學生中,有10%選擇了非常滿意,12%選擇了滿意,而選擇基本滿意的學生達到71%,其余7%選擇了非常不滿意。因此,英語課程設置還有許多不妥之處,需要及時改進。
2.對英語課的期望
調查顯示,150名學生中,有40%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拿到四、六級證書和升本需要,他們希望課程的設置應跟考試結合起來。39%的學生選擇學習英語是為了就業需要,希望學到一些實際應用知識。
3.師資力量調查
在對師資力量進行調查時,150名學生中,有25%的學生選擇了很滿意,61%的學生選擇了一般滿意,還有學生認為師資力量不足,亟需提高。
4.教學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150名學生中,有27%的學生選擇了很滿意,31%選擇了一般滿意,還有學生認為教學方式不夠合理,亟需改進和完善。
5.行業英語教師基本情況
在對15名英語教師的調查中,97%的教師畢業于英語專業。碩士學歷占34%,學歷結構不合理。教齡相差很大,67%的教師教齡不超過10年。數據顯示,行業英語教師隊伍相對年輕,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缺乏進步的平臺。
6.行業英語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一半的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基礎和需要,也會采用一些工作情景教學。在對行業知識的問卷中,有86%的教師選擇對行業知識不熟悉,80%的教師表示對專業英語表達有困難。從科研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科研處于初級階段,發表論文較少,主持省級以上課題的只有1人,院級課題的也只有20%,參與教材編寫的占2.3%,數據表明,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科研狀況低下。
7.行業英語教師職業定位與發展
接受調查的教師中,29%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的規劃,62%對職業規劃不清晰,還有部分對職業沒有規劃。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標準需要有社會專家的參與、政府的支持,以及政府組織的專家的鑒定。行業英語教學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內容。標準的教學內容可以集中財力和物力,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資源共享,可以有效解決行業的標準化問題,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袁志敏 2009)。行業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需求,培養復合時代需要的專業性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取經驗,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標準化行業英語教學內容涉及需要學校、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參與,組織專家對內容進行評審,滿足時代的要求(王萍 2006;袁志敏 2009)。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英語教學的教材不能僅限于課本,而需根據工作流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如教材中可以規定場地的選擇、資料的準備、操作過程模塊的控制,教材應該建立在能力模塊的基礎之上(李靜 2010)。例如傳統的教學將行業英語歸結為公共英語教學管理,知識概念的闡述缺乏專業性。每個模塊建立標準的程序,規范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借助很多教學形式,例如以實訓、現場教學的形式加以演示(卞月芳 2010)。
高職院校教師的待遇模式是制約優秀管理人才來高職院校的主要障礙,目前,行業英語缺少有效的基礎職稱評定體系。很多行業英語教師有很高的職位和多年的教學經驗,但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一些優秀教師的經驗得不到傳承,導致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資源浪費。因此,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他們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解決教師對行業缺乏正確認識、學生應用能力薄弱等問題。學校應提高行業英語教師的待遇,為其發展提出明確規劃,吸引優秀師資參與到教學中,提高行業英語教學的水平。另外,教師對自身的定位不足也是影響行業英語教學發展的阻礙,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使教師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鼓勵他們不斷積累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行業英語教學的質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行業英語教學的質量(教育部 2007)。
行業英語教學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行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明確發展方向,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