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美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已成為英語教師的共識。將小學英語課堂生活化,扎根于課本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等聯系,能夠使英語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加生動形象,英語知識更易于記憶,從而有效改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姚穎 2008)。
英語教師在教學備課前,要根據課程進行生活情景的設置教學。小學英語并不需要太復雜的生活例子,因此選擇簡單易懂的生活例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共鳴,還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cute”這個單詞的時候,可以引入學生們都喜歡的毛絨玩具泰迪熊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說:“I think the TED bear is very cute,what about you?”
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思考,還運用了學生最熟悉的話題進行單詞教學,這就是一次小學英語教育生活化的成功嘗試。教育來源于生活,課堂知識最好更大地生活化,這是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不要單純地只教給學生單詞,讓學生死記硬背——既不好理解,也不容易激發學生上英語課的積極性,學生上英語課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下降。教師備課時準備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實物或者實物的圖片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進行水果類單詞教學時,拿出蘋果、香蕉等水果對學生進行實體教學,并在復習時拿出這些實物作為獎勵,在學生回答“apple”等單詞正確時,就將實物獎勵給他們,這樣不僅給學生滿足感,讓他們備受鼓舞,還促進了他們對單詞的深層次記憶,大大提高了他們的上課積極性,使他們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大大提高(黃偉 2008)。當然,這一方法不只局限于單詞教學,在平常的英語對話中也可以引用實物演示。人與人之間進行對話太生硬,小學生并不喜歡去聽,但是如果改成小叮當與大雄對話,那么學生會很喜歡參與進去,并且激發他們去說更多的英語,這樣能夠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很多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都不同程度地選擇了將英語與生活相結合,那么如何正確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入生活情景呢?
在沒有任何情境的情況下去空談英語,進行英語交流,是很生硬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不能有效實現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暑假、寒假等長假剛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用“Trip”進行對話。當然,教師可以先自己擬定一段對話來拋磚引玉:
In my summer vacation,I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trip.I go to the Yunnan province with my mom,we go to the Yulong mountain and I see many beautiful places.What about you?
玩、旅行,可以說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更能夠仿照教師的對話模式進行英語對話的大膽發言,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組織英語的能力。一切生活中的題材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而生活中的題材豐富多彩,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要求一點一點去發現,一點一點去找尋自己所需要的教學知識點儲備材料(李、許樹新2008)。
教師可以將生活中有聯系的物品放到一起,去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去編一段英語對話,比如顏色和物品等。教師可以這樣編寫對話:
A:There are many watches,they are very beautiful,do you think so?
B:Yes,I like them very much.
A:Which color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 the blue one,I think it can make me very happy.What about you?
A:I like the red one.Because I think it can suit me very well.
這樣的對話簡單易懂,連續的句式同時使用,不僅能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點,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點、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上課的積極性。教師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實現了從生活到教材的一個活用的過程。教師展現給學生的不再是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而更多的是回歸到感性世界,在生活中取材,滿足學生對情感的需求,這同時也能啟發學生留意生活,關注生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獨特體驗的同時,擺脫對固定教材的依賴,實現小學生學習英語教學生活化。這樣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拓展了學生的訓練渠道,進行更加生動的語言訓練,對學生的課堂效率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學生在課堂上接收的知識會有至少10%不能夠被接受,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想方法、想措施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作業”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但是教師不要留下過多的試題之類的書面作業讓學生完成。繁重的書面作業會使學生產生很大的負面情緒,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很大的恐懼心理、厭煩心理。教師應該留下更多的口語化、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去完成,使學生發現英語課堂與生活息息相關(汪秀鵬、李育榮2008)。如:在學習“Picture”有關的話題時,可以讓學生把在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畫成畫,將畫中的景物和顏色用英語標明,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鞏固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現如今,教育來源于生活的倡導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探索、深究,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設計導入不僅對學生,對教師也是巨大的挑戰。在生活中取材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教學生活化的引導,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做好一切備課準備,不管是前期教學的導入,還是后期教學的知識鞏固,都應該找好能讓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和話題,引導學生引用素材去進行英語知識的反復運用,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始終保持著對小學英語的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