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建華 編輯/王亞亞
Cover Story 封面文章
銀行發力“跨境電商”
文/盧建華 編輯/王亞亞
對于實力不斷增強又根植于當地市場的城商行而言,應深耕市場,及時對接跨境電商資金管理需求和貿易融資需求。

依托實體市場和產業鏈優勢,義烏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集群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當日用消費品在傳統一般貿易中的利潤日薄西山的時候,得益于義烏市小商品海洋的市場環境和義烏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兩年來,義烏市跨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依托實體市場和產業鏈優勢,義烏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集群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逐漸成為義烏新的外貿增長極。
但與線上貨物交易的順風順水相比,跨境電商的收匯仍有一定困難。對于實力不斷增強又根植于當地市場的城商行而言,應深耕市場,及時對接跨境電商資金管理需求和貿易融資需求。
目前跨境電商主要通過以下途徑辦理提款:一是通過銀行賬戶提款到境內賬戶。在B2B交易模式下,跨境電商在線上尋找買家,線下達成批發交易,與傳統國際貿易相同,國外買家通過自己的銀行賬號將貨款匯到賣家指定的銀行賬號。而在B2C模式下,跨境電商則在電商交易平臺達成零售交易,有些跨境電商直接在交易平臺所在地注冊成立自己的公司,通過當地交易平臺依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俄羅斯的webmoney、德國的giropay,將款項提到公司銀行賬戶,然后將款項匯回國內。這是比較快捷、省心的提款方式。跨境電商需要支付銀行匯款費用,中間銀行費用一般每筆在0~10美元之間。但是用這種方式提款,跨境電商需要在境外注冊成立公司。以注冊美國公司為例,如果跨境電商通過代理公司注冊與開戶,需要支付3萬~4萬元的費用,而且公司的收支也會面臨被當地政府征稅的風險,所以實際進行這種操作的企業并不是太多。
二是通過交易平臺的支付工具或者賬戶提款到境內賬戶。比如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跨境交易平臺——速買通,以及國外跨境電商巨頭eBay,都有自己的支付工具,分別是Alipay和PayPal。其中Alipay可以提款到國內任何外匯指定銀行,提現費用為單筆15美元。PayPal只能提款到其合作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招商、浦發、華夏、中信、興業、民生、光大與郵儲銀行。如果需提款到非PayPal的合作銀行,按照境外金融監管政策的要求,跨境電商只能先提款到國內或者國外的PayPal合作銀行,然后轉匯到非PayPal合作銀行。PayPal提款渠道為固定費用,單筆150美元~10萬美元的提現手續費為35美元。一般情況下,在賬戶有較多余額時,電商會進行一次性大額提取,以降低提現成本。
另外一些跨境交易平臺,雖然沒有自己旗下品牌的支付工具,但是交易平臺會以自己的名義在國際一流銀行開立結算賬戶,將跨境電商在自己平臺銷售產生的貨款歸集到交易平臺的銀行賬戶。跨境電商提款時,向交易平臺發送指令,交易平臺再根據跨境電商指令匯款到指定賬戶。這種提款方式,跨境電商只需支付銀行匯款費用。
三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提款到境內賬戶。有的跨境電商平臺沒有自己的支付工具,只能通過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提款。比較典型的就是亞馬遜與Wish。在亞馬遜(美國)平臺銷售貨物,如果跨境電商沒有在美國本土開立賬號,那么他只能通過與亞馬遜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提款。現在跨境電商使用較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WF(World First)、CD(Currency Direct)與P卡(Payoneer)。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或者按照跨境電商的業務量收費,或者按照提款金額的一定比例收費,或者強制對提款貨幣進行外匯買賣賺取點差。目前,在這些電商平臺上從事交易的企業主體,在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收款匯兌損失一般會在1%~3%之間。
目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境內個人非經營性外匯收入的結匯實行年度5萬美元的總額管理。因此C2C模式下的跨境電商較受制于年度總額管理。目前,國內一些獲批開展集中辦理收付匯與結售匯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看到了商機:國內C2C模式下的商家由于沒有直接與境外亞馬遜等交易平臺合作,于是,他們選擇了與境外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展合作;境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再將交易信息、收款人信息交換給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過外匯備付金賬號辦理集中收匯與結匯,然后將人民幣支付給跨境電商,從而解決了跨境電商年度結匯總額的管理問題。
義烏跨境電商的基本生存情景是:一個年輕人坐在出租房的電腦前上傳物品圖,查看訂單信息,或者去義烏國際商貿城采購商品發送給客戶或者亞馬遜的海外倉。他們是“輕資產”的創業者。據了解,一個月銷售規模在10萬美元的跨境電商,其墊資規模一般在20萬~30萬元人民幣左右。將近50%的墊款,給從事電子商務的小微企業造成了極大的資金壓力。他們渴望金融機構給予資金貸款支持。但是由于他們的“輕資產”現實以及線上交易商鋪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給銀行對風險的認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以當前情況是,如果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小微企業沒有提供一定的擔保支持,銀行是很難輕易放貸給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小微企業的。
針對這種情況,部分商業銀行在深入了解跨境電商實際的交易流程與交易特點之后,針對跨境電子商務地市場主體,研究開發了一系列符合其實際需求的融資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跨境電商的資金需求。以稠州商業銀行為例。該行關注到,小微商戶在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時首先需要租房,于是推出了類似安家置業的流動資金貸款,通過與房東、跨境電子商務從業者簽訂三方協議,由銀行給跨境電子商務從業者提供房租貸款支持。對于小微主體在從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實際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資金困難,稠州商業銀行利用當地人民銀行、地方基層政府組織與擔保公司合作設立的電商創業基金,適時推出了電商小額創業貸款,為他們提供初始啟動資金;同時,還針對業務發展已步入正軌、能夠產生正常現金流的小微跨境電商主體,推出了“融易卡”金融服務,可根據跨境電商的資金流水量,在無需提供擔保的情況下,隨時滿足其50萬元以下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解決了跨境電商對資金的不時之需。
相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目前一些傳統的監管方式已很難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的實際業務操作。
一是跨境結匯問題。目前現行外匯法規并沒有對跨境電商交易所產生的結匯做出明確的操作規定,跨境電商多是將所收外匯通過非經營性外匯收支項下的多個個人外匯儲蓄賬戶分拆結匯,或者通過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集中辦理結匯手續。對于小微商戶來說,通過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結匯延長了收款時間,也增加了資金被占用的風險。2014年,海關總署接連發布12號與57號公告,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與“1210”,將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境商品以“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方式納入海關監管。鑒此,從商業銀行的角度考慮,希望能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實施類似于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名錄登記管理與總量管理,允許跨境電子商務個人憑海關確認的“匯總申報單”在銀行辦理結匯業務。
二是應考慮降低人民幣備付金賬戶合作銀行的準入門檻。2015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匯發〔2015〕7號)。按外匯局新政規定,符合條件的支付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選擇開立外匯備付金賬戶,突破了先前1個托管行和3個合作行的賬戶限制,便利了支付機構開展集中收付與結售匯業務。與外匯局的寬松政策相比,人民銀行頒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6號)對備付金賬戶合作銀行卻提出了較高要求。辦法規定,開立備付金存管賬戶與收付賬戶的銀行的總資產不得低于2000億元,開立匯繳賬戶的銀行的總資產不得低于1000億元。該項政策規定限制了眾多地方性法人銀行與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合作。建議若金融機構具備了良好的管理能力,支付機構也有愿意與其開展備付金賬戶業務的合作,監管部門可考慮適當降低人民幣備付金合作銀行準入門檻及放寬賬戶使用范圍。
作者單位:浙江稠州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