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李密的“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江蘇省連云港市浦東學校殷曉梅
“名節”是個大問題
——重讀李密的“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江蘇省連云港市浦東學校殷曉梅
《陳情表》的最后兩句話耐人尋味:“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上表之時,李密“不勝犬馬怖懼之情”是發自真心的,也是符合實際的。那么,“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也是出自真心的么?我覺得,“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只能理解為威逼之下生出的“假情詞”。
為什么這樣說呢?
古代有“護名節,勝功名”之說。當新政權出現時,名士的“名節”是個大問題。對于晉武帝的征召,李密內心究竟持何態度,是解讀《陳情表》時不能不探究的一個問題。細讀課文,筆者發現了課文內外兩份《陳請表》。
查閱史料,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征召李密,請李密出來做官。這第一份《陳情表》是寫于公元265年蜀漢滅亡之際。第二份《陳情表》,據張海明在《〈陳情表〉別解》中考證,是寫于公元270年晉武帝再次征召李密之際。也就是說蜀漢滅后7年,晉武帝再次征召李密。此時,李密祖母96歲。
李密第一次“具表以聞”說了些什么呢?雖然我們現在看不到,但可以據《陳情表》推測。
第一次《陳情表》的書寫內容,最充分的陳詞就是89歲的祖母在,因“祖母在”而辭職不就。對于第一次《陳情表》的書寫態度,李密應該是在第一次征召時表現得不夠謙恭,沒有表現出“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之情態。所以,才在第二次《陳情表》中流露了這樣的信息——“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司馬氏對于李密第一次《陳情表》中提出的有“89歲的祖母在”的理由,顯然很不滿意。同時,李密在第一次《陳情表》中也沒有充分表達“亡國殘俘”感恩司馬氏之情。所以,詔書“責臣逋慢”。而如果“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出現在第一次《陳情表》中,我想,詔書中是不會出現“責臣逋慢”的。
事實上,李密雖然是“亡國賤俘,至微至陋”,但內心仍有“保名節”的心態。“名節”即名譽與節操。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是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大夫階層多獨立特行,生活上不拘禮法,強調清靜無為,灑脫倜儻,呈現出“魏晉風度”。李密的思想多多少少會受到“魏晉風度”的影響。且李密在舊朝為官多年,心中自然有一種“名節”的取向。“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就表明作者的一種“名節”心態。
因而,當詔書“責臣逋慢”時,李密便在第二次《陳情表》中故意強調“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且“不矜名節”。我想,這是高壓之下的正話反說。也就是說,李密第一次《陳情表》不僅陳述了“祖母在”的理由,而且讓司馬氏讀出了“保名節”的意思。故在第二次《陳情表》中李密才特意點明“不矜名節”。
在古代,“名節”是上上下下所看重的。當司馬氏篡魏之后,蜀漢、東吳相繼滅亡,司馬政權趨于穩定時,司馬氏征召前朝舊臣,則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為了博取一種政治“名節”。他要看到征召產生的社會效果,向世人顯示他對前朝舊臣的寬容大度。所以,李密要“保名節”的最大難題,在于如何取信于司馬氏。即要讓司馬氏相信自己“不抵抗”的態度,而又保全自己的名譽與節操。
張海明在《〈陳情表〉別解》中認為,李密第一次寫《陳情表》的最大失誤,是對晉武帝征召蜀漢舊臣在政治上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他認為,在蜀漢舊臣中,李密算不上什么大角色,司馬氏的太子洗馬也不是重要的職位。司馬氏真正看重的不是李密的才能與孝心,而是李密對征召的態度。新政權剛剛誕生,李密一旦“拒官”,這件事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因而,李密的拒召,會阻礙晉武帝系列政治策略的實行,也會影響晉武帝的政治名節。所以,第二份詔書措辭極其嚴厲。此刻,李密才意識到先前的失誤。因而在第二份《陳情表》中,李密態度為之一變:感恩朝廷的舉薦征召,感恩司馬氏寬厚之情。這才有結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志愿,這才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的真情。這才是司馬氏愿意看到、愿意聽到的文字。
古人是非常重視名節的。明朝于謙有一首《無題》詩:“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所以古志士,終身甘缊袍。”但是“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實非肺腑之言,而是李密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