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融合生本教育之美
許瑛瑛
【摘要】現代教學論要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知識、智力、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各方面達到和諧統一。對于學生而言,英語教師的生本理念體現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文章對平時的英語課堂的各個版塊學習進行了記錄、思考、分析,表明英語學習可以做到工具性和生本性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英語;課堂;以生為本
陳忠梁先生在多年前有一篇文章——《是科學主義還是人文主義?》,作為當時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篇力作,激起了語文學界一次非常大的震撼。而同為語言學科的英語,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在經歷著這樣的掙扎與思考:如何在現行的英語課堂中使以生為本理念與英語教學相結合。這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而又很難準確指陳的問題。筆者希望通過充分滲透生本理念(郭思樂2001),促使開創中學英語課堂改革的一個新局面,使英語學習在生本性和科學性上達到完美的融合。基于此,筆者認為,首要之務在于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帶著愛心、耐心、細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以生為本。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情感認知成長和成熟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他們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對其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現代教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和以生為本的理念還是有所脫節。現代教學論要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知識、智力、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各方面達到和諧統一。對于學生而言,英語教師的生本理念體現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例如:學生在對所提問題不知所措時,教師所給的答復應是對問題思路的引導,而不是一個嚴厲的眼神或是一頓責備。聽課時,當有學生因為一個小小的疑問糾結不已時,教師所給的應是解開疑問的思路而不是對于疑問難易程度的質疑。總的來說,我們目前的英語課堂對于生本理念的滲透相對較少。現行外語教學的課改要求英語課堂教學除進行知識與技能學習和掌握,更要滲透以生為本的先進理念。我們要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面對學生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以“愛、尊重”為起點,通過學生的自我感悟、師生關系的完美和諧,從而使生本教育在英語課堂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滲透(郭思樂2003)。
(一)巧設問題,掀起熱潮
著名教育實踐和理論家馬卡連柯的“前景教育原則”和“平行教育原則”也給我啟發不少:比如在Free talk部分,因為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注意內容的趣味性和啟發性,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筆者在教授牛津英語八年級Unit 3 A day out第一課時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設計了這五個問題:Question1: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輕松話題的引入營造和諧氛圍;Question2:Who is your best friend and what is she like?——學生喜歡的話題并且樂于表達;Question3:Do you like your school now? And what’s your ideal school?
——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復習;Question4:Do you like traveling? What place did you visit in the past?——引入下面所學內容;Question5:If you have a plan for a holiday, where do you want to go?——引入新內容。選擇學生喜歡的話題并且精心設計,而后層層引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筆者曾作過一個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S1:我理想中的英語課不死板,老師不嚴肅但嚴厲,我們更喜歡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S2:我希望英語課的45分鐘,不僅僅停留在英語知識的學習中,希望老師更多地關注到我們的學習興趣,適時地給予我們肯定。
S3:我們害怕看到老師失望的眼神,這種眼神甚至會影響我們好幾天的心情。老師的鼓勵和引導往往能更好地將我們帶入學習中。
S4:我們希望與老師的互動更多一些,課前老師的一句調侃或是下課前三分鐘的一個英文笑話的效果真的是很巨大的。
筆者也一直在想:我們若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建立在以情助學的基礎上,使知識、信息帶有情感色彩;使課堂變成融洽、親切、充滿溫暖的地方,那么教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輕松,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注重人文,多元評價
信息化的社會,學生接觸知識的途徑多元化,他們思維敏捷,觀點獨特,因此,在英語課堂上,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針對學生給出的答案作出分析和點評時,也要滲透生本關懷,尤其要注意保護好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筆者在執教7B Unit6 Down the RabbitHole時,在post-reading部分,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Alice?面對這樣一種開放型問題,學生小組討論時非常認真激烈——S1:I think she is a brave girl.S2:In my eyes,she is so brave! S3:She is naughty,in my opinion.對于這三個回答,筆者的評價是肯定的。S4:I have different ideas. I don’t think she is careful. And I think she is unselfish.面對這樣的回答,筆者雖略有疑惑,但是對于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做的是保護好他們回答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Maybe you are right,but can you give us the reason for it ? S4:Because she was careless when she stayed with her elder sister by the river. And when she saw a rabbit with a watch, she immediately rose up to run after it without saying goodbye to her sister.學生給出的回答十分精彩,對于師生而言,閱讀課堂因此變得非常精彩。因此,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小組活動或者合作學習同樣也可以走向生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打造真正意義上的英語高效課堂。
(三)聽力分層,寓教于樂
當今在英語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語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把生本理念貫穿于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就顯得更為重要。這里以教學評價為例:以7B Unit8 Pets Integrated skills部分為例,筆者出示金魚的圖片:“Peter is listening to a talk on goldfish and making some notes. Listen to the talk and help him check his notes.”引導學生一起讀題干,了解所聽材料內容。這一部分略簡單,因此可以讓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完成(點出八名學生讀題干,并進行表揚)。正式播放聽力:當聽力播放至“Today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goldfish.”按下Pause鍵,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重復接下來的聽力內容,例如“Goldfish can live a long time...”(停頓)讓學生接著回答。“You should make sure...”(停頓)讓學生回答。“Goldfish are usually small, but they can grow up to be...”(停頓)讓學生回答。這部分內容學生完成得較好。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在完成接下來的A3部分時就顯得得心應手了許多。一堂聽力課下來,教學成果滿滿,學生學習碩果累累。當學生聽到:“Well done”“good job”“great”“excellent”“How smart”...時,他們也是信心倍增,參與英語課堂的積極性一度高漲,整堂課效果非常好。英語課堂中的生本性應該是貫穿整堂英語課的始終,對教師而言,教學效果也將事半功倍。因此,從尊重學生的天性開始(褚平2000),在過程中挖掘學生的潛
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真正體現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引用文獻
郭思樂.2001.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
郭思樂.2003.課程本體:符號研究回歸符號實踐[J].教育研究,(7):72-78.
褚平.2000.以生為本: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理念[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
作者信息:226000,江蘇南通,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
8748047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