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
教學實踐
有效提問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李樂
思辨缺席是當前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從高中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原因入手,分析進行有效提問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而探討加強思辨能力培養時可以采取的措施。
思辨能力;提問;培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英語課程要為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教育部2003)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在小組討論話題時無話可說,教師提問觀點時不知從何說起,寫文章需要論述時不知如何下筆……這種因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辨析能力造成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思辨的缺席”(黃源深2010)。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有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的學習環境(learning context)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思考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有多種途徑,但是“提問”被公認為是最能影響學生思考的一個關鍵環節。由此可見,有效提問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及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重視程度明顯不足,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與創造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Dantonio.M.2007),甚至有些教師依然延續“一言堂”的單一教學方式,照本宣科,教學工作全部圍繞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展開。由于教學目的和手段中缺乏對思辨能力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語言技能,從而造成了學生英語學習只注重詞匯、語法的機械記憶。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大多不愿主動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意見,有機會表達時也經常出現支支吾吾,詞不達意,邏輯混亂的狀況。在寫作時,不少學生語篇組織能力不強,也不知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判斷,導致文章的脈絡不清晰,邏輯不嚴密。這些都是英語學習中缺乏思辨能力的體現。
由于英語學科的特點,對話交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因而如何通過提問來引導、啟發學生的思辨意識成了關鍵。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內容,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師生相互作用和交流的一種教學行為和方式,目的是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及運用知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然而,很多教師并未充分認識到提問的意義,只是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有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就完成了一次提問行為,而不考慮問題是否真正啟動、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是否體現了追問和啟發的精神。從而導致很多提問隨意性太強,流于形式,無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缺乏實際意義。因此,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提問,需要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如下問題:
第一,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性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具有時效性。提問作為一種啟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教學手段,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做到目的明確,表述清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指導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要點。
第二,尊重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形成有層次坡度的提問。按照認知程度的高低,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事實、概念等的回憶及形成聯系類等的低層次認知問題;綜合理解、分析應用、概括評價類等的高層次認知問題(殷海華2008)。問題層次的高低決定了提問的深度,教師提問應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進而為學生搭建思維的階梯,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類型和方式,變化提問的角度,既要激活成績好的學生的思維,又要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定的機會,讓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針對學生思辨能力缺乏的現狀,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有效提問來加強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
第一,適時鼓勵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會使英語課堂氣氛生機勃勃,也會讓學生愉快地加入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的提問,從而培養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師適時的鼓勵是學生英語學習前進的動力,可以激發學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使他們能夠調動各種思維活動進行分析、理解和判斷。教師不應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應努力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多元化的見解。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問題,并引導學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觀點、思想。只有當教師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創設這樣一個平等自由的思維氛圍時,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大膽思考、表達和質疑,進而實現對思維品質的培養。
第二,重組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多樣化
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實現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優化和重組,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及各種課堂活動。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挖掘、梳理、濃縮、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深入淺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獲得較大的學習效益。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組織豐富多彩且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思辨,讓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思想的啟發。
第三,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辨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力點。在互幫互助、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潛在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在激烈的討論或者爭辯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以擴展,思辨能力得到鍛煉。但是,小組合作中有些組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沉默寡言;而有的則侃侃而談,不給其他學生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演變成了“部分學生講,部分學生聽”。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分組,明確每個成員的責任。同時,合作學習的小組應該固定下來,這樣成員才能彼此熟悉、磨合,進而成為一個高效的團體;而且小組成員應該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彼此監督,共同努力,積極貢獻。只有這樣,才能活躍和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發展他們的個性思維。
教師通過有效提問,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改善學生“思辨的缺席”現狀,增強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思辨能力培養的過程是漫長的,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對學生思維培養的意識,并將思辨訓練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思辨能力的高素質學生。
引用文獻
Dantonio.M.2007.課堂提問的藝術——發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黃源深.2010.英語專業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1).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殷海華.2008.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指導[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信息:250014,山東濟南,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laura7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