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 鄒紅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中口語教學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曹明鄒紅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英語口語教學也多了一種輔助工具——多媒體。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它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創建接近生活的真實情景和語境,進而使學生參與口語練習。同時,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再通過組內及組外的合作去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技術;自主—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語言學習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努力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不斷更新知識體系,爭取最大限度地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大力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語言的本質是為了達成某種特定目的而采用的一種工具(Cohen 1998)。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應該以交際功能為主,即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型教學法為首選,充分激發并鼓勵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情形和語境下進行自主鉆研并積極發揮合作學習的力量。筆者根據教授口語的實踐經驗,認為口語教學應著力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關于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過程中的作用,信息技術(這里主要指多媒體技術)在教授口語過程中只是輔助工具,教師不能對其過分依賴,否則教學效果將事倍功半(李兆軍2011)。以人教版新課標第五模塊第三單元Life in the future為例,本單元的口語目標是:Talk about what life may be like on the earth in 1000 years’time.完全按照課本的設計從頭到尾進行教學是很多教師的選擇,但經過筆者對教材整合,本課時進行得更加流暢,學生的參與度也比以往都高。即:把Warming up與speaking結合到一起。筆者首先給學生布置了如下任務:
Task 1:After watching the video,please brainstorm some words or phrases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you can either turn to your partners or refer to the dictionary.
然后播放了2分鐘的相關視頻。其目的是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并充分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觀看完后,筆者先請兩名學生就剛才的視頻做相應描述,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對其進行針對性地鼓勵評價。然后利用5分鐘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每組派一個代表到教室前面作陳述。最后各組相互打分評出最佳合作小組,筆者再給出適當的評價和獎勵。
語言的學習和交流實質上是一種在一定的文化知識層面上的復雜的交流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涉及語言知識而且涉及跨文化交際。比如:在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級,雖然都是高中生,但仍有許多學生分不清accept和receive的區別。這其中的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對傳統英語教學的反感,從英語啟蒙階段就對英語失去了興趣,因此覺得學習語言枯燥無味,總是不愿意去學習記憶;另一部分學生由于生活在農村,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言表,覺得在教師和學生前說錯英語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所以總是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在練習口語的時候不專心。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對英語教學起到了阻礙作用,但經過筆者使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和動畫等現代技術教學后,整個課堂聲像俱全,再加以舉例得當,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它們的區別,并在日常交流時經常使用。逐漸地,這些學生告別了“啞巴英語”,形成了理性的認識,產生了興趣,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努力,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漸開始認真鉆研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性明顯縮小。
在小組內,組員之間的自主與相互合作對英語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另一方面,合作學習給組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認真處理好兩者的關系。針對這一問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樣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便捷、迅速、容量大等特點(文秋芳2004)。就筆者而言,課后作業靈活并針對性強,比如,明天的課題是American literature,那么今天分配給學生的作業是:請大家在課后上網搜索并記錄有關美國文學的任一方面的小知識,并把你們所了解的知識在課前5分鐘與你的同桌分享,教師在課堂上將叫5位學生來講臺上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文學知識(小競賽的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靈活地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最合適的時間完成作業,學生三五成群地進行討論,就連那些平時比較內向的學生也自愿加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從而更好地合作(葉瀾2007)。同樣,由于信息技術還具有快速的特性,所以為課堂節省了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鉆研和鞏固內化知識。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探索和研究的快樂,而不是對教師“滿堂灌”產生反感和厭倦。慢慢地,學生不僅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系統化,對課外知識也掌握得越來越多,達到了開拓視野、增長知識的雙重作用。
總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而形成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互助學習空間,讓學生學得輕松,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任務,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同時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和社會交往的能力,較好地達到了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目標與要求。然而,在信息技術指導下,在分組討論和總結中,部分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只注重形式而忘記內容,或者在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合作很難達到最佳狀態,每位教師都應結合教學實際,更新教學方法,探究適合自己的高效教學模式,讓“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不斷走向成熟。
引用文獻
李兆君.2011.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秋芳.2004.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葉瀾.2007.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Cohen,A.D.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
作者信息:341000,江西贛州,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