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軒
(海南大學 旅游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重視,且對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生鮮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環境下,不僅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開始涉足生鮮農產品領域,我國很多專營有機農產品及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網站也迅速成長起來,如美味七七、沱沱工社、天天果園、我買網、順豐優選、本來生活網等,但是目前這些生鮮農產品電商網站盈利情況并不理想,仍處于虧本或盈虧平衡狀況。
生鮮農產品屬于生活常用必需品,市場需求廣泛,重復購買率較高,而且生鮮電商毛利潤相對較高,有調查顯示,截至2015 年6 月我國生鮮電商網上購買的消費者僅占調查總體的24.5%,另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會嘗試,可見生鮮電商的發展空間巨大。
雖然市場空間極具成長潛力,生鮮農產品電商網站盈利情況卻欠佳,其原因在于沉淀成本太高,電商的宣傳費用、建站成本等固定成本過高,而且生鮮農產品電商的冷鏈物流成本也遠高于其他品類商品,而且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售賣的生鮮農產品普遍存在高損耗率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線下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使生鮮農產品電商的銷量難以大幅提升,電商固定成本難以彌補,導致生鮮類電商普遍虧損的局面,所以,冷鏈物流高損耗問題是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短板,促進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需要著重解決我國冷鏈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根據截至2014 年末的調查顯示,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見表1。
表1 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表
從表1 數據可見,我國冷鏈物流應用還不夠充分,尤其是生鮮農產品流通腐損率較高,而發達國家已經建設了相對規范、成熟的冷鏈物流體系,流通腐損率普遍在5%以下。在冷藏運輸率指標上,美國達到了80%-90%的水平,日本甚至在98%左右[1]。因此,我國冷鏈物流體系尚處于發展初期,亟待積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總體看,發達國家冷鏈物流的發展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例如,美國的冷鏈物流體系絕不僅僅是運輸、倉儲和配送環節,還包括生產、加工、分撥、售后等環節,生產至消費間的所有環節都具備了冷鏈物流服務能力。
發達國家冷鏈物流行業普遍成立了行業協會,該協會不僅積極宣傳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還負責反映冷鏈物流企業的意見,并對冷鏈物流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溝通協調等服務。
發達國家政府紛紛加大對冷鏈物流行業的資金投入,支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例如,韓國政府成立了專門支持冷鏈物流公司發展的專項資金。加拿大政府以財政補貼方式和相關政策對國家鐵路公司進行扶持,使其成為北美地區鐵路冷鏈物流運輸企業的龍頭企業。
發達國家普遍出臺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和產業優惠政策,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并積極扶持龍頭企業。例如,韓國對新型物流技術企業提供了企業所得稅優惠,并以財政出資、政府補貼等方式幫助企業購買冷鏈物流行業需要的設備。政府的相關措施大大促進了冷鏈物流產業的加速發展,并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多方參與、并存共贏的冷鏈物流經營體系。
發達國家政府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的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冷鏈物流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對冷鏈物流產業中的質量與安全問題進行了規定。
例如,加拿大制定了食品安全監督計劃(FSEP),對冷鏈物流中的加工、運輸等環節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規定冷藏與運輸溫度不得高于4℃。日本政府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對冷鏈物流行業進行質量控制規范。
同時,發達國家政府積極制定嚴格的冷鏈物流專業認證制度,并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只有通過認證并被授權使用有機產品標識的企業,才能進入流通與消費環節。例如,加拿大政府積極推進HACCP、地理標識管理、原產地保護等檢查標準的貫徹實施,使本國冷鏈物流產業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發達國家普遍鼓勵研發冷鏈物流所需要的技術,例如真空預冷技術、自動化冷庫技術、氣調儲藏技術等。目前,發達國家的預冷技術非常成熟,且預冷效率較高,政府不僅積極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而且十分注重鼓勵標準化的冷鏈物流技術在企業推廣應用。例如,發達國家普遍在冷鏈物流產業中采用了氣調技術與微生物控制技術,歐盟的氣調儲藏技術應用在蘋果行業已達到50%-70%的比例,而微生物控制技術也在肉類制品中廣泛應用。
發達國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了冷鏈物流管理系統,對各種冷藏設備的使用做到了動態監控和全程溫度控制管理,并普遍應用各種檢測儀器,使得冷鏈物流中的溫度追溯能力大大提升。同時,發達國家大多建立了相應的冷藏領域技術標準,實施標準化管理。此外,發達國家的自動化冷庫技術非常成熟,例如自動化的儲藏技術、高密度動力存儲、裝箱處理技術等在冷鏈物流體系中應用較廣泛,大大提升了儲藏保鮮期和運輸效率。加拿大冷鏈物流企業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配備控溫信息系統的“三段式”冷藏運輸車,可同時運輸三種不同溫度要求的物品。
目前,發達國家廣泛建立了冷藏集裝箱與公路、鐵路、水路運輸密切結合的冷鏈物流體系,不僅克服了單一運輸中無法實現“門到門”服務的缺點,而且還能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運輸服務。
對比發達國家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非常零散,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冷鏈物流標準近200 項,但都分布在不同行業和部門,這制約了冷鏈物流行業標準的統一性,沒有形成標準的統一規劃,不利于行業協調和發展。而且,我國對于食品行業質量的法律法規過于寬松,例如,大部分肉類制品被允許在常溫條件下加工,冷鏈物流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嚴密和完善。而且,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中與農產品物流有關的僅100 多個,冷鏈物流方面的標準則更少,全面規范更是基本空白,而發達國家的標準體系十分成熟,有著統一的相關標準并嚴格執行。
截至2014 年,我國公路冷藏保溫車擁有量僅為5.4 萬輛左右,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42%。照比美國的20 萬輛和日本的12 萬輛保有量,數量上差別較大。美國冷藏保鮮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為0.8%-1%,日本該指標為5.4%-6%[2]。我國冷藏保鮮車保有量無論是絕對數還是相對數較發達國家都很低。我國冷鏈運輸率2014 年為25%,而美國冷鏈運輸率為85%,日本甚至高達95%。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在基礎設施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2014 年中冷聯盟基于對我國680 家規模以上(營業收入一千萬以上)的冷鏈物流企業調研數據顯示,冷庫容量共計20 469 713t(57 546 093m3),尚不如美國的2008 年時的70.74百萬m3[3],而且我國很多冷庫是由其他建筑改建而來,存在一定的技術缺陷和安全問題,使得很多冷庫功能不強,尤其無法滿足果蔬的冷藏需要,使得我國每年果蔬在流通環節損失量巨大。
此外,我國冷鏈物流還存在著鐵路冷藏運輸與公路冷藏運輸難協同的問題,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中農業生產企業在很多環節多采用自有的物流體系,加工商、零售商也會自建物流。而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一般做不到覆蓋全部冷鏈物流環節,我國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僅占20%左右的比例,提供的服務占總物流市場服務尚不足5%[4],而且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居多。這導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難以實現規模經濟,較難降低成本,也不利于實現冷鏈物流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同時阻礙了先進技術在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中的普及應用。
冷鏈物流需要較高的硬件水平和物資運輸能力,這就需要物流系統具備較快的應急處理能力和較強的管理水平,所以,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不僅相關冷鏈物流信息化設備配備水平較低,軟件應用也不夠廣泛,運營人員對信息系統應用水平有限,信息系統的應用能力亟待提高。
綜上所述,結合發達國家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經驗,針對我國該行業的現狀,本文提出發展對策如下:
我國應當加大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不僅要對已有冷藏運輸設備進行改造、更新,更應該引進先進的冷鏈運輸設備,以先進技術改造現有冷庫,并建設配備先進技術和先進設施。應大力推廣冷藏集裝箱的應用,助推運輸一體化模式的實現。此外,應當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區建立適宜生鮮農產品儲存的配送中心,這有利于提高生鮮農產品的儲存效率和物流中轉效率,進而提高我國冷鏈物流的運送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建設并完善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信息系統,實現對冷藏設備的全程監控和管理,提升冷鏈全程的溫度控制管理水平。
我國政府應當出臺產業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扶持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揮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專業化優勢,實現其市場業務的規模化,使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業務范圍能涵蓋加工、倉儲、物流、分撥、售后等供應鏈全程中涉及冷鏈物流的環節。我國政府還應當提高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化程度,鼓勵市場競爭與整合,使市場競爭中涌現一批專業的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提高冷鏈物流行業的技術水平、組織能力和整體盈利能力。
我國政府應當以立法的手段制定冷鏈物流行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法律法規,結合我國物流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冷鏈物流行業的相關法規和質量管理制度,并積極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接軌,實現我國冷鏈物流標準的協調統一與科學細致,以提高冷鏈物流行業的規范程度。
[1]卜梅.國內外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比較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11).
[2]寶鶴鵬,饒曉鑫.2014 年我國冷藏車市場高速增長[J].專用汽車,2015,(2).
[3]張建軍,楊艷玲.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物流科技,2013,(2).
[4]李凡.淺談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經驗措施[J].東方企業文化,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