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齊只森
關于職業院校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思考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齊只森
摘要:經過中招和高招選拔以后,走進職業院校的學生就其整體水平而言相對偏低,其中還有部分所謂的“后進生”。雖然“后進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一個客觀現實容不得半點輕視,否則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有序發展,乃至社會的穩定。
關鍵詞:職業院校;后進生;轉化工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36-02
當前職業院校中的后進生,究其原因大致有這幾種因素;一種是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差,喪失信心而造成的,一種是由于種種環境影響,學生的品行不良造成的,一種是上述的綜合因素所造成的。對于由于學習成績差、品行不良或者二者兼備的職校學生,如果學校、家庭和社會不重視疏導、教育、幫助,那么勢必要影響下一代的整體素質,影響社會的發展、進步。因而在職業院校中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是容不得半點忽視的大事。我們應該充分依靠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必須堅持鼓勵、情感交融與嚴肅紀律相統一的原則,認真做好轉化工作,使其逐步成人、成才,盡力避免因其走上社會而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危害社會的后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教育、引導功能呢?下面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在職業學校中,對于由于學習成績差或品行不良形成的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要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橫挑鼻子,豎挑眼”顯然不行。因為這些學生在中學階段也許就被親人、同學、老師歧視,缺乏關愛,對他人有一種排斥心理。因此,學校的每一位教育者,尤其是學校的班主任老師,應尊重他們、關愛他們、耐心細致地教育引導他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這些學生的成長,切忌片面看待他們存在的問題,更不能放大其缺點,具體說:
(1)教育后進生首先需要尊重。一位前蘇聯教育家曾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后進生他們身臨困境,受人鄙視,缺乏自信心,易對周圍的人產生敵意。如果我們采取簡單粗暴、諷刺挖苦等不尊重其人格的教育方法,極易引起他們的對立情緒,造成心理障礙,有的甚至因此失卻羞恥之心,會破罐子破摔,造成教
育者更加被動的局面。所以,尊重后進生是做好轉化工作的前提。
(2)教育后進生需要關愛。現實療法創始人格拉澤指出:“人人都有愛與被愛兩種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則可能產生焦慮,抑郁寡歡,自暴自棄等情緒反應”。因此,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我們可以通過語言與非語言信息加以表達,如親切的口氣、關切的眼神、友善的態度、甜美的微笑、輕輕拍一下后進生的肩膀、握握后進生的手,都可以使他們感到溫暖,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清除他們的防衛心理。愛心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令后進生愿意在教師面前敞開心扉,傾述衷腸。并且平時我們應該多觀察他們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盡力發現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和班里的積極作用,甚至讓他們進入班干部隊伍,對他們做出的點滴成績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再對他們存在的缺點、不足之處適當提出,弄清事情的起因緣由,認真分析危害,使他們產生正確的認識,明白“應該怎么做”。進而逐步激發他們的上進心、集體榮譽感,規范他們的行為。對那些學習差的學生采取“分層次”、“指導學法”、“開小灶”、“一幫一”等教育方法,耐心的施教,解決其“吃不到”或“吃不了“的問題,逐步培養起他們的良好學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待后進生,尤其是剛剛有一點苗頭的后進生,一定要以多鼓勵、多表揚的正面教育為主,才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還有希望。
(3)教育后進生需要耐心細致。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后進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現象。如果沒有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思想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無可救藥了。要知道“一鐵鍬挖不出一口井,一口吃不出胖子來。”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時間,更何況塑造人的靈魂呢?因而教育后進學生時,教師不能急躁,不能厭煩。只有耐心細致,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后進生學習、行為上出現的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分析與處理,不因一時的挫折和困難而放棄對他們的關懷,給予他們充分的反思時間,同時充分發揮先進群體對后進生的感染作用,以促進其自省、增強改正缺點的決心。后進生們需要期盼,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教育與引導下,他們總會有進步的,不能泯滅他們的進取心,否則前功盡棄,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人與社會最早的接觸點,人的社會化過程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俗話說:“樹木從小育。”因而學校教育應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對于職校的后進生,有條件的班主任應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條件不具備者用電話聯系、召開家長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成員情況、家庭經濟狀況,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做家務、交往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由于這些學生在中學教育階段時就可能經常是失敗者,他們已經聽慣了批評、指責,那么我們的班主任不要以告狀的方式、應講究策略,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和家長溝通思想,共同商討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制定對孩子的教育方案,幫著家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過現在有些家長在如何培養子女的問題上發生了偏差:有的只要求孩子的學習好,不知不覺地使孩子的思想品德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上了犯罪路;有的過于嬌慣、溺愛,使孩子缺乏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與困難作斗爭的勇氣,造成學習、思想上的落后;有的則對孩子管教過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采取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等等。這些偏差顯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為了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學校可以成立家長學校,每學期請家教方面的專家給家長們講課,使家長認識到應該如何去教育、引導自己的下一代,如何與自己的子女溝通思想,以便取得良好效果。后進生往往被別人看不起,經常受到冷落和歧視,回家后,迫切需要的是親情。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冷落、歧視或者數落孩子,而應該及時幫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找出差距,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從心理上、生活上真正給以關心、愛護和幫助,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會到人的尊嚴,樹力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家長對孩子只一味批評而不關心,只會指責孩子怎么笨,怎么沒出息,那孩子就會和家長漸漸地疏遠,他門就會覺得家里沒有溫暖,甚至不愛回家,如果再得不到老師、班主任的及時幫助和肯定,他們就會到社會上去尋求溫暖,去尋求刺激,最終有可能導致輟學。由于他們年紀小,意志薄弱,經不住誘惑,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墮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社會上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因而家庭中家長積極的鼓勵式的批評教育與引導對后進生轉化的影響顯得重要而深遠。
為了拓寬我們職業院校教育后進生的渠道,為了保障學校、班級有良好的安定的教育教學環境,為了得到社會特別是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學校與派出所可建立警校聯合機制,設立警務室。聘請警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法律輔導員,每學期召開全校師生大會,給全校師生做法制報告,聯系實際生活中出現的違法、犯罪現象,對全校師生進行法制教育,或者參加社會上公安機關的公審大會,從中使青少年受到教育,有效地防止了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對于個別紀律渙散有輕微違法行為的學生,學校學生處和派出所建立檔案,定期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轉變的情況,肯定他們的進步,指出仍存在的不足,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及時改正錯誤,對于經常來學校搗亂勾引在校學生的社會青年,學校可及時向派出所反映情況,由公安機關對他們進行勸阻和教育,保護在校學生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凈化校園環境。
總之,后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重復的工作,職業學院認真分析研究后進生的具體情況,幫助、引導他們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要加強學校教育、家庭引導、社會駕馭育的有機配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后進生的轉化,使這些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構建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