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蘭
以閱讀促進寫作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張金蘭
以牛津版江蘇高中英語M2U1的一節閱讀課為例,通過案例描述、設計思考和教學反思具體介紹如何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寫作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轉承連貫,從而實現以讀促寫的教學目標。
讀寫結合;閱讀技能;寫作指導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英語書面表達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種種原因,高中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水平一直難以提升,筆者通過反復的實踐和反思發現,通過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Reading is writing.”(孟建設2011)閱讀和寫作本為一體,在加強閱讀指導的同時穿插進行從篇章結構到文章內容、從句式詞匯到轉承語等方面的書面表達的指導,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從而實現讀寫共同進步的“一箭雙雕”的目標。
2013~2015年江蘇省《考試說明》表明,英語書面表達要求考生根據所給情景用英語寫一篇150個單詞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對象、時間、地點、方位、關系、內容、數據等;提供情景的形式包括圖表、圖畫、提綱、信函、短文等。考生應根據特定的語境準確使用英語語法,選用恰當的詞匯,使用一定的句型、詞匯,清楚、連貫地傳遞信息和表達自己的思想。但很多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不高,普遍存在謀篇布局不合理、拓展思維不開闊、詞匯貧乏、句型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行文邏輯的意識薄弱
現在很多教師在上閱讀課時總是習慣先做幾道簡單的信息查找題目,再做幾道思維要求高的選擇題,最后再填寫一篇有關文章大意的小短文,偶爾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殊不知通過對每篇文章的框架結構、行文邏輯的分析,更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巧妙遷移到學生寫作的謀篇布局。
(二)遣詞造句的機會很少
很多教師在進行閱讀課教學的語言點授課時,過于注重對生詞短語本身用法的講授,很少對文章中轉承關系、優美句子和長難句進行分析,檢驗手段較多使用單選和完成句子的訓練,忽視了講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流暢輸出,而寫作是學生輸出最直接的形式,所以教師應該能在帶領學生欣賞文章詞句的同時,及時切換到寫作文采的點撥上。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中心話題是“神秘事件或現象”,內容涉及UFO、神農架的野人、飛碟等話題。整個單元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都圍繞這一主題設計展開。對這一話題的探討,旨在使學生對目前難以解釋的一些神秘事件或現象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增進學生客觀看待未知事物的能力,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探究未解之謎的好奇心。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一篇新聞報道,描述了一個離奇失蹤的男孩可能被外星人帶走的神秘事件。文章共九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分別介紹了事情發生的背景、親人提供的一些線索、其他目擊者提供的線索以及警方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的詞匯量較少,語篇分析能力弱,但他們的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可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傳授給他們一些寫作技巧,相信他們一定能夠觸類旁通地接受并運用所學知識。
(二)教學目標
Bytheendofthisclass,studentswillbeableto:
1.Become familiar with typical writing features in news articles and acquaint themselves with effective ways of reading those articles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and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Pay attention to the factors of writing a perfect article:simple frame,clear opinion,supporting details,advance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s well.
3.Use their imagination and what they learn in the text to write a composition related to unexplained mysteries.
(三)教學過程
首先讓學生了解如何去閱讀新聞,之后通過對文章框架和內容的逐層講解,指導學生在寫作中也應該注意謀篇布局,通過段落中心句發展段落內容、使用高級詞匯和句型。
要達成這個目的,首先教師應在導入環節為學生做好鋪墊,讓學生自己說一些世界未解之謎,提示他們盡量使用具有文采的句子和復雜的語法結構去描述,然后在進行文章的分析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文章描述得“有形、有血、有肉”,“形”就是“文章框架”,“肉”就是“文章的內容”,“血”就是文章的“連貫語”。最后,在語言輸出環節,學生談一談如果被外星人帶走,應該怎么說服外星人釋放他們。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書面作業,最后進行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活動。
Step 1:Lead-in
案例描述:
播放一段外星人的視頻,讓學生分組談一談他們所知道的世界未解之謎,并要求盡量用英語對這些未解之謎進行描述。學生在這個活動中積極性很高,他們利用手邊的閱讀材料和參考資料查找目前科學未能解釋的“怪”現象,并嘗試將這些資料譯成英語,然后進行口頭表達。但大多數小組在展示時都采用平淡無奇的初級詞匯和簡單句,只有個別小組用了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教師要及時把這些少有的“高級”表達寫在黑板上進行表揚,如,一名學生說了這樣一句話:“I like Egypt’s pyramid very much.”筆者提問學生能否用學過的某種從句來表達,有的學生想到了這樣的表達方式:“What I like best is Egypt’s pyramid.”筆者又提問學生能否用剛學過的某個高級短語來轉換此句,有的學生就提出了:“I like pyramid best which belongs to Egypt.”
設計思考:
一堂好的英語閱讀課是由很多的環節組成的。課文導入無疑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外星人的存在與否”本來就是全球人都感興趣并渴望有朝一日能解密的話題。視頻的播放較直接地刺激了學生視覺和聽覺神經,強烈地激發了他們內心的求知欲和表達欲。于是第一反應出現的“簡單”表達就脫口而出了。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學生運用復合句和剛學過的“高級”詞匯來轉換學生“第一反應”的表達,讓學生冷靜地意識到寫作的注意事項,即應該多用一些學過的語法和美妙的詞匯讓自己的表達更具有文采性,這也為后面的寫作埋下了伏筆。
Step 2:Discussing the title
案例描述:
本文的標題是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筆者讓學生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A boy is missing,and the police are puzzled.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什么新聞標題一般不完整?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出精準的概括:標題對于新聞就像眼睛對于人一樣重要,它是新聞內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簡約的文字濃縮了新聞報道中最精華、最值得關注的內容。
設計思考:
文章題目的分析讓學生了解了新聞標題:簡潔、新穎性特點。在報刊中,版面空間是相當寶貴的,應當盡量以最小的篇幅容納最大的信息量,這就對英語新聞標題的措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英語新聞標題中廣泛使用名詞和簡短小詞(midget words)。為了節省筆墨和空間,標題中的虛詞(又是包括系動詞be)被省去,剩下的部分主要是實詞,特別是名詞構成。而名詞具有很強的表意功能,包含的信息量大,同時又具有廣泛的語法兼容性(grammaticality),它可以充當多種詞類,如形容詞、動詞、副詞等角色,也可以以簡約明了的形式和結構表達完整句法概念,例如:影帶驚魂(The Columbine Tapes)、人口下降(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等。一則好的新聞標題能給新聞報道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吸引讀者注意力的作用。
Step 3:Skimming
案例描述: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complete the part below.
When:__;Where:__;
Who:__;What:__;
How did people react:__;
Why did people show great interest:__;
設計思考:
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了解關于新聞體裁的閱讀策略之后能夠進行合理的運用。通過這個步驟,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到:新聞體裁的文章主要是看標題和首段,首段應該是文章的主要信息when,where,who,what,how,why等疑問詞的濃縮表達。抓住這幾個信息詞,讀者就能很快地了解新聞的核心內容。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標題,就會發現標題是文章第一段中的某些詞語。進一步指導學生應該如何選擇新聞體裁文章的標題:標題應該是第一段的精華。
Step 4:Scanning
案例描述:
Scan the whole text and complete the structure of a news story.(如表1)

表1
設計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第1段為第一部分,第2段為第二部分,第3~8段為第三部分,第9段為第四部分。在訓練學生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能力的同時,教師可以適時強化學生這樣一個意識:一篇完美的書面表達應該注意篇章結構的設計、滲透書面表達指導,讓學生學會應該如何設計觀點類的書面表達的結構,在進行學生探討和教師點評之后,最終得到以下結論:首段描述會給出客觀事實或社會現象,中間的段落分析這件事情產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最后一段談作者的觀點。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知道了寫作時要做到:文章結構合理,文章基本都是由引言段、主體段和結論段構成的。
Step 5:Detailed reading
案例描述:
通過前面的活動了解了文章大意與邏輯結構,緊接著就要指導學生關注主要信息,進行信息轉換,梳理和簡化課文主要內容,以便學生進行理解、記憶和口頭輸出。
(1)The reason why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child is that__.
A.The lost boy was 15 years old.
B.The police advised them to do so.
C.The disappearance migh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UFO and the alien.
D.All of the above.
(2)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is true?__
A.Justin Foster went missing last Friday morning.
B.Justin’s father had a headache that day.
C.Justin did tell someone he would stay out late.
D.Justin’s parents asked the police for help.
(3)What is the attitude of the police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oy?__
A.They can’t make sure that Justin was taken by aliens.
B.They think it possible for some people to make up an amazing story.
C.They are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
D.All of the above.
設計思考:
題(1)讓學生了解人們對小男孩失蹤好奇的原因,鍛煉他們查找細節的能力,并讓他們意識到編寫故事時應注意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題(2)讓學生了解小男孩失蹤當時的情況及周邊情況,使他們意識到自己進行語言輸出時也要涉及一些周邊環境。
題(3)讓學生了解當時警察的態度,使學生知道寫作的注意事項:個人觀點要鮮明,內容要升華。
教師在學生完成這三個問題之后,要及時總結編造此類故事時應具備的幾個話題要點:事情的起因和經過、事后的回顧及推斷、個人的觀點。這樣非常有助于學生語言輸出環節的順利進行。
Step 6:Summarization
案例描述:
讓學生把書本合上,嘗試填寫表格中的內容(如表2):

表2
設計思考:
此環節不僅幫助學生再次梳理了文章結構,還促進學生系統回憶文章的主要內容、事實細節和觀點表達。形式與內容的結合非常有利于學生的“輸出”。寫作環節能檢驗學生是否注意文章的框架設計、內容表達的豐富性以及觀點表達的鮮明性。
Step 7:Enjoy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案例描述:
教師從文章中選擇了兩個巧妙運用連詞引導從句、介詞短語、副詞短語作狀語的例句。復雜語法結構的運用、高級詞匯的點綴、轉承關系的連貫不僅從行文上讓邏輯關系更加緊湊,而且從文采上使文章更靈活、生動。
(1)This incident has received great interest due to reports of strange lights in the sky and alien visit around the time the boy disappeared.
(2)So,while we have not dismissed the idea,we are looking into other possibilities as well.
設計思考:
句(1)敘述原因時運用due to在句中作原因狀語比運用because引導原因狀語從句更加妥當,避免了句子的冗長。后面還有一個the tim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此處運用the time引導從句也比運用when引導從句語意表達更為確切。
句(2)運用so引導一個表結果的簡單句,其后又插入了一個while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這不僅讓句子的結構更加新穎,上下文邏輯關系更加清晰,而且句末的as well用得比too更為靈活、生動。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入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注重詞塊和句型的教學和總結,既有利于學生記憶,又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騰家慶2011)。這兩個句子中涉及了文章的邏輯關系,例如,因果關系、讓步關系的使用。在分析表原因的介詞短語due to時,教師可以適當拓展寫作中表示原因的其他短語,例如owing to,thanks to,because of,on accounnt of,arising from,resulting from,arising from等。另外,對于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the time句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時間名詞the momoent,every time,the first time和副詞immediately,instantly,directly均可引導時間狀語從句,以避免寫作中表達句式的單一,讓學生靈活變式地使用這些句型。
Step 8:Application
案例描述:
為了檢驗學生能否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巧妙運用本節課中涉及的寫作技巧,教師設計了一個寫作環節。寫作的內容與課文話題緊密相關,寫作的框架結構也是前面探討的觀點類作文結構。當然,教師也要提醒學生注意行文邏輯的順暢、高級詞匯的使用以及復雜語法結構的點綴。
設計思考:
經過前面貫穿于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寫作指導,語言輸出應該“水到渠成”。在這個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去模仿、領會、掌握、運用更多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果然,小組討論非常激烈,是整節課高潮之所在。在投影展示學生作品時,各小組踴躍參加。學生注意到了分段、段落主題句、段落間的銜接和連貫,在遣詞造句時也注意到了高級詞匯和各種復合句等語法結構的使用。更令筆者驚訝的是他們豐富的“編造能力”,例如,有一個小組的展示是:第一段講述自己難忘的被抓經歷,此段的描述幾乎是文章內容的巧妙復述;第二段講述自己如何觀察周圍的情境,重點描述外星人的模樣和UFO的內部設施;第三段講述如何與外星人溝通,解救自己,提出讓外星人釋放自己的幾點理由,其中重點講述了星際和諧共處的好處;最后一段講述自己對外星人的看法,號召地球人應該發展科技,與外星人共謀長遠合作。
(一)實現讀寫教學目標
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問題去看文章。通過細節題目的設計與解答,學生可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也可以從宏觀方面著手,分析結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分析總體結構,提煉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教師還應該注重語言知識的賞析,通過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語言范本,讓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模仿、領會、掌握、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和語用技能。最后,在有效閱讀基礎上,順利進行書面表達,完成讀寫教學任務,提高讀寫能力。
(二)凸顯為寫而讀的有效輸入
20世紀80年代,梅里爾旺斯(Merrill Swain)(1985)提出了輸出假說(Output Hypothesis),她認為語言輸入是實現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使學習者成功習得語言,僅僅依靠語言輸入是不夠的,還要迫使學習者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出練習(pushed output)。“輸出”包括說、合作對話、表達、寫作等形式。語言輸出有助于學習者檢驗所學語言的語法結構和詞匯,促使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從而有效地促進二語習得。本節課的閱讀教學過程聚焦寫作所涉及的篇章結構、段落發展、細節處理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有效輸入,可以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強化圍繞寫作的讀后輸出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圍繞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去寫故事這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個讀寫結合的公開課,指導學生在閱讀后模仿課文框架、行文邏輯、關系轉承、高級詞匯和語法結構來進行輸出。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活動,如:討論,填空,選擇等,層層鋪墊,在讓學生掌握足量的讀后輸出的基礎上,掌握書面表達的框架要求、段落發展(主題句—擴展句—結論句),活用課本詞匯、句式,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寫作任務。
(四)指導學生積累詞句
要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就要指導學生積累詞句。多數學生認為書面表達最為令人頭疼的是找不到合適的詞匯或者句型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厚積語句,缺少閱讀積累。因此,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的美,積累相關話題的語言素材,做到厚積薄發。
(五)教會學生寫作技巧
在我們的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我們進行寫作教學的范文,但是這些文章不會自動轉換為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要進行了指導和點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范文的行文特色,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發展段落、遣詞造句、行文連貫的能力。
(六)適當拓展話題知識
在英語寫作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對某一話題的理解僅僅限于課本的內容,而課本受篇幅的限制,信息量不足,學生寫作時由于沒有足夠的話題知識,很難寫出較好的書面表達。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話題延伸、拓展閱讀等方式,增加話題知識。這樣既幫助學生鞏固課文,又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
英語閱讀課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都不能操之過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有目的地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并通過讀后輸出在讀寫之間架設橋梁,使得英語寫作不再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巨大障礙。只要師生共同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使學生獲得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豐收。
引用文獻
關世民.2011.中學英語寫作教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意義、內容和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34):1-10.
胡丹.1997.淺談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J].內蒙古教育,(9):15-16.
孟建設.2011.以閱讀活動為主線,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聽說讀寫),(2):38-41.
任曉萍.2011.從一節公開課談利用讀寫結合模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34):24-27.
騰家慶.2011.協同效應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聽說讀寫),(1):52-57.
作者信息:225800,江蘇揚州,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寶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