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芳,劉 潔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隨著全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物流技術已經在發達國家得到了空前的應用和發展,并且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物流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06-2011 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年復合增速達17%。面對我國加入WTO 后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引進和發展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培養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
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教育改革的探索進程中,也增加了物流技術專業,并且應用和服務于各個行業。高職院校應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力度,深度分析物流行業對人才需求的具體要求,正確調整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充分適應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才能提高物流專業人才的就業技術對口程度,對帶動專業調整具有積極意義。
改革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前提,是對物流行業進行深度的調研,以確定實際工作中對物流專業人才的要求和定位。由于物流行業包括范圍廣,涉及方向多,有航空、水運、鋼鐵、醫藥等,所以每個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是有一定方向定位的。現主要針對某醫藥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進行分析,在調研過程中主要調研了醫藥市場中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調研小組對32 家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展開了調研工作,調研工作為期2 個月,調研企業按人數分類,見表1。
表1 調研企業的比例
調研對象主要為上述企業的人事部門經理、物流存儲部門主任以及驗收員等;調研形式主要采取實地問卷調查、電子郵件問卷調查等。在此期間,共發放262 份調查問卷,收回248份調查問卷,其中含225 份有效問卷。通過分析調研結果,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醫藥物流行業人員的學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物流行業人員學歷所占比例調查
從表2 可以看出本科及以上學歷總比例僅占17%,高中以下總比例高達49%,接近一半,存在管理人員學歷偏低的現象。大專學歷的人員占了幾乎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物流行業中,大專學歷的人員非常適應本行業的需要。可見物流專業高職院校的人才,已經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人才輸出項,高職院校加強物流專業人才培養迫在眉睫。
醫藥物流管理人員是否緊缺一項的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十分緊缺”的被調查企業占23%,“較緊缺”的占50%,超過60%的被調查企業對醫藥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持積極態度。所調查企業對物流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的需求量結果見表3。
表3 對物流專業人才不同需求量的企業比例
在對醫藥物流管理人員專業背景的調查中發現,藥品專業占85%,物流專業占3%,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根據國家相關法規,某些物流管理崗如驗收員、藥品養護員等崗位需要相應上崗證,所以只要是醫學類大專及以上學歷,具備一定條件,都能參加以上崗位的考試。然而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相對較晚,制約了人才培養的進度,致使物流人才嚴重缺乏,所以物流專業背景的醫藥物流管理人員占比很低。據相關調查顯示,需要超過600 萬物流專業人才才能填補相關崗位的缺口,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已成當務之急。
同時,在“影響企業醫藥物流發展的因素”調查項中,各企業看法不一,其中“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醫藥物流管理特色型人才緊缺”以及“醫藥物流信息化落后”占比較高,如圖1 所示。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員工覺得自己的專業綜合能力與素養不達標準,缺乏實際操作的能力。
圖1 影響企業醫藥物流發展的因素
在調查中發現,醫藥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艱苦奮斗能力以及情緒調整能力,認為高校應在這三方面重點進行培養;而高校則更加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認為企業忽視了這三方面的重要性,具體如圖2 所示。造成這種分歧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源于畢業生多為獨生子女,職業素養不高,缺乏對企業忠誠的意識,所以企業更加重視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圖2 企業對畢業生職業素養重視度
在調查“專業技能”一項中發現,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作用下,醫藥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藥品保管、藥品驗收、藥品養護等專業能力方面最值得大力培養,然而實際應用于企業作業的,如物流信息處理、物流線路規劃等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卻受到企業輕視,由此說明,企業的具體需求和高校在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方面存在著分歧,如圖3 所示。
圖3 企業對畢業生專業技能重視度
醫藥物流企業對12 類醫藥物流相關崗位的需求中,需求最大的是養護員、驗收員、保管員等崗位,需求度達到了80%,而對配送員、運輸調度員等崗位需求相對較小,需求度不到10%,如圖4 所示。
圖4 企業對崗位需求度
在調查職業素養培養一項時發現,企業對常規管理類專業課程,如市場營銷、商務談判與推銷技術、管理學基礎等專業理論課程重視度不高,認為這類課程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對藥學類課程,如藥事法規、藥品保管與養護等課程則非常重視,采購管理、電子商務實用技術等物流類課程則介于上述兩者之間,見表4。調查顯示,醫藥高校在開設新專業時,應將重視度從管理類課程轉移向醫藥類課程,將凸顯醫藥特色放在首要位置。
從對企業的人才需求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與行業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在社會適應能力及專業發展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高職學生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當前,很多普通高職院校及其教學改革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指導下,將辦學方向和目標調整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其專業課程設置直接與所在地區的產業特色和崗位人才需求相掛鉤,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訓,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初步的用人需求。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課程理論知識老化、操作技能落后,與社會最新理論及實踐脫節嚴重等問題逐步顯現,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面對具體工作任務時無所適從,造成了“進得來、用不了”的尷尬局面,高職院校畢業生適應具體崗位的應用特色無從體現。
雖然傳統的唯學歷論正逐漸被唯能力論取代,社會適應能力成為了企業招聘、考核員工的基本條件。而且在高職教育中,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確實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同,并且將其融入通識課程教學中,但是,由于實際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只放在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兩課”和通識課程在整個高職課程設置中的比例不高,縱觀整個物流專業的所有課程,有關能力培養的課程無法體現,這些都使得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程度和力度遠遠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生產建設領域的企業,唯有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更新生產工藝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對于物流技術領域的企業,需要及時更新管理服務理念,提高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才能在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需求的同時贏得競爭優勢,這些都需要企業員工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專業技能水平。但由于目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短視性思路,并沒有將學生的專業發展能力列入培養目標,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所占比重也很低,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學生在職場競爭中的再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普遍偏弱,同時也不能滿足物流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的需求。
雖然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很多,然而醫藥物流管理專業卻具有特殊性,它受行業統一監管,為政策因素限制,且流程較為復雜。據調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即使開設了藥品經管類專業,也沒有開設醫藥物流管理這個專業。
從全國范圍來看,醫藥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進程也頗為緩慢,除了山西應用生物職業技術學院與遼寧中醫大學等少數高校之外,其余辦學特色頗為鮮明的醫藥高校,如沈陽醫科大學高職學院、江西中醫藥高職專科學校均未開設醫藥物流管理專業。
鑒于醫藥行業的特殊性,醫藥物流行業就顯得更加特殊,所以相關領域人士認為現代醫藥物流需要在結合醫藥業與物流業相關專業背景的基礎上,還需融合管理專業,但是具備以上三種專業知識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緊缺對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
在培養醫藥物流管理人才時,應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以醫藥行業特性為導向,以培養出能夠勝任企業相關崗位的人才為目標,充分考慮醫藥物流企業對崗位人才的需要,切實做到校企人才供需對口。同時高校應密切關注物流信息化發展勢態,及時對專業進行定位,對課程安排做出靈活設置,根據企業需求合理選擇教材內容,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醫藥物流管理專業設置應以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為要,重視對保管員、驗收員、養護員等崗位的人才培養,通過搭建醫藥物流實踐平臺,與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共同實現對人才的培養。此外,應摒棄傳統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將多方面因素納入考核標準,如畢業生就業是否專業對口、用人單位滿意度等。縱觀全國,只有不到10 所的本科或高職院校能夠為社會輸送醫藥物流人才,年均畢業生數量不到1 000 人。因此,高職院校更應該積極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整合各自資源與優勢,積極擺脫醫藥物流人才嚴重匱乏這一境況。
[1]宋煒,張錦,強永.基于AHP 的物流管理人才評價選擇模型[J].交通標準化,2005,(Z1):47-49.
[2]莫柏預,廖惠蘭.高職高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物流科技,2007,(2):85-88.
[3]曹翠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10,(23):155-158.
[4]曹翠珍.關于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12):143-145.
[5]曹允春.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視角[J].物流技術,2008,(1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