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志剛
(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初級中學,浙江 湖州 313201)
參與巧問與精講多練
鮑志剛
(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初級中學,浙江 湖州 313201)
21世紀實施新課標,旨在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傳習模式,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廣大體育教師必須提高參與意識,學會多問、巧問,才能有效地運用發現式、探究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式?,F行體育教學應該強調教師參與巧問。
如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做到樂中動、動中學,是現行體育教師最應該重視的問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注意策略。
1.1 興趣策略
學習目標、練習要求、練習的方法和手段有新意,能夠給學生一種新鮮感、趣味感,學生往往興趣大,參與積極性就高。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課次中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的學習方式和不同的練習手段。
將教學內容蘊藏到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情境教學。例如:將投準融入到古人打獵活動,將跑融入“警察與逃犯”的游戲、定向運動中等等,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研究,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本身內在興趣因素,善于優化整合。通過精心設計教法、學法和練法,來喚起學生的運動興趣。
例舉教材:快速沖關接力。
內容:四個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在四個遠近不同的區域中快速完成即為過關,各小組進行接力比賽。過關要求(規則):一只排球,過關者須墊球2次以上;兩個呼啦圈,每個呼轉2圈以上;兩根跳繩,每根跳2個以上;一塊體操墊,不能跑過或跳過(圖1)。
練習1:各小組商議好四種器材放置順序及位置,放好后不得更改。過關方法以第一位同學為標準,按同種方法堅持到底,中途不得搬抄他組的“專利”。
練習2:在練習1的基礎上,各組互相吸取精華,設計最合理的器材投放位置,采用最簡捷的過關方法。
練習3:各組為自己的對手設置難關——投放器材順序及位置。不得自行挪動器材的位置,但過關方法自行決定。
由于器材的投放順序和位置都會直接影響過關速度,同時也決定了能否采用簡捷方法過關,如兩根繩子并著跳,兩個呼啦圈一起呼等。學生在練習1和練習2,基本采用了圖中女生的器材投放。練習3中采用了圖中男生的器材投放。其實還可以設計更多的練習方法,這些練習為學生創設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在發展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的同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1.2 激勵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抓住適當的時機給予鼓勵,如用“好!”、“OK!”等富有激勵作用的言語,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造就歡快、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通過學生一對一地教和學、練,既提高了“小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教好的責任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又提高了學生學、練的主動性。互動教學為學生創設了自我表現和發揮的平臺,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圖1 快速沖關接力活動場地圖
1.3 作用策略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作用、目的越明確,參與的積極性就越高。對于相對枯燥的教學內容,教學中應首先讓學生明白其對身心健康諸多方面的作用。例如在中長跑教學中,用古希臘人在奧林匹亞山崖上的名言:“你想聰明嗎?跑步吧!你想健美嗎?跑步吧!你想強壯嗎?跑步吧!”等,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的作用意義,從而喚起學生參與運動的需要,提高參與的主動性。
1.4 榜樣策略
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體育明星,對體育明星有一種崇拜感。在學校里參加了運動隊的學生也很吃香。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爭當班級和小組中的“姚明”、“劉翔”等形式的學明星、學榜樣活動,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把教學比賽形容成班級的亞洲杯、世界杯等,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高。
過去單一的傳習式教學,已經使教師習慣了給學生做個示范,講解一番,然后就發號施令——指揮、監督學生的練習,教學時追求的是精講多練。
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導致教師往往重視了自己的教法,也忽視了學生的學法。教師把學習內容、要求、技術等都講得清楚、明白,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學習方式是單一的接受,思維能力得不到全面的發展。
要做到精講多練,教師一般把傳授過程組織得很嚴密,學生的學、練都是在教師的嚴格管制之中。教師往往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重要的強加給學生,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體現。
學生的學、練方式過于整齊劃一。不利于個性的發展,也難于照顧到個別差異性。
“精講”——教師精確地講解,學生認真地傾聽;“多練”——教師指揮,學生模仿、訓練。這種方式導致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出現了許多學生離開教師就不會學習的現象,不利于求知能力的培養。
現行體育教學不應該繼續死守單一的傳習模式,要綜合運用發現式,探究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個別差異;要發展直覺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等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求知能力,從而彌補傳習教學的不足。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學的本質是交流。提問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首要因素。提問能夠確定學生對特定內容的理解;提問能使學生運用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分析所學的知識和技術;提問能夠發動學生對過去經驗的回憶,并運用經驗來認識當前的內容;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控制學生的行為等等。
3.1 提問技巧
設計好標志教學結構和中心的關鍵性問題。一個教學內容至少有一個中心問題,尤其是較高水平的問題,應該把它們寫進教案中。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問一些隨機性問題,但要避免無休止的盲目提問。清楚、精確明了地表述問題,避免莫能兩可的提問。問題要適應學生的能力水平。恰當地提問,可以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減少對自身能力的憂慮。按照邏輯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計劃好提問的順序有助于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提各種水平的問題,緊隨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能夠照顧到個別差異,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鼓勵學生提問,為學生提問創造機會。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和研究,能刺激學生進行較高水平的思維活動。提一些能反映學生學習感受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對教學設計作適當的調整。
3.2 提問策略
一節體育課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應該提哪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在什么時候提什么問題,即提問題選擇與步驟,教師在課前就應該有充分的設計。例如:在排球的發球教學中,首先會有三個主要問題:拋球和擊球的時機問題,揮臂方法問題,擊球的部位問題。顯然擊球部位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我把它稱為母問題,有以下一些子問題:擊球的左邊,它將怎樣飛出?擊右邊會怎樣?擊中間又會怎樣?擊上面與下面,球飛出的軌跡又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明白了,再來解決如何來擊中你要的部位,引申到揮臂方法和擊球時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應該有計劃地提出。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考慮到一些隨機性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臨場發揮。
體育教學可以提供的提問策略是很多的,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去選擇和設計問題,為自己與學生的課堂交流確定好基本的框架。提問如果沒有策略,討論就有可能成為一系列缺乏連貫性和目的性的簡單問題的流水帳。
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需要廣大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勇于實踐。改變單一的傳習式教學模式,有效運用體驗式、發現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使學生得到健全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提高參與意識,學會多問、巧問。所以,參與巧問是現行體育教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應該追求的目標。
G807.2
A
1674-151X(2015)04-092-02
2015-03-01
鮑志剛(1976 ~),中學一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